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豬群相互咬斗的原因和預防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編輯部3    時間: 2013-7-30 10:23
    標題: 豬群相互咬斗的原因和預防

    豬互相撕咬,有時被稱為“反不適綜合癥”,因為任何不適的環境因素均可引起豬群的咬斗現象,輕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豬還咬耳朵。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采食時間,被咬傷的豬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時治療處理,可引起傷口感染。這種感染可引發局部炎癥和組織壞死,降低胴體質量。豬群咬尾、咬耳發生是由多種原因引起,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1、環境:豬舍內環境衛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碳、氨的濃度高,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速度降低使豬群產生不適或休息不好均能導致豬群發生啃咬。在惡劣的環境中,光線過強也是一種應激,促使豬群發生惡癖癥。
        2、營養:在舍飼條件下,豬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全部依靠飼料的供應,當飼料營養不平衡時,豬群出現應激反應而咬斗。如飼料營養水平低于飼養標準;飼料配合不科學;育肥前期飼料中蛋白質質量不佳;維生素、鐵、銅、鈣、鎂和食鹽的缺乏以及纖維素的不足均可導致咬斗的發生。
        3、管理:飼養密度過大,豬只之間相互接觸發生沖突,為爭奪采食和飲水的位置互相咬斗。一欄豬體重大小懸殊太大,體重小、體弱的豬常常是被咬的對象,一旦被咬傷,就會引起所有豬都去咬。飼槽不夠或飲水量不足,往往會引起咬斗的暴發。
        4、疾病:外寄生蟲可成為附加應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蟲對皮膚刺激引起豬只煩躁不安,在舍內墻壁和欄杠上磨擦,出現外傷,引起其他豬只啃咬。體內寄生蟲:如蛔蟲在體內作用,也可出現咬尾現象,要及時驅蟲。豬貧血、尾尖壞死也可誘發豬只咬尾咬耳的惡癖,除此之外還可見咬肋及其他部位,如咬腿、蹄、頸和跗關節。
        5、排序咬斗:為充分利用豬欄設備而并欄飼養,并欄后,原有豬群的社會秩序被破壞(如二欄仔豬合并存在兩個第一位序),需建立新的秩序。尤其在吃食、睡覺為排序而咬斗,一旦新的秩序建立后,就會靜下來。
        預防豬群咬斗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合理組群,要將品種、體質、體重和采食量等相近的豬放在同圈飼養。
        2、滿足豬的營養需要,飼喂全價飼料。當發現有咬尾時,可在飼料中適當增加復方維生素及礦物質,喂料要定時定量,嚴禁飼喂霉敗飼料。
        3、飼養密度要適當,要保證每頭豬有足夠的占地面積,如3~4個月的豬,占欄面積應為0.5~0.6平方米。
        4、環境要求要有良好的保溫、通風、防潮及適當的光照設施,以保證舍內衛生干燥、通風良好。
        5、仔豬斷尾:可在出生后1~2天對仔豬進行斷尾。據資料報導,斷尾后發生咬尾的僅占0.25%,而未斷尾的發生率為6.86%,相差27倍。
        方法:用鋼絲鉗子在距尾根1/3處連續鉗兩鉗,距離為0.4厘米左右將尾骨和尾肌鉗斷,將血管和神經壓扁,皮膚壓成溝,鉗后約10天,以后部分即可脫掉。此法不出血不發炎,效果很好。
        6、被咬的豬只要及時處理:用0.1%高錳酸鉀沖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亞鐵溶液,防止化膿。對咬傷嚴重的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3-7-30 11:00
    經常的,咬架是因為豬群資源有限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芦溪县| 兴隆县| 保定市| 菏泽市| 建湖县| 东宁县| 东兴市| 武穴市| 浦东新区| 岑巩县| 镇原县| 西昌市| 木兰县| 夏津县| 彰化县| 库尔勒市| 中阳县| 临澧县| 沙坪坝区| 广水市| 阿拉善左旗| 金堂县| 宁国市| 安远县| 邓州市| 湖口县| 天全县| 鄂州市| 开封县| 额尔古纳市| 通河县| 昌江| 射阳县| 尼勒克县| 新郑市| 平度市| 新余市| 余干县| 河池市|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