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發酵豆粕工藝方向初探》課件 [打印本頁]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2-11-28 10:58
標題: 《發酵豆粕工藝方向初探》課件
發酵豆粕工藝方向初探
1, 發酵技術是怎樣的行業技術
1.1在行業外看發酵技術特點
發酵技術是嚴格依賴發酵行業的行業技術(不是筆誤,不要嫌拗口),首先,必須認定發酵是工業而不是手工業更不是農業。其特點除了具有工業的普通要求(成本預知,過程穩定等),還具有典型行業性,這個行業性表現如下(3點)
1.1.1較高(在工業上講,甚至是“最高”)的技術合成
人員,專業性,系統工程,化工,軟硬結合
1.1.2成本核算對盈虧點的模糊與敏感的矛盾,要求高毛利
發酵過程風險成本,25%毛利的行業內在盈虧點,高毛利對產品穩定性的支持
1.1.3對規模的內在要求
自然地,得出沒有高復合,大規模就沒有在行業內面對同行的競爭優勢。
1.2與大宗原料處理結合時的矛盾
1.2.1大宗原料處理理想狀態要求簡單與發酵工藝本身的復雜過程(相比機械制造和化工)
1.2.2大宗原料處理要求的盡量低成本與發酵技術盈虧點
這兩個矛盾將貫穿發酵豆粕工藝方向選擇的始終
2, 技術理想狀態下(不考慮1.2提到的矛盾)發酵豆粕怎樣與發酵技術結合
2.1工藝過程就是用典型發酵技術,在不計成本的前提下,工業規模處理豆粕
2.2工藝過程選擇
2.2.1菌株選擇
代謝強度,抗逆性,過程可控性
2.2.2工藝過程
原料處理,培養,后處理
2.3任何照顧成本試圖對工藝的簡化都是對發酵行業,甚至是工業的偏離,由于工藝方向上的偏移實際上也同時帶來操作精度的偏移,所以其偏離速度與簡化程度的平方成正比
F(x)=cm2-----m為大于1的正數
如果不想頻繁出現廢品,解決矛盾的方法只能是嚴格工藝,提高發酵豆粕的附加值
2.4通過把發酵過程風險成本轉嫁給用戶的方法,實現簡化工藝,降低成本的目的,當擊穿發酵行業內在盈虧點要求的25%的毛利時,就已經不是發酵行業的技術了,也就是不是發酵技術了----應用非發酵的技術處理豆粕,不在本講座涉及內容內,成功了,表示祝賀,失敗了,表示鼓勵。但請不要把這種與發酵行業無關的技術等同于發酵技術。
3, 現存流行發酵豆粕技術問題分論
3.1原料不滅菌行不行
滅菌的意義:蛋白變性,微生物代謝環境清零,最后才是滅“菌”
3.2厭氧發酵行不行
發酵時間與發酵過程風險的關系
3.3多菌種共同發酵行不行
現行數學模型不提供這種控制模式
3.4不滅菌,加糖蜜等外源營養,然后厭氧多菌種發酵行不行
實際上是以豆粕為載體,利用糖蜜,經過多菌種演替過程消耗了大量不必要消耗的能量后,培養一點乳酸菌
在微生物學角度講,完全可以用不發酵的豆粕加點乳酸菌代替----這樣更省錢,而且,更穩定
4, 工業化發酵豆粕技術概說
此處為提問,愿意回答任何與發酵有關,而與發酵豆粕有關或無關的問題
謝謝!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2-11-28 11:00
課程是已經講過了,聽過課和沒聽過課的朋友感興趣的可以提點問題,在此,我會做一下比較簡短的回答。
作者: 翩然 時間: 2012-11-28 18:08
市場上發酵豆粕產品也不算少,研究發酵豆粕的行業人士也不少,但究竟實際如何, 一直關注。

作者: 阿良 時間: 2012-11-28 19:07
問題是,現在的市場的發酵豆粕均不是李老師的工藝流程,但使用起來效果確實不錯,包括國家將要發布的標準,也是針對這種發酵豆粕,這如何解釋
作者: 簡單生活123 時間: 2012-11-28 19:48
阿良說的對。我們使用起來效果不錯,但不穩定。不知你遇見過不?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28 19:49
現在使用的發酵豆粕,確實比豆粕好一些,呵呵,但是要達到乳豬料消化道要求,呵呵,還差一些距離。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2-11-28 20:08
簡單生活123 發表于 2012-11-28 19:48 
阿良說的對。我們使用起來效果不錯,但不穩定。不知你遇見過不?
效果不錯很泛泛。每個人理解的效果不錯,都不一樣。能否量化呢?不穩定也是一樣?這些都是形容詞,就和國人煮菜一樣,放少許油,少許鹽,或者云云,所以外國人就很難學會掌握中餐,但是國外就是多少g,烤多少分鐘,等等,都是量化的。所以快餐能不需要廚師就能培訓會。如果我們能量化可能更好理解了。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2-11-28 22:07
阿良 發表于 2012-11-28 19:07 
問題是,現在的市場的發酵豆粕均不是李老師的工藝流程,但使用起來效果確實不錯,包括國家將要發布的標準, ...
前段時間,有朋友(解哥)去美國----可能是大豆協會邀請的吧,去的人還挺多的----回來后,朋友說,美國人認為,發酵豆粕應該用曲霉。
我說,就是應該用曲霉啊,我都在國內講了8年了,只不過沒人聽我的而已----按照標準發酵工程思路,就只能選用絲狀真菌,而里面的和食品通用的霉菌,如曲霉,毛霉,根霉里的一些菌株,必然是首選,這是毫無疑義的。同時,面對豆粕的多糖,糖蛋白及蛋白(抗原結構),選用任何細菌都是不可理喻的。
另外一位朋友(王哥)在場,他說,你得看國內具有這方面發言權的,是哪一個人群啊。
------
后來,王統石先生與我聊到他們飼料方面的一個問題,他說,有出國的人,告訴他說德國的乳豬料,像他現在做的,是“深色的”---也就是深度發酵的。
然后他說,他覺得他的料可能要有比較好的銷路了。
“你不是幾年前就超越了德國的這種思路了嗎?”我問。
“是的,”他說,“但是國內以前尚不認可啊。”
------
以上倆個例子,說明,我們已經習慣走在外國人后面了----現在,外國的觀點開始和我們國內的真正發酵過程工程思路一樣了---而且,國內已經有人知道,國外和我們正規思路一樣了,我想,我們國內走向規范---真正規范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很快的,我以為。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28 23:01
呵呵,明天就見到了德國的樣品,回來后與大家討論。
作者: shuda136 時間: 2012-11-29 07:50
過來學習下老師們的見解。。
作者: nonddy 時間: 2012-11-29 09:28
成分的不穩定性成為制約的主因
作者: lglucky 時間: 2012-11-29 10:31
發酵豆粕本是好東西,但無奈目前的工藝中難控制,加上一些廠家為利益驅使,導致質量不穩。使用起來總是不太放心。
作者: really 時間: 2012-11-29 10:47
發酵飼料在近幾年比較熱門,其根據類型劃分為發酵液態飼料、發酵固態飼料。發酵豆粕作為一種發酵飼料原料,在應用研究上很多,且效果較好。目前較為推崇的一種發酵模式是移動發酵,利用一種特制的呼吸袋完成,其不僅解決了高運輸成本問題,也突破了發酵設備高要求等技術壁壘。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發酵料的效果會隨存儲時間的延長而有所下降,因此發酵料的存儲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29 11:51
山中的漫游者 發表于 2012-11-28 23:01 
呵呵,明天就見到了德國的樣品,回來后與大家討論。
嘿嘿,上當了,他們的概念與我們的完全不同,我確信,我們走到了行業前面。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29 13:23
不過他們的思維,值得借鑒哦
作者: 雨后の冷愛 時間: 2012-11-29 17:57
shenme wanyi
作者: yihaiqiu520 時間: 2012-11-29 18:55
聽了李老師的課,對發酵工藝和發酵豆粕有了更深的了解,受益匪淺。希望學術界多一些敢于講真話的人。
作者: 43066430 時間: 2012-11-29 20:07
正要了解這方面知識
作者: 簡單生活123 時間: 2012-11-29 21:21
謝謝老師,看了直播,但因不是現場效果不是很好,講的沒有這里解釋的深哦,對這方面很有必要好好學習。希望有機會能親臨現場聽老師講課+課后講解 嘿嘿。
作者: huyulin 時間: 2012-12-7 09:33
面對豆粕的多糖,糖蛋白及蛋白(抗原結構),選用任何細菌都是不可理喻的
作者: huyulin 時間: 2012-12-7 09:34
huyulin 發表于 2012-12-7 09:33 
面對豆粕的多糖,糖蛋白及蛋白(抗原結構),選用任何細菌都是不可理喻的
這個話說的有點武斷吧。。。
作者: 老魚 時間: 2012-12-8 13:44
同意樓主。沒有嚴格工藝控制的發酵不算真發酵。兼顧性價比的發酵產品才有市場。工藝達到了帶來成本的上升,那么用發酵豆粕不如用膨化大豆。況且,現在很多打著發酵豆粕的旗號,賣的雜七雜八的“發酵豆粕”怎么敢用?國家有標準又如何?幾人知工藝?
作者: 兔鱔 時間: 2013-1-18 22:57

作者: Syau.鋒 時間: 2013-2-22 10:59
是該好好學習了
作者: jiazi 時間: 2013-4-21 12:11
了解了,呵呵呵呵
作者: linkdavid 時間: 2013-6-29 21:28
請教樓主一個設備問題:多層網帶或履帶式的固體發酵箱,設定有溫控循環通風、定時翻料配置。大約每個發酵周期可以生產25-30噸料,這么個東東,理論上可行嗎?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3-6-30 09:05
linkdavid 發表于 2013-6-29 21:28 
請教樓主一個設備問題:多層網帶或履帶式的固體發酵箱,設定有溫控循環通風、定時翻料配置。大約每個發酵周 ...
呵呵,比較先進的東西啊。
這套設備優點主要是節省人工(與發酵床加翻料機加通風),在現在人工越來越貴情況下,很具有優勢。
重要的是設計合理與否,并且要經過大生產驗證。
作者: linkdavid 時間: 2013-6-30 21:10
葉赫娜蘭孤城 發表于 2013-6-30 09:05 
呵呵,比較先進的東西啊。
這套設備優點主要是節省人工(與發酵床加翻料機加通風),在現在人工越來越 ...
是一個山東的朋友想做,讓我給他出出主意,但我只懂設備,不懂發酵,發酵部分聽說是請的一個山大的老師。過一陣可能會去和他交流交流。現在我懷疑的問題是20-30cm的料層會較厚,因為濕度很高,可能不太容易吹透料層,如果吹透料層,也可能又會帶走水分什么的,我想采取每半小時通風翻料一次,不知道能不能達到相應的耗氧要求。
作者: 阿成 時間: 2013-7-2 14:29
學習一下,,,,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3-7-3 21:39
linkdavid 發表于 2013-6-30 21:10 
是一個山東的朋友想做,讓我給他出出主意,但我只懂設備,不懂發酵,發酵部分聽說是請的一個山大的老師。 ...
可能會面談吧。呵呵。
吹風主要是為了降溫,不是通氣----通氣有別的方法。料層厚度再討論,至于設備,要先試試再說----發酵上設備變化,必要經過試驗的。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3-7-21 18:23
呵呵,兩位高論,別忘了讓我在場哈
我為兩位燒水煮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文登市|
凤阳县|
抚宁县|
北票市|
贵州省|
陵川县|
晋城|
莱州市|
民县|
蒙城县|
武平县|
海伦市|
清远市|
峡江县|
包头市|
长武县|
鱼台县|
娱乐|
三明市|
通山县|
始兴县|
曲麻莱县|
迁安市|
盐源县|
青海省|
赫章县|
鱼台县|
嘉义市|
张家口市|
红桥区|
如皋市|
正镶白旗|
武乡县|
平远县|
皋兰县|
沿河|
平阴县|
江油市|
视频|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