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母豬癱瘓的防治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全球品牌畜牧網    時間: 2013-9-6 19:14
    標題: 母豬癱瘓的防治措施

      母豬癱瘓多是由于母豬產后體質衰弱、四肢不能站立、知覺減退而發生癱瘓的一種疾病,又稱產后風,是母豬的常見多發病。該病主要是因日糧中鈣磷不足或比例失調,長期飼喂玉米、谷類及豆類等精料,無機磷得不到補充,或生產強度過大等因素所致,產仔豬母豬一般在哺乳20天左右體內鈣磷損失達最高點,以母豬產后15~35天發生癱瘓最多,也有在產前數天發生癱瘓的。
      母豬癱瘓前食欲減退或拒食,行動遲緩,一般糞便干硬,喜飲清水,有拱地、異食現象,體溫、脈搏正常。癱瘓后,出現弓背、便秘、呆滯、站立不能持久,交換踏步,后軀搖擺無力,知覺喪失,嚴重時臥地不起,觸摸時尖叫,泌乳量下降,拒絕哺乳。如不及時治療,母豬體軀消瘦,直至死亡。此病的死亡率雖低,卻使母豬失去飼養價值,影響仔豬生長發育,甚至造成仔豬死亡,經濟損失很大,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發病原因
      現代獸醫學認為,產后泌乳影響血中鈣的含量導致該病發生。另外,營養不良、飼養管理不當,如妊娠期間缺鈣或鈣磷比例失調;飼料不足或營養不全;產后氣血虧損;早春氣候寒冷,母豬缺乏運動;圈舍陰冷潮濕,寒風吹襲導致經絡阻滯等均可導致該病發生。另外,缺乏陽光照射,胎兒過大,助產時損傷坐骨神經等因素也可引起發病。
      母豬產后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泌乳減少,心跳加快,站立不穩,兩后肢無力,走路搖擺。后期不能站立,常側臥于地,頭歪向下方,兩后肢呈八字形分開,最終癱瘓。日久母豬肌肉萎縮,有時發生褥瘡。
      二、預防措施
      平時要在豬日糧中補飼貝殼粉、蛋殼粉和碳酸鈣;在母豬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應補飼骨粉、魚粉和雜骨湯,冬春季和雨季要補喂優質干草粉、豆科牧草(苜蓿草)和青綠飼料;豬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母豬產仔后,豬舍要多加墊草;防止冷風吹襲,保持豬舍溫暖、寬敞,有充足的陽光照射;母豬在妊娠期應多曬太陽,每天要讓母豬在陽光下運動2~3小時,飼喂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鈣磷比例要適當;對有產后癱瘓史的母豬,在產前20天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0毫升,每周1次,以預防該病的發生。
      三、治療方法
      在飼料中加入骨粉,每天每豬30~50克;或每天在飼料中添加3~6克過磷酸鈣或骨粉,連喂10~15天;將乳頭和導乳針消毒,用100毫升的注射器向乳房內打氣,乳房稍微鼓起即停止打氣,目的是減少泌乳量,從而減緩血中鈣的流失。
      用維生素銨丁鈣注射液5~10毫升肌肉注射,隔3天再注射1次;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0~15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每天1次;對重病豬可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0~200毫升、12.5%維生素C10毫升、復方水楊酸鈉20毫升、50%葡萄糖5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每隔5天1次,重復用藥一次,有良好效果。
      中藥療法可用龍骨300克,當歸、熟地各50克,紅花15克,麥芽400克,煎湯兩次,合并后每天分早晚兩次灌服,連用3劑,療效顯著。或用當歸、防風、地龍、烏蛇各25克,紅花、土鱉20克、沒藥12克,血竭15克,黃酒為引,溫水調好,一次喂服。(馮國民)


    作者: 渝天動保    時間: 2013-9-10 22:14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衡阳县| 汉寿县| 淮滨县| 长武县| 池州市| 育儿| 宁波市| 通海县| 万州区| 新干县| 黔西| 金平| 乌鲁木齐县| 延寿县| 阿克苏市| 新建县| 景宁| 天气| 新兴县| 合江县| 科尔| 安塞县| 道孚县| 汶川县| 新兴县| 新野县| 邵武市| 太谷县| 齐齐哈尔市| 阿拉善右旗| 颍上县| 宁蒗| 湘潭县| 斗六市| 灵寿县| 新昌县| 牡丹江市| 垫江县| 齐河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