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改良老魚塘的幾項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希望微生態    時間: 2014-6-24 16:59
    標題: 改良老魚塘的幾項措施
    本帖最后由 希望微生態 于 2014-6-24 17:02 編輯

           長期以來,傳統的養殖水質管理主要是通過清淤、沉淀、過濾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染物或化學試劑等。雖然處理方法的速度較快,但處理成本較高,易產生二次污染等缺陷。在日益提倡節能減排、生態健康養殖的背景之下,積極探索池塘養殖污染治理技術,尤其是微生態修復技術是當前水產養殖業的趨勢。那么微生態修復到底怎么做呢?
          1、底質改良。池塘的底泥以壤土為好,其保肥、保水性能強。沙土保水性能差;粘土易渾濁,常會因淤泥過厚腐殖質發酵產生有毒氣體及大量耗氧,在拉網操作時也不方便。沙質底泥的改良可在池底捕鋪40厘米厚的鹽土或粘土,同時注意池壁防漏;粘土底質的改良可清除過多淤泥,同時加以生石灰處理。這時候你可以加一些類似于改底王的微生態添加劑,可以解決傳統的肥水產品極易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問題,改善水質,雙向調節。
           2、面積加寬。水面大一些,水質相對穩定,溶氧及餌料生物的含量豐富,魚類的活動范圍廣,有利于魚類的生長。有的池塘形狀不規則,可將池周的土丘、空坪加以開挖整理使池形呈標準的長方形,同時加大了面積;有的兩個小池連在一起可挖去中間池埂來增大面積(合二為一);有條件的可用機器或人工開挖使池周的部分田土變成池塘來加大池塘面積。因地制宜,盡量擴大池塘面積。一般食用魚飼養池塘面積0。66公頃左右為宜。
          3、深度加深。深水環境有利于魚類適應氣候的季節變化和不同魚類的分層生活,通過提高放養種類、數量和成活率來提高產量。池塘改深可開挖底泥鋪在池埂,也可將底泥作農肥而另行挖土填高池埂,或者在擴大面積的同時將泥土堆在池埂增加池塘深度。
          4、水源改“活”。魚快速生長要求水質 “肥”、“活”、“嫩”、“爽”,其中“活”指水質養分與溶氧很豐富并且無毒害,水的排灌方便。一塘死水養不大活魚。魚池要求到一些不受污染的江河、湖泊及水體中引水。用井水作水源時要通過曝氣,對渾濁的水體要用生石灰澄清改良;生活污水要通過發酵池或者生石灰、漂白粉處理。水源要求不與農田水抗爭,排灌設備要能做到灌滿排干,且能防洪,在池塘進水口安攔渣網片(每平厘米5目左右)
           當然,這些方法不是絕對的,要根據當地的情況,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南宁市| 灌云县| 毕节市| 方山县| 钟山县| 洛隆县| 新巴尔虎左旗| 来宾市| 西宁市| 运城市| 吴川市| 永靖县| 肥西县| 苏尼特左旗| 海南省| 玉屏| 新建县| 乌兰浩特市| 收藏| 贵州省| 西林县| 宿迁市| 万盛区| 台中县| 如东县| 南丰县| 渭源县| 开化县| 静乐县| 华阴市| 章丘市| 沽源县| 丹寨县| 唐河县| 焉耆| 都兰县| 常德市| 宽甸| 涪陵区|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