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豬細菌性呼吸系統疾病:變化與防控 [打印本頁]

    作者: yutaosl    時間: 2011-4-28 09:49
    標題: 豬細菌性呼吸系統疾?。鹤兓c防控
        廣泛發生的豬呼吸系統綜合癥(PRDC)是多種細菌為主的病原混合感染形成的高死亡率疾病。高溫季節尤其嚴重,給養殖場造成很大經濟損失。豬氣喘病、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豬肺疫、沙門氏菌等是主要的原發性元兇,藍耳病、圓環病毒、流感病毒、霉菌毒素作用也不可忽視,細菌性呼吸道病控制重點在環境控制、豬場管理和容易控制的細菌病優先控制。
      細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特點與控制重點
      當前常見呼吸系統感染主要細菌病有豬氣喘病、豬副嗜血桿菌病和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沙門氏菌病也有發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豬圓環病毒病等會加重發病,豬附紅細胞體病、弓形蟲病也會單獨引起呼吸道病。
      PRDC主要感染途徑為呼吸道,空氣氣溶膠傳播為主要的傳播方式。飼料霉菌毒素、空氣質量、溫度劇變是本病爆發死亡的主要誘因。斷奶、保育仔豬最容易突然發生。
      細菌性呼吸病的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和高熱發紺。細菌毒素引起支氣管炎和肺炎,呼吸困難、咳嗽。病原菌產生毒素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副嗜血桿菌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體溫升高可達41.5℃以上,急性發病初期甚至達42℃-42.5℃以上。這與病毒性傳染病有差別,而慢性萎縮性鼻炎、氣喘病通常不發燒或低燒。
      耳尖、腹部皮下發紺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病變,肺炎引起組織缺氧,末梢循環衰竭,耳尖、腹部皮下發紫、發黑、壞死,內毒素休克會加重上述癥狀。同時引起循環障礙導致水腫。所以發病中后期保守治療為主,大量用藥會加重疫情。
      細菌性呼吸道病控制重點在環境控制、豬場管理和容易控制的細菌病優先控制,如豬氣喘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豬氣喘病綜合防控技術
      豬氣喘病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特征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典型病變PCR檢測病原可確診。哺乳豬和幼豬最易感,發病率高,病死率低,育肥豬發病較少。母豬和成年豬多呈慢性和隱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春寒冷季節較多見。豬舍通風不良、氣候突變,陰濕寒冷、飼養管理不良可促進本病發生,如有繼發感染,夏天亦發病。感染后7日~14日咳嗽,新發病哺乳豬和幼豬劇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勢,時發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有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食欲大減或廢絕,日漸消瘦。架子豬、育肥豬和后備母豬長期咳嗽,清晨進食前后及劇烈運動時最明顯,嚴重的可發生痙攣性咳嗽。飼養條件和氣候的改變,癥狀時而緩和。病豬體溫不高,但消瘦,發育不良,被毛粗亂。病程長達2月~3月,病死率不高。易發生繼發感染,造成夏季豬群急性死亡。特征病變發生在肺心葉、尖葉、中間葉及膈葉前下緣,形成胰變或蝦肉樣變。兩側病變大致對稱,病變部腫大,淡紅色或灰紅色半透明狀,界限明顯,像鮮嫩的肌肉樣。特征病變組織PCR檢測到病原可確診,血清學診斷方法可用于確定豬群中豬肺炎支原體的存在和感染狀態,常用IHA、ELISA。
      生物安全與飼養管理要點:豬群采取自繁、自養、自育和全進全出;提供新鮮清潔的飼料,保證仔豬有一個溫暖、干燥、無風的環境。盡可能減少用水量,降低室內濕度;產房溫度分娩后1 周27℃,2 周26℃,三周24℃,四周 22℃。相對濕度在60%~70%范圍內,5~7周齡斷奶后的保育仔豬溫度24℃以上。保持舍內良好通風。藥物預防與治療:可選擇鹽酸土霉素、恩諾沙星、乳酸環丙沙星、泰妙菌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泰樂霉素。給藥途徑肌肉注射或混料、混水口服。長效油針劑預防和治療效果更佳。疫苗免疫:預防豬氣喘病可用豬支原體肺炎活疫苗168株在仔豬5~15日齡肺內注射免疫,或用豬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7日齡首免,21日齡加強免疫一次。豬喘氣病在呼吸道復合體和高熱病中常常起破壞肺免疫屏障的起始作用,豬氣喘病168弱毒活疫苗及進口滅活苗均具有使用價值。
      綜合防控技術:豬氣喘病陽性場妊娠母豬分娩前14~20天以土霉素、恩諾沙星、支原凈等投藥7天。仔豬1日齡口服0.5ml慶大霉素,5~15日齡免疫豬支原體肺炎活疫苗168株,或7日齡、21日齡2次免疫豬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呼吸道病嚴重有繼發感染的豬場仔豬15日齡、25日齡可注射阿莫西林、頭孢類針劑。 保育豬、育肥豬、懷孕母豬可選用土霉素、克林霉素脈沖用藥??祻湍肛i治愈后有免疫力,利用康復母豬可建立健康群。凈化:核心種豬場清除豬氣喘病可使用剖腹產或早期隔離斷奶、早期藥物隔離斷奶技術。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治
      近年來,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率明顯降低,而副嗜血桿菌感染成為規?;瘓鲎畛R姷募毦?。在畜群病史調查、臨床癥狀和尸體解剖的基礎上,可以初步診斷,細菌分離培養鑒定或PCR病原鑒定可以確診。鑒別診斷要與敗血性細菌感染相區別,常見有鏈球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抗生素預防或口服藥物治療對嚴重的副豬嗜血桿菌暴發可能無效。一旦臨床癥狀已經出現,應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應用大劑量的抗菌素進行治療,并且應當對整個豬群藥物預防,而不僅僅只是對那些表現出癥狀的豬用藥??梢赃x用青霉素治療,大多數副豬嗜血桿菌也對阿莫西林、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四環素、慶大霉素、氟甲砜霉素和增效磺胺類藥物敏感,對紅霉素、氨基甙類、壯觀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母代的免疫力和天然的免疫力是控制疾病過程的關鍵因素。疫苗的使用是預防副豬嗜血桿菌造成損失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副豬嗜血桿菌有十五個以上的血清型,我國主要有5、4、13、12、1型等致病血清型,型之間有的有一定交叉抗原型,目前市場上存在4、5型二價滅活苗,免疫母豬效果良好。疫苗在西班牙、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應用極為廣泛。其接種方法:母豬產前4~6周、仔豬l周齡、3~4周齡各接種一次,公豬一年兩次免疫接種即可。但仔豬免疫有些品種應激反應很大,甚至引起全群發燒。商業疫苗接種或使用自家特異分離株滅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該病的發生,而用自家組織苗有不少失敗的事例。
      初生仔豬一日齡吃足初乳很重要,加強通風、降低濕度、減少豬群流動、杜絕豬生產各階段的混養可減少發病。
      細菌性呼吸道病的控制
      豬群中發現少數豬只發生呼吸道病,應對發病豬進行個體注射治療,并對全群假定健康豬進行藥物混飼預防。治療時干咳嚴重優先選用得米先(長效土霉素制劑)、泰妙菌素注射液治療控制豬氣喘病,如果氣喘嚴重則選用氟苯尼考、頭孢類廣譜抗菌制劑治療。治療豬呼吸道病最好使用長效抗菌消炎針劑,少量配合退燒藥。
      在接種疫苗和轉群期間,應在飲水里加入電解多維等。在保育期間,尤其是剛斷奶時盡量不做疫苗或少做疫苗,更要慎用油乳劑滅活苗。以防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爆發。豬舍必須衛生條件良好。做到一天兩次清糞,每次清糞后進行徹底清掃,加強通風尤其夏季水簾通風,大大降低空氣中塵埃的數量和有害氣體濃度,可減少病原微生物在豬舍內的傳播,減少有害氣體對豬只的不良刺激。
      消毒是控制和減少傳染病發生的主要手段。掌握好消毒藥的使用劑量、次數。入夏、入冬應有一次全場大周。把握好全進全出關鍵時期的消毒。
      豬病、管理和人
      豬病問題是管理問題,也就是人的問題,人的主宰是文化問題。養豬行業作為一個基礎務實、勤勞、細心的行業總體上具有一種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氛圍,過度外向張狂、神秘虛假激進、只動口不動手的人不適合管理豬場。
      養豬產業必須追求真實,不回避、不掩蓋問題是非,不照搬國外。關注人類健康是養豬人的責任。我們自己喜歡吃什么樣的豬肉,就應該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推崇科學、細致、腳踏實地、勇于克服困難、應對挑戰的崇高的養豬精神,不崇拜務虛、耍弄權威和不顧現實的“創新”理論。如果不能講真話,則堅持不講假話,不玩弄技術游戲,承擔對豬場以外公共空間的道德義務,勇于不欺瞞用戶,不與不法商販勾搭,不坑人。
      養豬現代化與各行各業現代化一樣,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部分。養豬文化的第一目標是培養現代化的人,講求科學、精細的企業文化。第二目標追求人、豬、自然的和諧,人在養豬實踐中實現升華,養豬成為實現和諧人生的手段。未來更遠的終結目標將使人和豬均回歸自然,規?;还澕s型和多樣化取代,人類進入超越科學和宗教的靈性世界。
      豬病解決之道唯有加強管理
      疫病困擾使我們很難快樂!為控制多重感染,少數大型豬場引進國外新技術如多點式飼養、早期隔離斷奶、分胎次飼養、二次保育等收到效果。大多數豬場依然一籌莫展,甚至對健康養殖失去信心。使用各種優質疫苗和藥物保健手段、免疫補強也難以濟事。所以造成這樣的后果是因為不清楚為什么會發病。
      目前國外豬場疾病防控已經從群體治療階段發展到個體治療階段,而我國還處在原始的普遍性的以藥物、疫苗防疫為主的階段,還有相當多的規?;i場處于免疫失敗和群體發病治療階段。這樣的階段復合感染已構成背景疾病。為什么有如此嚴重的發病隱患?原因就三點,第一是整個飼養管理、環境管理相當不到位,粗放的管理給豬帶來太多應激,第二是霉菌毒素對豬的影響面廣量大,使豬失去抵抗力;第三場種豬帶病引進了新病原或周圍有感染壓力導致發病。
      知道原因就知道出路,解決之道還是三點:第一、加強管理;第二、加強管理;第三,還是加強管理!
      有很多例證已經表明:同樣的豬、同樣的疾病背景,只要管理好就不會發病,無論是副豬嗜血桿菌病、藍耳病,還是圓環病毒感染。所以,混合感染的控制核心就是加強管理。通過管理改善環境、保證營養和生物安全。
      疫苗和藥物的亂用、濫用、誤用必須通過嚴格管理糾正,杜絕使用不規范藥品。豬場須建立一套規范的養豬管理制度,把養豬生產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總結出來,根據這些關鍵點培養員工,使員工能夠根據這些關鍵點進行標準化操作,使豬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少受應激、不受應激,這樣對豬病控制成效顯著。在養豬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豬的動態,規?;i場要求一年四次血清學檢測,主要是豬瘟、豬偽狂犬病的抗體檢測,如有呼吸道疾病還要對弓形蟲進行檢測。一般豬場可通過精細化管理堵漏,真正解決管理問題必須通過生產水平數據分析。
    作者: 秋深葉一    時間: 2011-4-28 11:42
    不錯的資料,收藏下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青州市| 中山市| 双城市| 泰安市| 平顶山市| 临江市| 蒙山县| 拉萨市| 鹤壁市| 辽阳县| 通辽市| 新建县| 察雅县| 宁陵县| 乳山市| 云霄县| 华安县| 彰化县| 阳朔县| 文山县| 砀山县| 蓬溪县| 醴陵市| 施甸县| 巍山| 永宁县| 荆门市| 开封县| 合作市| 峨边| 扶绥县| 北流市| 福鼎市| 含山县| 镇安县| 洪湖市| 资中县| 远安县| 隆子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