免疫應激是指動物在衛生條件較差情況下,頻繁受到微生物的攻擊,導致免疫系統連續被激活,產生免疫應答以抵抗外來微生物的入侵的狀態,并引起動物一系列行為上和代謝上的改變。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典型特征是動物發燒、厭食、嗜睡、肌肉疼痛等,導致采食量和生長速度下降,飼料轉化效率降低。現研究發現對于激活免疫系統的物質都有可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激。
免疫應激的危害
在現代養殖業生產中,疫苗對預防、控制和消滅畜禽傳染病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免疫接種一方面保護了動物機體免受病原的侵害,另一方面也作為一種特殊的應激因子引起免疫應激,對機體產生一定的損害,這種損害不僅影響畜禽的生長發育及生產性能,而且可能造成少數動物的死亡。
豬免疫應激
在養豬生產中,仔豬和肥育豬需接種的疫苗有5 種~ 6 種,接種次數達8 次~ 10 次,特別是60 日齡以前,由此造成的免疫應激強度很大,對仔豬生長發育產生嚴重的影響。免疫應激在養豬生產中時有發生。
2002 年中寧縣對全縣仔豬施以5 頭份豬瘟凍干苗和2 mL 口蹄疫油苗的免疫注射,并加戴耳標,免疫接種后豬只出現過敏性休克反應,雖經緊急救治,但個別嚴重的豬當場死亡。
口蹄疫疫苗免疫應激反應較強,造成的損失較大,有的群眾不愿意給豬、牛、羊接種,給口蹄疫預防帶來一定困難。
2002 年10 月15 日,黑龍江省黑河市某鄉進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后,有13 只豬發應激反應,其中有3 只豬病情較嚴重,尖叫,臥地不起,呼吸加快,可視黏膜充血,肌肉震顫,瘤胃臌氣,口角出現白沫,皮膚應激性增強,觸診發出尖叫聲,意識降低。
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獸醫站于2003 年10 月16日下午對該鎮城東村12 組錢仁祥飼養的180 多只山羊進行了口蹄疫免疫接種,接種后5 d 內有13 只羊死亡。
免疫應激作用機制
免疫應激作用機制涉及神經一內分泌免疫系統網絡,主要包括三種機制:
其一
免疫組織或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有直接的神經突觸聯系。神經系統內的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協同細胞,其膜表面具有豐富的Thyl抗原,提示與免疫活性細胞具有同源性,受到刺激時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起著外周巨噬細胞的功能。外周的免疫反應激發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導致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釋放激素;
其二
免疫系統在機體受到刺激或感染時,能通過免疫細胞產生和釋放神經內分泌激素,現己清楚免疫細胞可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促甲狀腺素,釋放皮質類固醇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改變機體代謝;
其三
免疫系統可通過激活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作用于神經內分泌系統及全身各器官,引起機體代謝發生改變。而免疫應激對畜禽生長與代謝產生的影響主要由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一與白細胞介素一6三種細胞因子介導。
免疫應激對動物的影響
動物在病原性或非病原性抗原刺激下,能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細胞釋放一系列被稱為細胞介素的化合物,這類化合物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1, 白細胞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它們不僅能活化免疫系統,使得動物處于免疫應激狀態,而且還能通過對靶組織的直接作用或通過改變動物體內某些激素的水平來調節免疫應激過程中動物體內各種養分的代謝。免疫應激對動物的影響主要有:
1、對食欲的影響
食欲下降或廢絕是免疫應激期的典型癥狀之一。主要由IL-1 和TNF 所介導, 其中IL-1 對食欲的影響較TNF 大。
2、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
免疫急性反應期中,整個機體的蛋白質周轉速度提高。氮排泄增加。外周蛋白的分解加速。骨骼肌蛋白的沉積降低。但肝急性期蛋白的合成量增加。如IL-1 、IL-6 和TNF-α能介導骨骼肌蛋白的降解。
3、對脂肪代謝的影響
IL-1 、IL-6 和TNF 都可介導脂肪的代謝變化。它們一方面通過降低脂肪組織中脂蛋白脂酶的活性而降低甘油三酯類的清除率。另一方面, 增加肝臟脂肪酸的合成和非必需脂肪酸的重新酯化,造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加。
4、對碳水化合物代謝的影響
產生免疫應激時,糖類的利用急劇增加。在IL-1 和TNF 的作用下,肝中糖原的異生和糖原分解過程加速,使偏頭痛增加。
免疫應激對動物免疫的影響
免疫應激后免疫反應的持續性狀態,可導致病理改變。許多研究表明,給豬注射疫苗后免疫器官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水腫、壞死),影響免疫器官的功能,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及外源的抗體滴度,影響血液的理化指標(如葡萄糖、丙酮酸、乳酸等)及免疫指標(糖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而且免疫應激還可以造成免疫器官的形態學變化,而這些形態學的變化可能進一步加強免疫抑制。
免疫應激的臨床表現
因注射疫苗產生免疫應激時,畜禽主要臨床表現是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生長緩慢和免疫功能下降等。畜禽品種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不同,羊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呆立,食欲減退直至廢絕,嚴重者能夠致死。仔豬對口蹄疫油苗反應強烈,最快的在拔針幾秒鐘后突然休克,腿軟臥地,做游泳狀劃動,鼻、腹部、四肢內側、眼瞼呈青紫色,人工輔助則搖搖擺擺站立,口鼻流涎,靜立不動,磨牙,蹭癢,尖叫,過敏反應慢的豬呆立或臥地后反復起立。全身肌肉震顫,口鼻流涎或白沫,目光遲鈍,不采食。過敏反應輕的豬癥狀持續幾分鐘就能恢復正常,過敏反應重的豬當場死亡或癥狀持續十幾分鐘即可恢復正常,一般也臥地不動, 不如同圈注苗后未發生過敏反應的豬活潑。母豬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產生應激反應,主要癥狀是呼吸極度困難,全身發紫,步履艱難或倒地抽搐,口吐白沫,角弓反張,體溫升高。死亡多發生于酷熱的夏季,事前無任何癥狀。
免疫應激的預防措施
為了緩解免疫應激,通常采用盡量減少致病原與動物接觸的機會,從而減少環境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對免疫系統的刺激,而對免疫應激導致的生長抑制也常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來緩解。
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確保畜禽在免疫接種前健康無病,可減輕疫苗的應激反應。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如在飼料中添加東北黃芪多糖,其中所含的β-葡聚糖能夠降低IL-1 的釋放,可以提高動物食欲。
當母源抗體水平較低或不整齊時,畜禽的免疫反應就表現的較為嚴重,可發生較長時間的應激反應。而母源抗體水平較高、整齊一致時,免疫應激較小,但是母源抗體高時,疫苗能中和母源抗體,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率,所以免疫前有必要進行抗體檢測,以確保最佳免疫日齡。相同的疫苗,免疫途徑不同,應激反應的大小也不同。
在注射疫苗時應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免疫接種。注射器具應嚴格消毒,畜禽群在健康的情況下免疫接種,或在獸醫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可在接種前后3 d ~ 5 d 在飲水中添加抗生素和速溶多維素,降低疫苗的應激反應。發生疫苗應激后,應采取相應方法對癥治療,防止引起炎癥反應,淘汰反應嚴重的畜禽,進行抗體檢測,以確定是否需要重新免疫接種。另外,抗免疫應激劑的研制對畜禽因注射疫苗后所產生的免疫應激反應的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
動物醫學進展, 2007 , 28(7):63-65《動物免疫應激研究進展》袁志航, 文利新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