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飼養人員行為對動物福利和生產性能的影響 [打印本頁]
作者: 朱春明 時間: 2011-9-29 11:03
標題: 飼養人員行為對動物福利和生產性能的影響
在最近的葆靈格動物福利論壇上,動物福利科學中心主任Paul Hemsworth教授討論了畜牧生產過程中的人-畜互動。thePigSite編輯Charlotte Johnston在會議現場報導。

飼養人員的態度和行為對動物的恐懼、福利和生產性能具有重要影響。
Hemsworth教授和他在動物福利科學中心的同事Grahame Coleman教授合作,就這些態度和行為對動物副利益及相關的生產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飼養人員的工作表現受能力、意愿和機會的影響,Hemsworth教授說。
能力是指知識和技能,意愿是指態度、動機和職業操守。機會指的是執行任務的機會 - 這一點取決于工作條件、其他同事、時間條件等等因素。
人-畜關系人-畜關系可以通過考察某一方對對方的知覺來評估。二者之間頻繁而密切的互動無疑有助于發展這種關系。
因此要想研究動物對它與人類之間關系的知覺,可以考察動物對人類的行為和生理的反應。類似地,人對這種關系的知覺可以通過人對動物的行為和態度來檢視。
Hemsworth教授說,這方面的研究重點常常放在動物對人的恐懼反應上,因為這可以反映出動物福利的狀況。

一個人-畜互動模型
操縱研究我們進行了各種的操縱研究以及現場觀察,在人畜關系方面揭示了重要的信息,Hemsworth教授說。
動物的關系評估是通過試驗完成的,包括:
- 行為學實驗,例如逃避距離、對靜立的人的反應、對行動的人的反應、對實際操縱的反應。
< - 生理學試驗:例如心率和皮質酮(應激)反應等。
結果顯示,恐懼反應和飼養人員行為在不同豬場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
能夠引起動物的特定反應的人類行為可定義為正向的和負向的兩種。
負向的操縱行為,例如抽打、擊打、快速移動、吆喝和噪音會增加動物的恐懼,造成躲避、應激和操縱困難。
飼養員的正向的行為,例如輕拍、撫摸、說話、把手放在豬背上、緩慢而謹慎的動作,這些都有助于減少動物對人的恐懼,降低動物的應激水平,讓動物更容易操縱。
Hemsworth教授自己的研究,以及最近和以往的其它研究都顯示,飼養人員負向行為與動物對人的恐懼程度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
這種效果在許多種類的農場動物當中都有表現。
[size=+4]*
“負向操縱可顯著加劇動物的皮質醇反應”[/td][/tr]
[tr][td]
負向操縱:恐懼與應激2003年Breurer等人通過研究考察了奶牛的操縱、恐懼與應激生理。
研究當中每天對奶牛操縱五分鐘,連續五周。部分奶牛得到的是負向操縱,其余奶牛得到正向操縱。為了對奶牛的恐懼和應激進行評估,測量了奶牛對人類的躲避程度(逃避距離)、急性皮質醇響應(人類出現之后五分鐘),以及空腹游離皮質醇濃度(早晨測量)。
接受正向操縱的動物逃離距離短得多,也就是說,人走到離動物很近的地方動物才會后退。
與接受負向操縱的動物相比,這些動物逃跑時間也短得多,急性皮質醇反應明顯更弱。
有趣的是,該研究顯示,負向操縱會使得這些奶牛第二天早晨的空腹游離皮質醇濃度升高,說明這些動物受到了前一天的負向操縱的顯著影響。
Hemsworth教授在后備母豬當中進行的皮質醇濃度研究顯示,接受正向操縱的后備母豬血漿空腹皮質醇濃度較低,低于接受負向操縱的后備母豬。
[size=+4]*
"正向操縱能提高生產性能"[/td][/tr]
[tr][td]
負向操縱:動物生產性能在生長豬當中進行的研究顯示,負向的操縱和不一致的操縱會加重恐懼反應。
Hemsworth教授進行的一項研究考察了豬的增重速度。他的研究顯示,接受正向操縱的豬日增重為455g,而接受負向操縱的豬只有404g。接受不一致的操縱的豬日增重為420g。
在這種情況下,不一致和負向操縱處理組動物的應激反應,- 皮質醇濃度升高,- 會降低增重速度,Hemsworth教授說。
蛋雞當中也開展了類似的研究,考察了負向操縱的影響,例如,在雞欄前作出突然的意料之外的運動,以及正向操縱,例如在雞籠前額外花兩分鐘的時間,以及緩慢、謹慎地運動。
對母雞在雞籠前部停留的時間進行了測量;雞籠前部停留時間短說明避免人類接觸。同時還對應激反應以及產蛋量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接受正向操縱的母雞更愿意與人類接觸,換句話說,它們的恐懼較輕,并且在雞籠前部停留的時間較長。
與接受正向操縱的母雞相比,接受負向操縱的母雞皮質醇應激水平要高得多。
因此,正向操縱組的母雞產蛋率比負向操縱組高8%。
跨畜種的大量研究證實,在應激與負向操縱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毫無疑問,負向操縱會激發應激,影響動物福利和生產性能,Hemsworth教授說。
負向操縱:動物健康如上所述,研究已經顯示,負向操縱會影響動物對人的恐懼,造成應激,這又進一步會影響健康。
一項研究顯示,社會化的母雞,- 那些適應了正向人類接觸從而不那么恐懼的母雞,- 飼料轉化效率更高。在同一項研究中,社會化較差(從而對人類更加恐懼)的母雞損傷更多,死亡率更高,整體健康水平也比較差。
Hemsworth教授說,這是由于免疫反應,應激情況下動物會抑制抗體的產生,造成健康水平下降。
一項肥牛研究考察了日增重和死亡率。飼養人員快速移動會對日增重造成不良影響。同時,負向行為還會增加死亡率,盡管本研究用到的群體規模很大。
奶牛的逃避距離與跛行率之間也存在正相關。在對36頭奶牛小母牛進行的研究當中,(對人的)逃避距離4.8米的小母牛48%存在跛足問題,而且平均日產奶量比逃避距離更短的母牛低1.3kg。
而相比之下,逃避距離2.81米(也就是說它們不那么恐懼)的母牛當中只有6%表現了跛足癥狀。
在草場生產系統當中,Hemsworth說,奶牛的跛足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農場道路的條件,以及擠奶間操作人員的耐心,也就是說,他們對待奶牛的行為。
改善人-畜關系改變飼養人員的態度Hemsworth教授這樣定義,態度是一種能夠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的東西,盡管它很穩定、很抗拒改變,但它們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它們是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經歷塑造出來的,因此態度是可以改變的。
Hemsworth教授說,要想改變飼養人員的行為,一定要同時改變他們的態度。
認知-行為培訓Hemsworth教授與同事開展的研究顯示,飼養人員培訓可以改善動物生產性能和動物福利。
要想改變飼養人員對農場動物的行為,需要:
- 瞄準行為后面的信念
- 瞄準問題行為,然后
- 維持這種改變后的信念和行為。
有一項研究考察了牛場進行認知-行為培訓的好處。關鍵測量變量為飼養人員態度、飼養人員行為、動物對人的恐懼以及生產性能。
研究顯示,培訓顯著改善了飼養人員的態度。培訓也使得飼養人員對牛的負向行為減少了一半。盡管奶牛的恐懼反應的變化不大,變化比較小,但差異卻是非常顯著,Hemsworth教授說。逃避距離并沒有變化,但乳皮質醇水平卻常常下降。
第二個研究考察了94家奶牛場當中培訓對生產性能的影響。培訓目標放在飼養人員的態度和行為上,培訓之后,牛奶單產增加了,而且奶中蛋白和脂肪含量也增加了。
飼養人員的選擇動物福利科學中心開展了一些研究,考察了如何通過飼養人員的選擇來提高動物福利。
雇主在雇傭飼養人員之前可以對其性格進行測評,這樣可以了解他們的態度,從而了解他們對待動物的行為。
作為結論,Hemsworth教授說,飼養人員在動物福利與生產性能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這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提到的只是其中的少數幾個。研究結果說明了飼養人員在建立正向人-畜關系并進而提高動物福利和生產性能的過程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麻城市|
宁国市|
资溪县|
含山县|
遵义县|
秭归县|
博乐市|
乌鲁木齐县|
渭南市|
台中县|
玛多县|
开封市|
东平县|
长海县|
思茅市|
游戏|
宁化县|
石棉县|
北票市|
石阡县|
张家口市|
华阴市|
赤水市|
资兴市|
屯门区|
南开区|
当雄县|
雷山县|
安福县|
循化|
黑山县|
桦甸市|
什邡市|
丰县|
济南市|
嘉鱼县|
保康县|
莱西市|
永康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