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轉帖:《字字如蒸餅》許石林 [打印本頁]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1-6-30 09:19
    標題: 轉帖:《字字如蒸餅》許石林
    本帖最后由 葉赫娜蘭.孤城 于 2011-6-30 16:46 編輯

    字字如蒸餅
    ○許石林



    宋朝的蒸餅是什么樣子?我沒有查。

    對宋朝的蒸餅起興趣,原因是讀了書法大家米芾的一些論書文字。米南宮作書論書崇尚“真趣”,其人也很性情,人稱瘋子即“米癲”、“米癡”。有一回,米芾到今江蘇儀征那個地方出差,在船上遇見了“官二代”、宰相蔡京的兒子蔡攸。蔡攸得瑟,在米芾面前顯擺他得到的王羲之《王略帖》。米芾一看,眼珠子都快出來了,口水都流到江里去了。看了很久,末了他把《王略帖》一卷,放入自己袖筒里,拱手告辭。蔡攸一見,急了:“老米你干嘛呀你?”米芾瞪著眼睛說:“有一個問題是不能談判的,就是:你,必須把這個給我!”說完眼睛一閉,作死人狀。蔡攸說:“你沒事兒吧你?讓你看看就得送給你?喝多了吧?這我好不容易弄到手,還沒到家,見你來,好心給你瞜一眼,別人我還不給他看呢……”任蔡攸怎么說,米芾就像一袋子米一樣,巍然不動。蔡攸都快哭了。終于米芾說話了:“那我用別的畫跟你換!你到我家去,看上什么,隨便拿!”蔡攸不干。米芾猛一睜眼,大聲說:“你不給,我就跳江死給你看!”說完即抓起衣服就往船頭跑,欲奮袂一跳,邊走邊喊:“誰也別欄著!”蔡攸嚇壞了。趕忙說:“老米老米!給你啦給你啦還不行嗎?唉呀!怕了你了。”米芾這才止步:“嘿!早這么說不結了嗎?”

    這個故事跟蒸餅沒關系,就是說米南宮這個人,很狂的。他論書法,對前人多有譏貶,沒什么好話,如評價初唐書法家薛稷寫的“慧普寺”三字,“字字如蒸餅”,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就跟形容一個女子長得臉跟大包子似的、一笑又變成燒麥一樣嘛!他的“蒸餅論”常用,這個字如蒸餅、那個字如蒸餅。他還說杜甫曾夸獎過薛稷寫的“慧普寺”三字,“蛟龍岌相纏”,米芾對此很不屑,他說就像小孩子手里那拿著一塊蒸餅一樣(“乃如奈兒握蒸餅勢”)并且判斷杜甫不懂書法。簡直可以說在他看來,晉、唐、五代至宋,書法史上一直有一個“蒸餅體”。

    但是,狂人米芾的書論,影響了很多人,盡管有過刻之處,至少給人以警示,不要把榜書寫得如蒸餅。不過古人不像現代人,有“歌頌依賴癥”和“贊美依賴癖”似的,現代人,你評論他的作品,只許說好,說得多好都不嫌齁得慌,沒有不好意思的。宋代另一位書法大家黃伯思,給別人的書法作品題跋,直接把丑話寫到人家的書法作品后面,摳都摳不掉。

    這才是真正的文藝評論。這種風氣的泯滅不足百年——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撰文說:他秉承家學,從小就注意練字,25歲那年在杭州見一位姓陳的朋友,劈面就說:我昨天在別人那里見到你一首詩,詩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很不客氣。聞過則喜,沈尹默聽了,心里當場不舒服,過后覺得人家說得對。于是苦練十多年,終成一代大家。

    如今這種當面給別人說真話、說丑話的風氣沒有了。關鍵是,好像文藝界、文藝家都不需要真正的文藝批評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我不知道,這種好好好的風氣,將來會吹出什么好果子?
                                                                                                  2011326


    (下面是原文出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c3d5901017a7n.html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1-6-30 09:22
    “如今這種當面給別人說真話、說丑話的風氣沒有了。關鍵是,好像文藝界、文藝家都不需要真正的文藝批評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我不知道,這種好好好的風氣,將來會吹出什么好果子?”

    哪需要結什么果子啊?現代人不需要結果的。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1-6-30 16:52
    薛稷,有脫俗處,亦有落俗處。但富貴雍容之態是很足的----當然,富貴氣在書法上,并不是褒義詞----歐陽通就有富貴氣,結果被評為比乃父歐陽詢要遜一些,也就在此富貴二字上了。

    不過薛稷寫的是真好,如宋徽宗的瘦金體的來源,就在薛稷一路。此路書派,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3-7-5 14:55
    “他秉承家學,從小就注意練字,25歲那年在杭州見一位姓陳的朋友,劈面就說:我昨天在別人那里見到你一首詩,詩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

    批評沈老的“姓陳的朋友”,叫陳獨秀。

    在行書上,蔣維崧先生的沈老的傳人。

    “北碑南帖”沈老是結合南北,基本走南派路線,極為強調技法。蔣老是跳出南北,直逼書道,技法之上,更是以“氣”論書。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清原| 小金县| 樟树市| 潞西市| 吴旗县| 南投县| 西藏| 舞钢市| 郁南县| 临海市| 丰原市| 大关县| 太康县| 鄂州市| 土默特右旗| 化州市| 乐安县| 德格县| 张家港市| 安宁市| 夏河县| 涟水县| 长葛市| 巨鹿县| 墨竹工卡县| 安仁县| 磐安县| 阿克| 钟山县| 登封市| 梨树县| 蒙自县| 宜阳县| 永康市| 灵石县| 南靖县| 灵武市| 房产| 望奎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