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牛病毒性腹瀉
[打印本頁]
作者:
感恩-
時間:
2014-9-2 15:26
標題:
牛病毒性腹瀉
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引起的傳染病,各種年齡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齡牛易感性最高。傳染來源主要是病畜。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臟等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方式傳播。
病因
吸吮初乳的犢牛可得到母源抗體,產生被動免疫,并大體維持6個月,當抗體下降到零或一定滴度時,犢牛一旦接觸抗原,可以受到感染,并出現抗體上升,這種感染和抗體上升,在牛群中占70%~80%,3歲或3歲以上的牛可達90%,它們可以終身免疫。
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可以穿過胎盤感染,特別是懷孕早期。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毒血清抗體陰性的母牛一旦感染,常常通過胎盤使胎兒產生免疫抑制,引起持續性病毒血癥,如果小牛正常產出,病毒血癥能持續地帶入成年期,這種牛臨床貌似健康,血清中又無保護性抗體,但體內始終帶毒,是牛群中最危險的傳染源。
癥狀
牛潛伏期自然感染為7~10天,短的2天,長的可達14天。人工感染為2~3天。
急性型:多見于幼犢。表現高熱,持續2~3天,有的呈雙相熱型。腹瀉,呈水樣,糞帶惡臭,含有黏液或血液。大量流涎、流淚,口腔黏膜(唇內、齒齦和硬腭)和鼻黏膜糜爛或潰瘍,嚴重者整個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壞死上皮,像被煮熟樣。孕牛可引起流產,犢牛先天性缺陷(如小腦發育不全、失明等)。
慢性型:較少見,病程2~6個月,有的達1年。病畜消瘦,呈持續或間歇性腹瀉,里急后重,糞便帶血或黏膜。鼻鏡糜爛,但口腔內很少有糜爛。蹄葉發炎及趾問皮膚糜爛壞死,致使病畜跛行。
豬自然感染時很少出現臨床癥狀,但懷孕母豬感染后可引起繁殖障礙,表現為不孕、產仔數減少、新生仔豬個體變小、體重減輕及流產和木乃伊胎等。
病理變化
主要在消化道和淋巴組織,口腔(口黏膜、齒齦、舌和硬腭)、咽部、鼻鏡出現不規則爛斑、潰瘍,以食道黏膜呈蟲蝕樣爛斑最具特征。流產胎兒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氣管內有出血斑及潰瘍。運動失調的犢牛,嚴重的可見到小腦發育不全及兩側腦室積水。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和免疫方法,只有加強護理和對癥療法,增強機體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復。
為控制本病的流行并加以消滅,必須采取檢疫、隔離、凈化、預防等獸醫防制措施。預防上,我國已生產一種弱毒凍干疫苗,可接種不同年齡和品種的牛,接種后表現安全,14天后可產生抗體并保持22個月的免疫力。
治療措施
金牛康肽每瓶用于
1000kg
體重,同時配合天宇核酸肽或者頭孢
+
刀豆素肌肉注射,一天一針,連用
2-3
天
聯系方式 18502527192 馬經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
凌云县
|
扎囊县
|
饶阳县
|
扎囊县
|
岐山县
|
灵宝市
|
庄河市
|
宣武区
|
民权县
|
新沂市
|
商水县
|
长治县
|
区。
|
甘南县
|
遵义县
|
南召县
|
互助
|
阜康市
|
舞钢市
|
鹤庆县
|
临泽县
|
平谷区
|
吐鲁番市
|
鄂托克旗
|
东乌
|
鹿泉市
|
吴川市
|
淄博市
|
佛教
|
建阳市
|
星座
|
奉节县
|
建湖县
|
兴国县
|
额敏县
|
舟曲县
|
游戏
|
宁晋县
|
渝中区
|
阿尔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