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養豬場保育仔豬的飼養管理 [打印本頁]

    作者: 007畜牧    時間: 2013-10-25 13:14
    標題: 養豬場保育仔豬的飼養管理
      在豬場的生產中,仔豬的保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環節,這個階段仔豬對飼料的轉化利用率是相當高的,通過精細化的飼養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飼料成本和降低仔豬的死淘率。我們就怎樣養好保育仔豬進行探討。
      一、仔豬斷奶的準備
      在正常情況下,產房的哺乳仔豬一般在21-28天之間進行斷奶,(體重6-8千克之間,該數據因豬場不同而不同)轉群到保育舍。仔豬斷奶是一生中最大的應激,一方面是心理應激,母子分離心理上失去了依靠;第二方面是環境應激,由產房變為保育舍。同時伴隨著飼喂方式、溫度、密度及飼養管理等諸多方面的應激。面對著以上諸多的應激因素,我們必須進行逐一改善,盡量的創造出與之相適宜的生活環境,這樣才能降低斷奶應激給豬生長的帶來影響。
      1、母子分離
      為了減少母子分離的應激,我們可在斷奶時將母豬先轉出產房,讓小豬在產房繼續飼喂1-2天。雖然仔豬失去了母豬的保護,但還是處于一個熟悉的環境。其營養獲得的方式、人員的管理、溫度、密度等沒有改變,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子分離所帶來的應激。
      2、溫度、濕度
      在轉群前一天,將保育舍的溫度提前升至28攝氏度,濕度控制在65%左右,確保圈舍的溫度和濕度和產房一致,降低環境對仔豬的應激。
      3、飼料
      在轉群至保育舍的第一周,繼續飼喂仔豬教槽料,以降低飼料的改變而帶來的應激。
      4、密度
      每頭保育仔豬確保有0.4平米的全漏糞地板的生活面積。
      5、飲水
      水壓適中,確保仔豬能正常的飲用干凈的水。每個欄可安裝2個飲水器,一高一低。確保仔豬不同的階段都能有合理高度的飲水器。
      二、保育仔豬的飼喂方式
      保育仔豬的飼喂分為兩種方式,一是人工飼喂,二是自由采食。
      1、用人工飼喂
      需要根據料槽內是否有剩料及其量的多少來決定。具體做法是,在飼喂前先看料槽內飼料的量,如果槽內僅有一點碎料沫沒有成小堆粉料或顆粒飼料,說明上次喂料量適中;如果看到同槽內被舔得干凈濕潤,說明上次喂料量不足,本次應增加投料數量;如果槽中有剩料,說明上次喂量太多,本次應減量,將剩料清除。在此階段做到少喂勤添,一晝夜喂6-8次。此方法在保育后期仔豬采食量增加后,工作量有所增加,同時飼料浪費現象也比較嚴重。
      2、自由采食
      獲取仔豬的最大生長速度,我們一般都采用自由采食。需要根據仔豬的日齡及采食量的增加調整料箱出料口徑的大小,滿足仔豬的采食需求,以獲得最佳的飼料轉化效率。同時也可減少飼料的浪費。
      三、轉群至3天的飼喂要點
      1、飼喂
      自由采食箱飼喂仔豬往往都是利用小豬拱轉料筒或者出料口的檔桿,而使飼料掉在料盤里面,從而達到采食的目的。注意一點,在產房仔豬補料時,都是采用人工添加飼料,這樣仔豬很容易就獲取了飼料。而自由采食后,小豬剛開始不會去拱料筒或者是出料口的檔桿。這樣就需要飼養員進行引導,當仔豬轉入后需要人工去轉動料筒或者檔桿。剛開始時,飼料不能加的太多,一是浪費,二是料加多后仔豬難以轉動料筒。也可以采用人工飼喂的方式進行,等仔豬適應后,再進行自由采食。
      2、水
      仔豬轉入保育舍時,飼養員需要對飲水器進行放水。具體做法是用手壓住鴨嘴式飲水器的檔桿。該工作的意義在于,放掉飲水器內集留的臟水和引導仔豬去飲水,同時也可以檢查飲水器是否工作正常。在水里需要添加營養性物質,持續3天。為了降低應激,該工作在產房斷奶前3天就需要進行。
      3、分群
      在仔豬轉群時,需要對仔豬按照性別、體重大小進行分群。合理的分群可使仔豬間的競爭處于平等,減少因不平等的競爭而造成弱仔豬的出現,提高仔豬均勻度。10天后,對于欄里面個別較弱的仔豬還需要進行調欄。在分群時,可對該批次較弱的仔豬放在該保育舍中間的欄位,這樣可讓它們處在溫度比較穩定的環境,利于生長。
      4、調教
      仔豬轉群時,需要對其進行食、睡、排泄三點定位。該工作做好的話,對于日后的飼養管理帶來很大好處就是工作量的減少。具體做法是:在仔豬排泄的地方灑水或者把仔豬剛拉的糞便集中在排泄區,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保育舍的飼養管理要點
      仔豬轉群至保育舍的第一周繼續飼喂教槽料。一周后用3-5天的時間按一定的比例轉換為保育前期料。日常工作中必須根據仔豬的日齡變化經常、準確的調整料筒出料口的大小,滿足仔豬的采食需求。
      1、飼料的添加
      仔豬是否吃飽,可以通過仔豬的行為、糞便、體型外表及飼料添加量來判定。
      ⑴采食行為:如果在料盤里面人工投放一些飼料,仔豬是一窩蜂似的來哄搶,吃完后還繼續守望在料筒邊,證明仔豬沒有吃飽。理想的情況是,每次仔豬采食后,飼料在料盤中覆蓋的面積只占總面積的25%。
      ⑵糞便:仔堵斷奶3天之內的糞便由粗變細,由黃色變成褐色,這是正常糞便,(觀察糞時間一般在12-15時)。糞便軟、油光發亮、色澤正常時,投料量不用改變;如果圈內有少量零星糞便呈黃色,內有飼料顆粒,說明有個別豬搶食過量,需要控制飼料的投放量,本次投料應比上次減少20%左右;如果發現糞便變軟,處于將拉未拉之間的軟分時,甚至呈糊狀,顏色呈黃色且糞內含有未消化飼料,且比例較大50%,這是全群仔豬要下痢的預兆,如果該批次仔豬精神狀況良好,則是典型的營養性下痢,需要停止飼料的投放,檢查飼料的質量。
      ⑶仔豬的腹圍:如果仔豬的腹部比較充盈,沒有凹陷,俯瞰整個仔豬腹部呈圓形,則證明仔豬吃飽,反之亦然,需要增加飼喂量。
      2、溫度、濕度
      在仔豬轉至保育舍的一周內,溫度必須控制在28攝氏度,隨后以周為單位,逐步每周降低1攝氏度,斷奶后4-5周,將溫度控制在22-24攝氏度就行。濕度最好控制在65%左右。
      3、通風
      保證圈舍內的空氣質量,必須進行有效的通風。具體作法是根據仔豬的日齡、圈舍內空氣質量(氨氣味大小)和環境溫度進行,必要時,需要犧牲溫度而保證通風。
      4、日常管理
      在每日巡視工作中發現體況消瘦、腹部萎癟、皮毛絮亂無光、嗜睡、食欲不振、眼窩深陷、精神萎縮、腹瀉、腿病、脹氣的仔豬必須進行隔離,進行個體治療。如果出現的比例很大,則需要考慮飼養措施的調整及考慮豬群健康問題。
      ⑴衛生:要求員工每日對保育床面上的糞便進行徹底的清理,并用溫性無刺激性的消毒藥水對床面進行拖洗消毒。
      ⑵做好飼料消耗記錄,把灑落在料槽外面的飼料收集起來。
      ⑶對豬群的免疫及豬只的治療情況也需要記錄在案。
      五、總結
      保育仔豬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脅,因此,保育舍必須保證高標準的衛生條件,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方式是最理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圈舍進行徹底、有效的清洗、消毒,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斷奶是一個高度應激的過程,在群體社會學和生理學方面都會對仔豬產生很大影響。再加上管理不當加重了斷奶應激的強度,嚴重影響了仔豬的生長性能,甚至造成仔豬死亡。斷奶仔豬的生長受阻會影響生長肥育期的性能,從而降低豬場的利潤。
      當然,確保斷奶仔豬的體重在7.0千克以上,并迅速讓仔豬吃足飼料、喝足水,并不斷地對料槽進行監控和調整。再加上嚴格的精細化管理,不但可以降低斷奶期的應激強度,還能降低整個保育期死淘率,提高仔豬生長性能。精細化管理的作用相當明顯,但對于員工的執行力要求是比較高。
      最后需要說明一點,影響仔豬生長性能的因素比較多,圈舍的構建、飼料、環境、包括員工的執行力和工作能力等,這里只是從飼養管理的角度,對保育仔豬的飼養提出了闡述。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作者: l08    時間: 2013-10-25 15:15
    很全面,有細節
    作者: 韋文志    時間: 2013-10-25 21:15
    能把這些管理細節做到位,保育豬成活率98%以上不是問題
    作者: 007畜牧    時間: 2013-10-26 08:54
    韋文志 發表于 2013-10-25 21:15
    能把這些管理細節做到位,保育豬成活率98%以上不是問題

    韋總是管理能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乐平市| 临城县| 肥城市| 攀枝花市| 都安| 饶平县| 保德县| 泗水县| 穆棱市| 文昌市| 来凤县| 谷城县| 正蓝旗| 石家庄市| 灵丘县| 兴国县| 通许县| 忻州市| 卢氏县| 昆明市| 仲巴县| 天全县| 大连市| 凤山市| 乐陵市| 永春县| 通化市| 陈巴尔虎旗| 清远市| 永宁县| 晋江市| 开江县| 密山市| 湛江市| 曲周县| 磐石市| 石景山区| 宁阳县| 依兰县|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