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玉米安全儲藏技術和管理要點(轉) [打印本頁]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1-7-9 19:46
標題: 玉米安全儲藏技術和管理要點(轉)
一、玉米的儲藏特性
(一)呼吸旺盛。玉米的胚是禾谷類糧食中最大的,占總重量的10~14%,占總體積的30~35%,因此,在相同條件下玉米比其他禾谷類糧食具有較強的生命活動和呼吸強度。正常玉米呼吸強度是正常小麥呼吸強度的8~11倍。
(二)吸濕性強。玉米種皮和外胚乳很薄,胚部組織疏松,且胚中含有30%以上的蛋白質和可溶性糖,所以吸濕性強。玉米吸收和散發水分主要通過胚部進行。
(三)容易酸敗。玉米胚部較大,幾乎占全粒體積的1/3,約占全粒重量的10%~12%。由于胚部吸濕容易,且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所以當貯藏環境溫度高、濕度大的時候,很容易生霉。玉米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終高于胚乳,酸敗也首先從胚部開始。
(四)容易生霉。玉米由于胚大,脂肪含量高,帶菌量大,在溫度、水分條件適宜時,容易發生霉變。
(五)容易生蟲。玉米胚部組織疏松,營養豐富,大部分害蟲喜歡侵害玉米。
(六)耐儲性差。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勻 我國玉米產區在北方,每年玉米收獲時天氣已冷,故新收獲的玉米水分在20%~35%。由于同一果穗,頂部和基部授粉時間不同,導致玉米粒的成熟度不均勻,加上脫粒時玉米容易受損傷,這樣未成熟粒與破碎粒的存在,增加了玉米貯藏的難度。
二、影響玉米安全儲藏的主要因素
玉米在儲藏期間有無發熱霉變是玉米儲藏是否安全的重要標志。導致玉米發熱霉變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質量、玉米水分和糧堆內相對濕度、儲藏環境溫度以及糧堆氣體成分等。
(一)玉米質量。中央儲備糧管理規范中明確提出中央儲備糧質量標準必須符合國標中等以上標準。即:玉米容重≥685g/l、雜質≤1.0%、不完善粒≤5.0%、水分≤14.0%。玉米質量的好壞對發熱霉變有根本性影響。玉米屬于耐儲性較差的糧食品種,如果不熟粒多、雜質多、水分高或不均勻,其生理活性較強,就容易發熱霉變。另外,糧食破碎粒和雜質多會增大糧食自動分級,破碎糧食和雜質聚集在一起,容易引起蟲霉滋生和大量繁殖,導致熱量難以擴散出現發熱現象。
(二)水分和糧堆內的相對濕度。水分是糧粒內部發生各種生化反映的介質。糧食水分增高,導致酶活性加強,呼吸旺盛,儲藏物質分解等等,降低糧食儲藏穩定性。糧食水分大小還影響糧食對蟲、霉以及其他不良外界條件(如高低溫)的抗性,水分大的糧食對所有不良外界條件的抗性均顯著減弱。實踐證明,超過安全水分的玉米最易發熱霉變,而且水分越大,發熱霉變越嚴重。但是,有時安全水分的玉米也會發熱霉變,其原因一是玉米從空氣中吸收水氣,二是空氣對流和濕熱擴散使糧堆內部水分轉移,局部玉米水分過高。
一般講,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常規儲藏能保持糧食處于穩定狀態的水分稱為糧食的“安全水分”。由于糧食能否安全儲藏受各地氣候條件及儲藏條件和方法的影響,因此各個地區不同糧種的安全水分并不相同。有關資料顯示,廣東省長期沿用的玉米安全儲藏等級為:安全水分≤13.5%,13.6<半安全水分≤15%,危險水分>15%。如水分在13.0%以下,溫度不超過35℃,一般可以安全保管。但由于目前玉米多以機械入倉散裝為主,根據廣東中儲糧直屬庫的保管經驗,提出玉米新的安全儲藏等級為:安全水分≤13.0%,13.0<半安全水分≤14.5%,危險水分>14.5%。
(三)儲藏環境溫度。導致玉米直接發熱的主要原因是糧食的呼吸作用和蟲、霉的大量繁殖,由于溫度對糧食本身的呼吸作用以及蟲、霉的生長和繁殖影響較大,因此大氣溫度、糧食本身溫度以及糧粒之間空氣的溫度都是糧食安全儲藏的重要性因素之一。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糧食呼吸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強;大多數儲糧害蟲最適合生長溫度在25~35℃,最低生長溫度在10~25℃;對儲糧危害最大的曲霉屬和青霉屬真菌最適合生長溫度一般在20~40℃。因此,控制糧食儲藏環境溫度在適當范圍內,可以有效抑制糧食發熱霉變。但由于依靠溫度單因子完全控制真菌在糧食上的生長發育需要在0℃以下,因此防治微生物對糧食危害需要同時控制水分。
(四)糧堆氣體成分。糧食和微生物都對氣體成分具有忍受力,但超過一定的界限,糧食和微生物的呼吸代謝都受到抑制,從而抑制推遲發熱霉變的發展。如剛收獲的高水分玉米遇到雨天的密閉儲藏,就是利用糧堆內氣體成分的變化(總的變化趨勢是氧氣逐漸減少,二氧化碳逐漸積累),推遲發熱霉變的發展。
三、玉米儲藏管理要點
(一)入倉前的工作
1、嚴把玉米入庫質量關。確保入庫玉米質量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是實現玉米安全儲藏的首要條件。要嚴格做好玉米采購、運輸等環節的質量檢測和監控把關工作,拒絕接收超標玉米。雖然中央儲備糧直屬庫對跨省移庫玉米不作質量要求,但為安全管理起見,建議在入庫中對玉米進行質量跟蹤檢測。
2、嚴格檢測水分。入倉玉米水分最好控制在本地區玉米安全儲藏水分以內,最高不要超過14.0%。入倉玉米要做到“五分開”,特別是不同水分的玉米要嚴格做到分開堆放,避免由于水分再分配而造成安全隱患;水分過高及水濕玉米要涼曬或烘干處理后再入倉。
3、做好清理雜質。雜質含量原則上要控制在1%以下,對破碎率過高、雜質過大的,要采取過篩處理后方可入倉。
4、做好倉房準備。高大平房倉要鋪設地上籠;使用化學藥劑進行空倉消毒和防護;倉角(地面與墻壁交接處)可放置包裝稻殼或油氈等材料進行防潮處理;墻角部位可放置竹籠、通風管道或地上籠等提高墻角部位的通風性能。
5、優化入倉流程。由于糧食輸送機械(如吸糧機、埋刮板機)是造成糧食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散裝玉米入倉時要優化糧食入倉流程,盡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吸糧機、埋刮板機等機械,以減少玉米的破碎。
(二)糧食入倉
1、做好糧食進倉的質量檢測工作,把好進倉之前最后一道關口,根據檢測結果結合倉庫具體實際情況按“五分開”的原則采取不同的儲存方式。
2、保護好倉內設施。高大平房倉散裝玉米入倉中要防止通風籠漏糧和移位,確保通風系統暢通;立筒庫、淺園倉入糧時要防止測溫電纜移位和拉斷。
3、減緩自動分級。高大平房倉散裝玉米入倉時,可經常改變入糧點的位置,并在入糧間隙安排人員耙平糧食;立筒庫、淺園倉散裝玉米入倉時,在入糧間隙也要適當應用抽心倒倉或安排人員耙平糧食。
4、把握入倉時機。玉米進倉時機宜掌握在春節前后的干冷季節。此時可通過自然通風達到降低糧溫、均衡糧溫的目的,為春防工作打下基礎。玉米進倉盡可能避開高溫多雨季節。在春雨季節進倉,玉米表層極容易吸濕,造成表層水分增加。同時容易出現水濕糧,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清理,進倉后糧堆將很快出現局部發熱;在6~9月高溫季節進倉,糧溫較高,容易在糧堆內形成積熱,進倉作業盡量避免正午高溫時點,秋冬季節容易造成局部發熱導致結露和霉變。
5、春季高溫多雨季節盡可能縮短入倉時間。在春季高溫多雨季節入倉,一般來糧溫度較低,應盡可能縮短入倉時間,避免糧食入倉后溫差過大(10℃)而加速水分轉移。
(三)入倉后的處理
1、平整糧面,檢測糧情。糧食入倉后要及時平整糧面,分區、分層定點取樣,檢測糧食水分、蟲害情況和各項品質指標,做好基礎糧情的記錄。水分較高以及破碎粒、雜質聚集的地方,要盡可能增加溫度檢測點,增加溫度檢測頻率,確保異常糧情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2、均衡糧溫,密閉糧堆。廣東玉米入庫一般在高溫高濕的春季,北方來糧溫度較低,做好均衡糧溫和密閉糧堆工作非常重要。玉米入倉后最高點糧溫若低于20℃或溫差不大,可立即使用麻袋或稻殼等壓蓋糧面,并使用薄膜密封糧堆。最高點糧溫若高于20℃或溫差過大,可使用谷冷機或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通風,以降低、均衡糧溫,然后壓蓋糧面并使用薄膜密封糧堆。
3、密閉倉房,控制濕度。玉米在春季入倉后,要使用薄膜將門窗、通風口等設施密閉,并可在倉房內、糧堆中以及通風地槽、地上籠中放置生石灰以降低空氣濕度。
4、做好倉房隔熱保溫措施。倉房門、窗以及通風口可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進行隔熱保溫處理,倉底通風口也可以使用稻殼進行隔熱保溫處理,降低外界溫度對倉溫、糧溫的影響。
5、高大平房倉散裝水分偏高玉米,最好使用薄膜壓蓋密閉糧面,采用膜下投藥方式,以確保氣密性,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和霉菌的生長。
6、對于糧情復雜的,玉米進倉完畢后,要及時進行密閉處理,嚴格檢查倉房的氣密性,適時采用6~12g/m3磷化鋁進行熏蒸殺蟲(投藥量也可進一步加大)。藥劑一般采用布袋或食品袋,每袋不超150g。建議第一次投藥量可適當多點,第二、第三次可適當降低,但要以濃度檢測為依據。
(四)儲藏期間的管理
1、加強糧情檢測。除進行正常的溫度、水分、害蟲等糧情檢測外,應在一些易于發熱、生蟲、霉變部位增加檢測點,如四周墻角、高溫點、高水分點、雜質區、表面等。
2、及時排除倉內空間積熱。特別在進入高溫季節時,可利用夜間低溫時段使用軸流風機進行通風,排除倉頂空間以及吊頂與糧面之間的積熱。適時熏蒸和滅菌處理,抑制微生物、霉菌生長,防止玉米發熱。對于高水分玉米,在糧食發熱前,根據糧情具體情況,及時采用間歇環流熏蒸或緩釋熏蒸法保持磷化氫濃度在300ppm以上,并適時跟蹤濃度變化,及時補藥能有效抑制糧溫的不正常上升,防止糧食發熱。對發熱糧堆亦可采用“高密閉,高濃度”磷化鋁熏蒸進行處理。另外,在糧食發熱的早期階段,結合谷冷降溫也可有效抑制玉米發熱。
3、局部發熱的處理。個別部位出現高溫發熱,利用單管通風設備,或在通風和谷冷前將探管打入發熱部位,可有效降低該部位的溫度。如出現整倉糧食發熱,應及早聯系中儲糧直屬庫,結合輪換抓緊安排出倉,不得拖延。
4、熏蒸殺蟲的措施。玉米散裝儲藏時,由于“冷芯”的存在,儲藏期間害蟲一般發生在糧面和倉底。因此糧堆熏蒸可采用環流熏蒸法,也可在糧面、倉門和倉底通風口投藥進行常規熏蒸。
5、表層板結的處理。如出現糧堆表層板結,應及時采取人工干預方式對表層糧食進行疏松,如出現嚴重板結,要及時將板結部位的糧食清理出庫。
6、把握時機分階段通風。為保證機械通風效果徹底,避免通風不透對玉米保管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風量和風壓要盡量大點,通風時間要盡量長點。當外界溫度降至低于最高糧溫10℃左右,建議使用大功率離心風機進行通風降溫;當通風至最高糧溫高于外溫4℃左右,即可結束通風。
7、通風降溫結束后,應在春節過后,梅雨季節來臨前及時做好糧堆、倉房的密閉和隔熱保溫工作,保持糧堆處于低溫狀態以及防治糧堆吸濕。
(來源:廣東省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網站)
作者: 吉星高照 時間: 2011-7-10 21:11
樓主辛苦了.............
作者: yixuewu 時間: 2011-7-11 21:22
謝謝樓主了,頂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茂名市|
南京市|
库伦旗|
连平县|
连州市|
泗洪县|
通道|
南城县|
西峡县|
德昌县|
茌平县|
五家渠市|
麦盖提县|
武功县|
内江市|
东兰县|
黄骅市|
淳安县|
临武县|
盐城市|
嘉禾县|
麻阳|
乾安县|
长兴县|
湖北省|
平谷区|
浦县|
隆回县|
双柏县|
保山市|
西和县|
南漳县|
武义县|
饶阳县|
大埔县|
滕州市|
博乐市|
湘潭县|
玛沁县|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