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牛流行熱病的診治
[打印本頁]
作者:
401636839
時間:
2011-4-17 20:50
標題:
牛流行熱病的診治
牛流行熱(又名三日熱或暫時熱)是牛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它的流行特點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該病來勢猛、傳播快、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及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癥反應和四肢關節障礙等。本病尚無特效的治療辦法,對癥治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一、病原
本病病原為牛流行熱病毒,屬彈狀病毒。該病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對脂溶劑、紫外線和酸堿敏感,一般常用消毒藥物均可殺滅該病毒。
二、流行病學
奶牛、黃牛、水牛均可感染發病,傳播媒介為吸血昆蟲。發病牛中,年齡、性別沒有嚴格的區分,但以青壯年牛發病較多,8歲以上的老牛和6個月以內的犢牛很少發生,奶牛發病重,特別是懷孕后期的奶牛更重。流行初期發病少,約經一周后迅速發病,向四周蔓延。此病多發于雨量多和氣候炎熱的天氣,高潮過后,則轉為零星散發,待天氣涼爽后停止流行。
三、臨床類癥
一般癥狀:突然發病,病初體溫升高,可達40~42℃,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眼結膜潮紅、腫脹、流淚,流涕,流涎。被毛逆立,弓背,四肢不靈,不愿行走。肌肉震顫,常見臀肌和胸肌發抖,末梢發涼,呼吸緊迫。
不同類型癥狀
胃腸型:目光無神,眼窩凹陷、鼻流清涕,體溫升高到40~41℃,一般持續兩天左右。有腹痛癥狀,兩后肢交換站立或踢腹,瘤胃蠕動音減弱或停止,排少量干燥黑色糞便,并帶粘液。有的先便秘后腹瀉,還有的牛排出暗黑色血樣糞便,肛門松弛,食欲廢絕,喜臥。
癱瘓型:以運動障礙為主。四肢運步困難,步型蹣跚,易摔倒,臀肌震顫,不愿行走,有的發病就臥地不起,但多數在發病后第二天臥地,四肢縮于腹下,但有食欲。重癥者臥地四肢伸直,呼吸淺表,似死樣。
肺炎型:以氣喘為主。病情發展很快,常常在病后半天時間表現明顯的喘息,呈腹式呼吸,呼吸次數每分鐘60~90次。心跳增加,每分鐘100~120次。肺泡音粗厲,有的有不同程度的干濕性羅音,喜站不臥。此類型病牛,癥狀危重,有個別死亡的。
跛行兼體溫高型:本型似綜合型,但和上述三型有不同點。有輕度跛行,呼吸無明顯異常變化。結膜潮紅,流淚,不排血便,不拉稀糞。1~2天不吃,然后恢復食欲。
四、病理變化
單純性急性病例無特征性病變。急性死亡的自然病例,可見明顯的肺間質氣腫,氣管內積有多量泡沫狀粘液。
五、診斷
依據本病大群發生、傳播迅速、明顯的季節性、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及結合臨床表現等特點,不難作出診斷,但確診本病,要分離病原,用已知病毒作病牛雙份血清中和試驗。防治措施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本病,一旦發病,應及時做好隔離消毒,對病牛采取對癥治療。
六、預防
本病流行期間應停止放牧;保持廄舍通風、干燥、涼爽;防止蚊蠅叮咬;口服安乃近片,按20毫克/公斤體重一次性灌服;用20%白礬飲水;口服消痛散,成年牛每次250克,隔日一次,連服2次。
七、治療
主方:紫胡40克,黃芩30克,甘草20克,大青葉30克,雙花30克,連苕30克,薄荷25克,大棗20克,共為末,一次內服。根據不同類型,治療也不同。
胃腸型:主方加胡蓮、穿心蓮。西藥可選用慶大霉素、氯霉素、黃連素、痢特靈等。
癱瘓型:主方加牛膝、川斷、紅花。西藥可選用水楊酸鈉、可的松等。
肺炎型:主方加桔梗、公英、葶藶子。西藥可選用卡那霉素、青霉素、鏈霉素等。
跛行兼體溫高型:主方加桂皮、公英、丹皮。西藥可選用安乃近、復方氨基比林、水楊酸鈉、抗菌素等。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龙县
|
沾益县
|
独山县
|
南投县
|
沧州市
|
湖口县
|
白银市
|
台安县
|
句容市
|
白水县
|
稻城县
|
安宁市
|
阳朔县
|
神池县
|
武宣县
|
盐山县
|
康马县
|
奎屯市
|
丽江市
|
大悟县
|
武隆县
|
海原县
|
昭通市
|
深水埗区
|
行唐县
|
滨海县
|
余干县
|
霸州市
|
岑溪市
|
凤台县
|
恭城
|
分宜县
|
韶关市
|
绍兴县
|
华蓥市
|
安龙县
|
桐梓县
|
江口县
|
钟祥市
|
洪泽县
|
英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