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副粘病毒病 本病是1997年以來在我國新發生的一種雛鵝傳染病,以精神沉郁、萎頓無力、蹲地、腹瀉、體重減輕、仰頭、軟頸或扭頸為癥狀特征,主要感染60日齡以下雛鵝,尤以15日齡以下雛鵝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 一、病原 病原體為禽Ⅰ型副粘病毒,該病毒與雞新城疫病毒有部分交叉免疫原性,用雞新城疫弱毒疫苗Ⅰ系、Ⅳ系免疫可取得一定的預防效果,但不如鵝副粘病毒油乳劑苗保護效果好。病毒的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都能將其殺死。 二、流行病學特點 各種年齡的鵝都有易感性,但主要發生在15—60日齡的雛鵝,15日齡以下雛鵝感染后,發病率和致死率在90%以上,10日齡以下鵝則發病率和致死率都達100%。隨日齡的增長,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三、癥狀與病變 本病潛伏期2—6天,日齡小的潛伏期短,大的潛伏期長。癥狀為精神沉郁、萎頓、無力、常蹲地、體重減輕、少食或不食,后期出現扭頸、轉圈、仰頭等神經癥狀,尤其在飲水后更明顯,10日齡左右雛鵝常有甩頭、咳嗽、呼吸道癥狀,腹瀉,排白色、綠色、黃色、暗紅色或墨綠色稀便或水樣便。病程一般2—5天,耐過者6—7天開始好轉,9—10天康復。 特征性的病變有:食道粘膜主要是下端有散在芝麻粒大小的灰白色或淡黃色易剝離的結痂,剝離后可見壞死斑點或潰瘍;腸道粘膜有淡黃色或灰白色芝麻粒至蠶豆粒大纖維素性壞死性結痂,剝離后呈出血性潰瘍面;脾腫大有芝麻粒至綠豆粒大灰白色壞死灶;胰腺腫大,有灰白色壞死灶。這些壞死性病變具有診斷意義。其余病變還有:心肌變性;肝腫大瘀血,質地較硬;部分鵝腺胃及肌胃充血、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腦充血、瘀血。 四、診斷 根據典型的病理變化結合癥狀和流行病學情況,可以作出初步診斷。但本病的初期癥狀與病變易與小鵝瘟混淆,此時應進行病毒的分離鑒定,以便確診。 五、防制 除做好疫病的一般防范措施外,本病主要的防制措施是預防接種。目前已有鵝副粘病毒油乳劑滅活苗,可于每只雛鵝肌肉注射0.3毫升,注苗后6天,一般患病鵝即停止死亡 13371099837 山東濰坊久旺科技 區域經理 小楊 竭誠為您服務 |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