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生豬保險能否成為救市良策?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編輯
時間:
2014-3-4 09:10
標題:
生豬保險能否成為救市良策?
一般來說,春節前是全年豬肉消費旺季,也是生豬價格較好的時候。浙江省臨安市龍崗鎮豬倌老王,和許多養殖戶一樣,特地將養殖了大半年的豬留在春節前銷售。“春節前卻反常,豬價行情旺季不旺,本想多賺點,到頭來還賠了本。”老王話語中充滿了無奈。
事實上,浙江全省的養殖戶都面臨同樣的無奈。據該省畜牧獸醫局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國內生豬價格持續回落,至2月中旬,全省待宰活豬、豬肉和仔豬價格分別為每公斤12.32元、23.76元和17.39元,比元旦分別下跌18.5%、4.65%、10.3%,豬糧比連續三周為4.9∶1,處于重度下跌的紅色預警區域。
長興縣和平鎮長興鑫義生豬專業合作社養殖戶范在良看著一頭頭吃得圓滾滾的豬卻高興不起來:“愁死人了,養了5年豬,沒見過這么低的豬價,現在賣一頭就要虧200!”
同樣,在長興縣林城鎮陽光村的黃胖子養豬場,養殖戶陳健正嘆著氣:“現在賣一頭虧一頭,每頭豬每天要吃六七塊錢的飼料。”從2007年開始養豬的陳健,也是頭一次遇到豬價在春節銷售旺季下跌。他說,從春節前豬價開始下跌到現在,他的損失已高達5萬元。“養殖業真是一個風險行業。”
旺季跳水的背后
價格反常,讓經驗豐富的養殖戶摸不著頭腦,也讓專家感到意外。“淡季不淡,旺季不旺”,該省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處長任錦芳這樣形容去年生豬行情。
他分析認為,從供給方面來看,近年來,全國的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持續增加,供給充足;同時,去年豬價的特殊走勢,讓養殖戶對年底行情特別期待,甚至可以說把寶押到年底的消費旺季,豬越養越大、越養越多,結果中秋節后豬價只跌不漲,讓養殖業主的恐慌心理也隨之加劇,以致引起了春節前的集中拋售。
范在良所在的琛磧村就證實了這一點:去年底該村就有近400頭家養豬被宰殺,省外情況估計更嚴重,去年外省調運到浙江的生豬增加了30%,使本來就已經過剩的市場雪上加霜。
從需求方面來看,任錦芳認為,去年冬季氣溫過高,抑制了豬肉需求,更多居民選擇由“儲備購買”轉為“現吃現買”,導致生豬、豬肉價格雙雙下滑。
期待保險跳出“豬周期”
養殖戶“賺一年、平一年、賠一年”,出現了“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矛盾,甚至直接影響了各地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調控目標的實現。長興縣商務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政府部門除了有限的淡季儲備機制之外,應對豬肉價格回落缺乏價格補貼等機制,只能靠市場自行“捂熱”。
價格指數政策性農業保險被認為是政府可以采取的有效舉措。任錦芳認為,目前,生豬市場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價格波動會變得更頻繁、形式更復雜,在擴大現有政策保險的基礎上,通過啟動價格保險機制,可以更好地幫助養殖戶化解養殖風險。
難以捉摸的生豬價格怪圈,推動了產業的重新洗牌。在價格寒冬面前,與萌生退意的散養戶相反,該省生豬行業規模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該省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省生豬行業規模化養殖程度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2013年以來,該省從環保方面加強了生豬養殖的要求,提升了養殖業的準入門檻,進一步加快了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步伐,促進生豬業發展進入產業升級關鍵時期。
“今后,要充分利用畜牧業轉型升級契機,更加注重質的提升。”任錦芳說,只有加快引導畜牧業向規模化養殖、設施化生產發展,依靠科技提高母豬生產水平、降低料肉比,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益、管理效益,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價格波動,減少產業風險。對于每一個生豬養殖企業來說,只有做大做強,完善產業鏈條,實現從養殖到餐桌的垂直一體化,才能從源頭上保障產品安全,減少“價格怪圈”帶來的不利影響。來源于:互聯網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
余庆县
|
辽阳市
|
五常市
|
乌鲁木齐县
|
来宾市
|
元朗区
|
嵊泗县
|
泰和县
|
阿尔山市
|
古蔺县
|
高尔夫
|
武平县
|
吴旗县
|
资溪县
|
维西
|
福清市
|
德令哈市
|
阿坝
|
安多县
|
区。
|
涿州市
|
柳林县
|
牡丹江市
|
雅江县
|
岱山县
|
柯坪县
|
麻阳
|
莱芜市
|
巩留县
|
梧州市
|
同仁县
|
建宁县
|
鹤庆县
|
共和县
|
长治县
|
卢氏县
|
太白县
|
福海县
|
清水县
|
韶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