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認清“豬周期”駕馭“豬周期” [打印本頁]

    作者: 冬天的太陽1    時間: 2012-11-21 09:20
    標題: 認清“豬周期”駕馭“豬周期”
      立冬后本應是豬肉消費旺季的開始。然而,豬肉價格卻連續四周下降,跌破盈虧線。就連連續下跌的飼料和仔豬價格也無法鼓起豬農補欄的熱情,肉商們更是看不到肉價回升的希望。農業部數據顯示,從10月第2周開始,豬肉價格已經連續4周小幅回落,累計降幅為2.0%,10月份豬糧比價為5.92∶1,在6∶1的盈虧點之下。而從11月8日的報價情況來看,大部分省市生豬價格在7元每斤左右,廣西、浙江等地生豬批發價跌破7元,山東部分地區則已跌破6.5元甚至接近6元每斤。在豬肉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豬農發現自家圈里的豬已經“白養”,甚至“越養越虧”。河北保定的豬農沈易昌原本最熱衷的就是伺候家里養的兩百多頭豬,然而最近他卻滿腦子想著怎么處理掉這些“累贅”。“本來養豬是為了賺錢,現在可好,就剩下費事了。”

      農民種水稻,一般為“春種秋收”,沒人會想到“冬種春收”的,這叫“尊重大自然規律”;同理,養豬也得“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尊重規律”的前提是“認清規律”;而認清養豬行業的經濟規律,就是要認清“豬周期”,即豬肉價格的“潮起又潮落”。具體說來,從中國改革開放開始,生豬生產和價格在1985年、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2007年共經歷過數次明顯波動,主要標志是價格年環比增長超過10%,其中,有三次大波動,價格年環比增長超過50%;特別是2011年下半年,每公斤賣到22元~23元;這期間,每次“潮起”之后。必然隨之而來的是“潮落”,現今大部分省市生豬價格在7元每斤左右,廣西、浙江等地生豬批發價跌破7元,山東部分地區則已跌破6.5元甚至接近6元每斤。市場上,生豬價格呈波浪式前行,價值規律也是如此。

      認清“豬周期”,當然是為了駕馭“豬周期”。換言之,于“潮起又潮落”面前,養豬大戶,你不可“隨波逐流”,而應有“逆向思維”。2010年6月,豬肉價格走低時,有記者赴養豬大省四川、江西調查時,養豬大戶紛紛殺豬避險,而現在,河北保定的豬農沈易昌“仍下定決心減少存欄……除非看到好苗頭,否則絕不補欄”,這些都是“隨波逐流”;而精明的做法,應于肉價低潮時大量“補欄”,而于肉價大漲時趕緊“減少存欄”。道理很簡單,“波峰”之后是“谷底”,而“谷底”之后必然會迎來又一個“波峰”。

      “削峰填谷”而駕馭“豬周期”,這種肉價大漲時“大賣其豬”,肉價大落時“大養其豬”,既可讓生產者“有利可賺”,也讓消費者不再抱怨“肉價飛漲”,而“產銷兩旺”,才是大家所樂見的。

      當然,肉價大落時“大養其豬”,有可能“白養”,甚至于“越養越虧”;但此時的“白養”或“虧本”是暫時的,接下來“物以稀為貴”而必將是“肉價上漲”;其實,“白養”與“虧本”都是一種“風險投入”,而沒有“風險投入”又哪來“風險收入”,這便是市場的辯證法。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21 10:54
    養豬人,苦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上犹县| 临桂县| 西和县| 临猗县| 丹凤县| 青浦区| 宁陵县| 滦南县| 玉门市| 静海县| 密云县| 昔阳县| 延安市| 商水县| 华容县| 区。| 罗甸县| 兴安县| 贵德县| 丹阳市| 滨州市| 临朐县| 深圳市| 明光市| 新乡市| 襄樊市| 金川县| 肇源县| 西藏| 玛曲县| 蒙阴县| 赤城县| 安庆市| 合川市| 宁晋县| 息烽县| 久治县| 广宗县| 磐石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