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豬病診斷三步走 [打印本頁]

    作者: 百森    時間: 2011-6-26 12:20
    標題: 豬病診斷三步走
    核心提示:豬瘟便秘與腹瀉會有交替,部分豬溫和型豬表現并不明顯,甚至只是低燒,比如40℃。豬瘟又稱爛場溫,與爛腸的進度有關,豬糞便會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在高燒下腹瀉的情況確實不多見。  疾病重于防不重于治,重于觀念不重于經驗,但是國內養殖水平有限,豬民接受新觀念的速度慢。有些豬民吹牛養豬10幾年了(不到20個母豬),見過多種疾病,號稱經驗常豐富,但就是不見其規模上有發展或者病死豬減少,蓋因一直就掙個生活費而已。今天不說“觀念應該如何改變”,不說“平時應該如何做好預防”,就說豬發病以后的“臨床診斷與辨識”。
      說明:下文說的是一般情況,非特例,如部分數據出錯或者論點出錯,麻煩請指正。
      第一步:看精神狀態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如果精神狀態正常,不理它,隨它們翻天復地,如果精神狀態不好,轉入第二步——體溫觀察。
      第二步:看體溫
      不是所有的體溫升高都需要處理,體溫升高是機體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種防御表現,短時間內體溫升高沒有問題,連續性體溫升高則要進行退燒處理。豬正常體溫是38.5℃,用體溫計測量的體溫38-40℃也屬正常范圍,達到40℃體溫略有升高而已,但是連續幾天都是40℃,可視為為體溫升高。
      那么如何通過體溫升高來進行臨床識別呢?
      1、高燒:體溫超過41℃
      考慮到體溫計準確性,40.5℃也算高燒。這種情況通常是感染了病毒,偶有急性細菌感染也可導致高燒。因此就把疾病范圍縮小了,比如流感、偽狂、急性豬瘟、副豬、副傷寒等。
      2、中燒:體溫低于41℃
      40.5℃也算,通常是由于細菌感染造成,但是溫和性豬瘟也是低燒癥狀。
      觀察溫度目的:對豬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進行初步定性。
      打退燒針的原則:體溫升高41℃以上,觀察2-3天不退燒,表明豬自身無法抵抗,施針降溫。體溫升高40-41℃,觀察2-3天,如果確實不退燒,可考慮施針降溫。40℃以下,觀察數天,不建議急著打退燒針。
      第三步:看糞便
      糞便從外觀上看分兩種:一是腹瀉,二是便秘。腹瀉又分兩種:一種水樣腹瀉,一種是糊狀。其中水樣腹瀉多半見于病毒感染,而糊狀腹瀉多半見于細菌感染。再說便秘,其實便秘沒有多少指導意義,因為高燒一般都會導致豬便秘,但特殊情況下便秘有非常有效的指導意義。情況1:干燥球狀的烘便上包有一層油狀物,多半見于溫和性豬瘟。情況2:大便有血,指導意義也非常重要。比如血?。苈菪w引起的)、回腸炎(梭菌類)、脫肛、急性腸胃炎、副傷寒(小豬)。
      于是用體溫和糞便兩項指標可以將疾病范圍大大縮小:
      高燒一定有病毒感染,可能還混有細菌感染。
      低燒一般是細菌感染。
      水樣腹瀉一定有病毒感染,可能還混有細菌感染。
      糊狀腹瀉一般是細菌感染。
      然后有人說了:我的豬高燒42℃,糊狀腹瀉。告訴你:那基本上瞎說,這么高燒還能腹瀉?以上說的是普通情況,不是特例。豬瘟便秘與腹瀉會有交替,部分豬溫和型豬表現并不明顯,甚至只是低燒,比如40℃。豬瘟又稱爛場溫,與爛腸的進度有關,豬糞便會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在高燒下腹瀉的情況確實不多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深水埗区| 进贤县| 无棣县| 青海省| 屯昌县| 苗栗县| 蛟河市| 井冈山市| 大化| 应用必备| 天台县| 迭部县| 江津市| 祁东县| 浏阳市| 白水县| 钟山县| 松潘县| 华安县| 安仁县| 桦川县| 宁阳县| 裕民县| 且末县| 利辛县| 磐石市| 根河市| 青神县| 循化| 武定县| 虎林市| 建昌县| 邵阳县| 桑日县| 贵州省| 罗城| 搜索| 博客| 察雅县|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