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2014十大“科學”流言:轉基因玉米致癌上榜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編輯    時間: 2015-1-7 09:07
    標題: 2014十大“科學”流言:轉基因玉米致癌上榜


      吃一次方便面要花32天來解毒?小孩吃抗生素會7天不發育?你有沒有被這些說法困擾過?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科技記協昨天(1月5日)發布了2014十大“科學”流言榜,旨在厘清困惑,傳遞真相。這些上榜的謠言大多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上述流言悉數上榜。

    (, 下載次數: 109)
      1. 地暖輻射竟會致白血病?

      謠言:網上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稱“地暖會造成白血病、引發癌癥、誘發心血管疾病,還會造成白內障等視力問題,原因在于供暖輻射”。

      真相:地暖其實就是在地板中均勻鋪設熱媒,利用熱輻射的原理,達到取暖的效果。熱輻射只是熱傳遞的一種方式,這種輻射中沒有化學物質,不會對人造成傷害。至于傳言中提到熱輻射能引起白血病,這并沒有相關數據和研究論文能證實。

      2. 霧霾不散是因為“核霧染”?

      謠言:據傳,我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地下發現大型鈾礦和煤炭資源,因為兩者共存于同一地區,從而形成了所謂鈾煤。通過燃燒,煤炭中的鈾進入到空氣中,空氣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鈾,這是目前國內大范圍霧霾的原因。

      真相:霧霾難散主要影響因素為氣象條件。從目前查到的資料來看,我國鈾煤的鈾含量基本上都在2%以下。鈾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會變成粉塵;再一個電廠對排放物都會進行除塵、脫硫脫硝,就是真的有,也應該是留在燃燒殘渣里,進入空氣中是很微量的。

      3. 吃一碗方便面花32天解毒?

      謠言:吃一碗方便面要花32天解毒。

      真相:業界一般用食品級聚乙烯(PE)作為方便面紙杯最內層的涂層。聚乙烯耐酸、耐堿、耐侵蝕,低于100攝氏度的聚乙烯不會釋放有害物質。方便面中的添加劑含量一般不會太高,正常的人體代謝就能排出。

      4. 瓶裝水暴曬后析出有毒物質不能喝?

      謠言:微信圈里流行一個朋友的提醒,不要喝車里曬過的礦泉水。

      真相:目前市面上90%的塑料瓶裝飲料采用PET材料作為瓶體材料。PET的結構相當穩定,其熔化溫度超過250℃,要發生化學變化至少要在100℃以上,汽車內顯然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溫度升高后就析出有毒物質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5. WiFi輻射會損害健康?

      謠言:一條“無線路由器附近的植物不發芽”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不少網民稱“被WiFi害死了還不知道”。

      真相:最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其工作功率在幾十到上百毫瓦之間,比普通手機的功率小(手機最大輻射功率可達2瓦)。輻射的強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相比手機,無線路由器等WiFi設備離使用者的距離要遠得多,這使人們接受其輻射的功率密度也要小得多。符合標準要求的設備在正常使用情況下,WiFi輻射對人體健康和安全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6. 埃博拉病毒感染了會變“僵尸”?

      謠言:多家媒體引用英國鏡報的文章稱“感染埃博拉病毒后被確診死亡的婦女,在被送去埋葬的途中突然蘇醒,并開始在人群中到處行走”,引發很多網友的恐慌。

      真相:感染者最明顯的特點是身體特別虛弱、極度乏力,許多坐著或臥倒的患者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坐起來。

      7. NASA稱地球將進入連續六天黑夜?

      謠言:“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向全世界發出警告,宣稱他們已經確認地球將在2014年12月16日到12月22日的六天內,經歷一個完全黑暗的時期。”文章還附帶了一個視頻,稱是NASA負責人發布的緊急演說。

      真相:這樣的“謠言帖”經常出現,仔細看這段視頻就會發現,根本沒有提到任何太陽風暴的內容,而是針對美國政府Eagle Horizon演習行動(每年都會舉行的一項應急演習)的一段演說。另外,這個謠言毫無天文常識。最后,我們現在還在正常生活。

      8. 法國科學家證明轉基因玉米可致癌?

      謠言:《太可怕了,希望互相轉發相告!》的文章廣為傳播,該文稱法國科學家實驗證明轉基因玉米誘發腫瘤,并配發了實驗小鼠的圖片。

      真相:消費者當然可以自由選擇轉基因或非轉基因食品。就事論事,該文引用的法國科學家(即塞拉利尼)所做的實驗并沒有得到科學同行的認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調查后,也認為該實驗存在設計、統計上的缺陷。該實驗論文發表一年后,已被出版它的《食品與化學毒理學》雜志撤稿。

      9. 兒童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發育?

      謠言:最近朋友圈里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聲稱小孩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發育,“不發育”就是指他的五臟六腑,身體的所有部分都不往外長。

      真相:抗生素的功能就是破壞細胞某種結構從而抑制細菌繁殖或殺死細菌,它只針對特定的細胞有效果,被篩選出作為藥物的抗生素都是專門針對致病菌的,并不傷害人體正常的細胞。

      10. 高鐵輻射嚴重致女性“不孕”?

      有說法稱,國產高鐵存在嚴重輻射問題,且未采用車廂屏蔽技術以解決輻射問題。但實際上高鐵的磁場屬非開放磁場,它的感應磁場是封閉的,輻射量很小,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由聯合辟謠平臺、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科技記協發布)

      披著科學外衣的偽科學,迷惑性強危害大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劉曉勘認為,科學類謠言大有泛濫之勢,人們容易輕信并傳播科學類謠言的原因有四:首先,移動互聯社交工具是基于信任關系的傳播,容易因對方是好友等身份而輕信其轉發的內容。其次,“科學”流言往往是披著科學外衣的偽科學。內容中常有很多專業用語,有專家出場,尤其是一些國外專家出場,也包括引用一些國外科學期刊內容,看似引經據典,其實卻是移花接木、子虛烏有。或者是將科學上尚無定論的多種意見中的一種拿出來,作為絕對正確的一方面進行傳播。再次,“科學”流言的內容一般是養生保健、大氣霧霾和食品安全等大眾關心的話題,很容易引起關注。最后,“科學”流言反復傳播,即使已被科學界和傳統媒體辟謠,仍會“死灰復燃”,在網絡上反復出現,很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客觀上存在“三人成虎”的效應。

      中山大學教授張志安認為,科學類謠言更容易迷惑人的原因在于:無法靠常識去識破,如果搜索以往的辟謠信息又不容易立即識別。

      劉曉勘認為這類謠言一是有直接危害,引導錯誤行為,擾亂了生活生產秩序。例如一些關于食品安全的謠言,可能直接對一種食品或一個企業、一個產業造成嚴重傷害;二是有間接危害,降低了大眾的科學素養,這種狀態延伸到其他領域,危害更大。

      不輕信不輕傳,做謠言傳播終結者

      怎樣去識別這些謠言呢?劉曉勘建議:一是不輕信,見到看上去似乎很“科學”的流言,先問“是這樣嗎?”“為什么?”;二是不輕傳,珍視手中的“話語權”和親友的信任,不對流言傳播推波助瀾;三是對感興趣的“科學知識”作必要的求證,最簡單的是上網搜索有無辟謠新聞,其次可以查詢專業資料和科學類網站,或者請教專家,甚至自己動手實驗;四是共同構筑辟謠防線,對于經過求證,有較高可信度的新知識,可以轉發,對于求證后發現不實的流言、謠言,自己不轉發,并告知上一個傳播者,或者在自己的朋友圈內辟謠、澄清。所有人都可能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因此更應該努力做謠言的終結者。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 李澤偉


    作者: 畜牧編輯    時間: 2015-1-7 09:09
    快過來看看,有幾個中招了,
    確實披著科學外衣的偽科學,迷惑性強危害更大。

    作者: wangzi4ever    時間: 2015-1-7 11:11
    第九條真相中,抗生素不傷害正常細胞,這個結論太牽強!
    作者: 牧童    時間: 2015-1-8 05:34
    加拿大的試驗結果怎么解釋呢?
    作者: hp1420    時間: 2015-1-21 11:55

    作者: hp1420    時間: 2015-1-21 11:56
    抗生素什么細胞都損傷 只是正常的細胞免疫系統正常 抵御外界的不良因素
    作者: hp1420    時間: 2015-1-21 11:57
    除非此抗生素有記憶選擇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旺苍县| 吴忠市| 宁武县| 建湖县| 广元市| 阿坝| 康乐县| 景东| 湘潭县| 六盘水市| 扎兰屯市| 达拉特旗| 山阳县| 鹿邑县| 河源市| 桃园县| 工布江达县| 思茅市| 长沙市| 长丰县| 比如县| 大理市| 扬中市| 海城市| 济阳县| 财经| 兴化市| 大宁县| 读书| 锦屏县| 龙里县| 杭锦后旗| 罗江县| 遵化市| 莲花县| 荣成市| 思南县| 家居| 东城区|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