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日糧系酸力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打印本頁]
作者:
海棠
時間:
2011-8-27 00:07
標題:
日糧系酸力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一. 仔豬日糧酸化的重要性
?、?仔豬生理特點 ?、畔?、免疫系統不完善
早期斷奶仔豬(3~4周齡)的小腸絨毛高度、隱窩深度、絨毛面積和淋巴細胞密度等均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絨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狀變為平滑的舌狀,這種變化持續7~14 d。仔豬斷奶時采食量急劇下降,低采食量和日糧類型的改變可能是導致絨毛高度改變的重要原因。
新生仔豬主要通過母體的初乳(富含IgG和IgA)獲得大量的抗體維持免疫功能,但仔豬在3周齡以后因斷奶而使母源抗體完全消失,而自身的抗體要在4~5周才起作用,其間將出現免疫空白期。因此,早期斷奶仔豬對疾病的抵抗力很低。
?、?消化道產酸不足,pH值偏高
成年豬的胃內正常pH值在2~3.5,這是胃蛋白酶發揮作用的最佳范圍。初生仔豬的胃中pH值為2.1,哺乳仔豬(0~3周齡)胃中pH值在3.0~4.0。仔豬斷奶前主要依賴母乳中乳糖發酵產生的大量乳酸和少量的揮發性脂肪酸來維持消化道內的酸度;早期斷奶仔豬由于消化腺功能尚未健全、胃底腺不發達,鹽酸分泌量很少,與此同時,斷奶仔豬的日糧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除引起揮發性脂肪酸增加外,占優勢的乳酸卻顯著下降,導致胃內pH值上升。
pH值的升高,一方面會對胰蛋白酶、羧肽酶、淀粉酶、脂肪酶、麥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產生影響;另一方面由于胃酸不足會反饋性引起胃排空加快,使飼料基本上完整地進入小腸,增加小腸負擔,為病原菌繁殖創造了條件,致使消化道病源微生物群成為優勢菌群。
2 .仔豬日糧酸化的必要性
由于早期斷奶時仔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且日糧結構變化較大,導致仔豬體內pH值升高,為了保證仔豬胃內容物保持較低的pH值,以利蛋白消化和抑制病原菌生長,一般在日糧中添加酸化劑。
?、沤档妥胸i體內pH值,提高斷奶仔豬日糧的消化率
仔豬胃內的pH值水平高于成年仔豬,當pH值上升后,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引起仔豬對蛋白質的消化降低,造成蛋白質在腸內腐敗,腐敗產物對結腸產生損傷。結腸是仔豬吸收水和電解質的重要器官;同時蛋白質腐敗產物對結腸粘膜的刺激可促進腸液分泌,糞中水分含量增加,致使出現腹瀉。仔豬在斷奶后24 h內,小腸絨毛會縮短,4~5 d后嚴重影響到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酸化劑,可使飼糧的pH值降低。在仔豬日糧中分別添加1.5%的檸檬酸和1.5%的延胡索酸,飼糧pH值由6.42分別降低到4.92和4.70;胃內容物pH值由4.07分別降到3.82和3.87。胃內pH值的降低提高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的活性,并且能夠提高胃酸的分泌,而這種變化將有利于提高斷奶仔豬對日糧的消化,提高日糧營養成分的利用率。
⑵ 抑制胃腸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降低仔豬細菌性腹瀉的發生
因仔豬不能很好地消化日糧中的營養成分,那些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發酵產生氨和有毒聚胺等,使腸道內酸堿度改變,腸道正常的微生態被破壞,尤其是抑制了乳酸桿菌的生長,而病原微生物趁機大量繁殖,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適宜的pH值都在6~7,而在pH值4以下才能失活,這些病原菌的生長將會導致仔豬腹瀉,研究發現,仔豬斷奶后第2 d,胃腸道內乳酸菌的數量顯著下降;大腸桿菌數量急劇增加。據報道,仔豬斷奶后2 d內,回腸內容物中乳酸桿菌數幾乎減少到接近于零,大腸桿菌數顯著增加,并與回腸內容物的pH值增加呈強相關。
研究表明,日糧中的酸化劑可能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起到調節作用,并降低大腸桿菌感染胃腸道的可能性,能夠減少仔豬腹瀉和死亡率。研究表明,酸性條件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生長,對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長有抑制作用。并且乳酸桿菌代謝產物——乳酸,能夠阻礙大腸桿菌在腸道內與其受體結合,抑制大腸桿菌生長。研究表明,腸道中的乳酸桿菌能產生過氧化氫,對其它微生物有滅菌作用。因此,胃抵抗大腸桿菌侵擾的作用可能部分依賴于胃內酸性條件及乳酸菌數量。
二、什么是系酸力:豬飼料的系酸力的作用
早在二十多年前,即上世紀八十年代,乳豬和斷奶仔豬日糧配方中的系酸因子便引起了動物營養學家們的重視。隨著研究的深入,負電解質平衡概念也在不斷拓寬其應用范圍,已經從乳仔豬日糧延伸到了生長豬和繁殖母豬日糧。
確定了飼料酸度的影響因子,系酸飼料的基本定義可被概括為:具有特定酸結合能力或緩沖能力的飼料。系酸力的計算方法是:動物采食單位重量飼料后,在進入十二指腸之前于胃部形成內容物,將此內容物的pH值調整到4.0時(并維持穩定)所需要滴加的標準濃度鹽酸毫升數,即為該飼料原料的系酸力。
將pH值設定為4.0的重要性在于,當pH值高于4.0時,消化系統中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分泌量將會下降。胃蛋白酶是蛋白質消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消化酶,如果蛋白酶分泌量減少,飼料中未消化的蛋白質就會增加,在直接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后,未消化的養分會為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條件。相反,若蛋白酶分泌量增加,致病微生物的繁殖量則相對較少。
后腸中較高的pH值也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增殖。病原菌侵入小腸后,繁殖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會被小腸吸收,引發相應癥狀,如大腸桿菌感染。換句話說,酸性飼料與堿性飼料相比更有利于豬的腸道健康。
作者:
yujisong
時間:
2011-8-27 08:16
再次溫習,謝謝!
作者:
bonderic
時間:
2011-8-27 11:20
溫故而知新,很好。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1-8-27 20:32
這篇文章我怎么感覺看起來很眼熟呢
作者:
iztgb
時間:
2012-11-17 09:19
頂.支持,路過!說的不錯!
說的不錯!
干擾 攔截 解碼 413065237 413065237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
南昌市
|
泰来县
|
伊宁市
|
利津县
|
辉南县
|
清原
|
从江县
|
绥芬河市
|
黄梅县
|
荥经县
|
龙州县
|
疏附县
|
道孚县
|
日照市
|
清徐县
|
甘南县
|
育儿
|
汝城县
|
台江县
|
汝城县
|
定边县
|
克什克腾旗
|
阿鲁科尔沁旗
|
安多县
|
黄冈市
|
红河县
|
工布江达县
|
红桥区
|
瓦房店市
|
峨边
|
隆林
|
崇义县
|
阿巴嘎旗
|
云梦县
|
洪泽县
|
平顶山市
|
金乡县
|
宽城
|
大余县
|
瑞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