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常見的魚病的目檢診斷 有什么訣竅
[打印本頁]
作者:
ccfish
時間:
2012-10-31 17:33
標題:
常見的魚病的目檢診斷 有什么訣竅
我國目前已經發現的魚病(包括海、淡水)有150-200種。由于各種疾病的病原體、病因以及病理各不相同,要對不同的疾病進行確診,須對病原體進行鏡檢,有點還要對病灶部位作組織切片、病理觀察,對于細菌性疾病,要進行細菌分離、培養、感染試驗及菌株鑒定等等。這對于廣大基層魚病防治員特別是對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的鄉鎮漁技員來說是有一定的困難。目前廣大基層魚病防治工作者對魚病的診斷,主要還是根據肉眼所觀察到的(目檢)不同癥狀,結合病害流行情況(包括患病魚類的種類、年齡、流行季節等)和病魚所處的生態環境、飼料管理等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正確判斷。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對幾種常見的魚病的目檢診斷做一介紹。
一、草魚細菌性爛腮病
離群獨游,蛀鰭,頭部發黑(俗稱“烏頭瘟”),鰓蓋“開天窗”,打開鰓蓋,病灶部位鰓絲發白、壞死、腐爛,鰓絲軟骨外露、末端缺損,病變鰓絲周圍常粘附污物。
二、草魚寄生蟲性爛腮病
患魚急躁不安,常在水面急速竄游,或往池邊淺水草叢處作側臥式沖撞、摩擦。頭部發黑,打開鰓蓋,黏液增多,鰓絲蒼白、腫脹,鰓絲軟骨不外露,末端無缺損。如肉眼見有鉤掛在鰓絲上的線面狀白色小蟲體,小蟲體又象白色小蛆(又名“鰓蛆病”)的即為中華蚤病;若將病魚鰓絲剪下,置于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用鑷子將鰓絲上的黏液刮入水中,靜置沉淀至水澄清后,倒去上清液,如反復幾次,當沉淀物不再顯紅色時,移至強光下仔細觀察,如有見到大量作螞蟻狀伸縮蠕動的小蟲體的則為指環蟲病。
三、白頭白嘴病
為淡水夏花魚苗的主要病害,多在每年5-8月份流行。病魚自吻端至眼球處的一段皮膚色素消退,變成乳白色,唇似腫脹,張閉失靈,口周圍皮膚糜爛,有絮狀物粘附其上,故在池邊觀察在水面游動的病魚,可見“白頭白嘴”癥狀,個別病魚顱頂和眼瞳孔周圍有充血現象,一是被細菌感染,二是車輪蟲侵襲所致。目檢的主要區別:
1、被細菌感染的:病魚反應遲鈍,有氣無力地漂游在池塘下風處的近岸水面。
2、被車輪蟲侵襲的:病魚呈急躁不安狀,多在池邊圈游,若池埂為塊石壘砌,可發現患苗有往池壁沖撞磨擦之舉動。
四、氣泡病
病魚急躁不安,或在水面側游打轉,或在水體表層上下往返竄游,患苗失去平衡,有時頭朝下、尾部朝上,有時腹部朝天。目檢病苗體表完好,仔細觀察可發現鰭條邊緣、皮下組織有小氣泡。
五、錨頭蚤
發病初期病魚呈現急躁不安,食欲減退,繼而身體消瘦,游動緩慢。體表有針狀形的蟲體固定性寄生于皮膚、鰭、眼睛、口腔和鰓等部位,被寄生部位周圍的組織往往法眼紅腫,好似一個石榴子。拔出蟲體頭部形似錨頭狀。嚴重時,病魚像穿了蓑衣一樣,故又稱為“蓑衣病”。
六、小瓜蟲病
病魚急躁不安,或在水面急速竄游或跳躍水面或往網箱角、池邊或水草出沖撞磨擦。病魚體表和鰓上有小白點。剪取有白點的鰭條放入裝有少量清水的玻璃皿中,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用兩枚細針將小白點挑破,有球形小蟲滾出并在水中滾動的即為小瓜蟲病。
七、粘孢子蟲病
病魚體表鰓上有小白點外,解剖內臟,肉眼可見大部分器官如肝臟、脾臟、心臟以及肌肉等都分布不同白色包囊。嚴重時體表皮下形成凸起的膿包,擠破膿包有膿血狀粘質流出。
八、出血病
病魚上浮水面,緩游打轉,體表完好無損,鰭條基部充血,死亡量不大,但每天都有損耗。
九、肝膽綜合癥
病魚上浮水面或無力緩游或肚子朝天打轉,體表完好無損,解剖內臟如肝臟為土黃色的為營養性肝病變,如肝尖充血或白色小斑點的為細菌性肝病變。
作者:
hlh2006
時間:
2012-11-13 09:06
總結的不錯,學習 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
凉城县
|
兰考县
|
横峰县
|
汉沽区
|
夏河县
|
龙游县
|
新乐市
|
青神县
|
河间市
|
吴旗县
|
锦州市
|
嫩江县
|
瓦房店市
|
盐源县
|
肃北
|
耿马
|
湖北省
|
齐河县
|
昌黎县
|
华蓥市
|
大港区
|
阳信县
|
宁乡县
|
南郑县
|
正阳县
|
高雄县
|
梅河口市
|
厦门市
|
顺义区
|
双江
|
峨山
|
万全县
|
汉中市
|
宜丰县
|
虞城县
|
柘城县
|
台州市
|
增城市
|
铁岭县
|
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