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奶牛酮病的發生及癥狀
[打印本頁]
作者:
amypx
時間:
2011-9-7 07:55
標題:
奶牛酮病的發生及癥狀
奶牛酮病(Ketosis),也稱為奶牛醋酮血癥(Acetonaemia),是高產奶牛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以產奶下降、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為主要表現,有時不表現任何癥狀。本病的特征是酮血癥、酮尿癥、酮乳癥,還可以出現低血糖癥、血漿游離性脂肪酸升高、脂肪肝、肝糖原水平降低等癥狀。這一系列變化與泌乳早期產奶水平升高,而能量供應不能滿足泌乳消耗有關。
舍飼、飼料品質差的奶牛,冬季易發生臨床性酮病。牛場的年發病率大約為0.5%。最新的研究表明,與冬季相比,5、7、8三個月份是酮病的高發期。各年齡段的牛均可發病,以3~6胎母牛發病率最高。與荷蘭牛和荷斯坦奶牛相比,海峽島牛(更賽牛和娟姍牛兩個奶牛品種)特別是娟姍牛更易發生酮病。酮病通常發生產后于3~6周,此時產奶量達到高峰,而食欲和干物質采食量沒有達到高峰。產前和分娩后8周內也可能發病,但比較少見。在泌乳早期,奶牛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此時肝臟會動員體脂,以彌補能量缺乏,同時體重下降,奶牛會出現輕微的血酮、尿酮和奶酮的升高。這是高產奶牛的正常代謝調節,如果此時任何應激因素影響采食,破壞了代謝調節平衡,就可能出現臨床性酮病。
病因 酮病的本質在于血液和體內的葡萄糖缺乏。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產 奶牛的產奶高峰大多在分娩后4~6周出現,而此時食欲和干物質采食量尚未達到高峰,攝入的能量不能滿足泌乳需要,進而導致酮病的發生。
2.飼料因素 飼喂大量青貯,飼料質量低下,突然換料,可降低奶牛干物質采食量,導致酮病的發生。此外,青貯中富含丁酸,是一種生酮先質,大量采食可直接導致酮病的發生。飼料中鈷、碘、磷等礦物質的缺乏也可使酮病的發生率升高。
3.產犢時體況超標 體況超標影響產后食欲的恢復。此外,產前營養過剩可引起脂肪肝,而脂肪肝能導致肝臟代謝紊亂、糖元合成障礙,血中酮體含量升高,從而引發酮病。
4.繼發于其他疾病 在泌乳早期,任何可影響食欲的疾病都可以引發繼發性酮病,其中真胃變位和創傷性網胃炎與繼發性酮病關系最為密切。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
北京市
|
长兴县
|
那坡县
|
饶阳县
|
汝州市
|
常州市
|
金秀
|
潞西市
|
饶平县
|
临夏县
|
衡南县
|
甘肃省
|
静乐县
|
漳浦县
|
环江
|
兴文县
|
泸州市
|
扶绥县
|
兴海县
|
衡阳县
|
德昌县
|
靖安县
|
荣成市
|
扶沟县
|
闵行区
|
周宁县
|
长丰县
|
曲周县
|
弋阳县
|
临夏市
|
深圳市
|
曲周县
|
资源县
|
万山特区
|
彰化县
|
万安县
|
洛隆县
|
湘阴县
|
龙川县
|
玉环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