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槽料的作用有三:
第一:教會乳豬采食非母乳飼料,習慣去吃“槽”里的飼料
第二:是為了培育腸道,避免在腸道沒有經過飼料適應而直接斷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飼料而導致腸道損傷,嚴重影響養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并影響養殖效益。
第三:促進體重的額外增長
然而,好的乳豬料/教槽料,其作用遠遠不止這些。細說起來,作用竟然二十幾個。
事實上,乳豬料/教槽料的作用應該分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是乳豬料/教槽料對仔豬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乳豬料/教槽料對母豬的作用。再一方面,我先不說(不是中豬、大豬那么簡單,看看是不是原創文章,)
(乳豬料對于母豬方面的作用)
作用十六:提高了母豬的利用強度.縮短母豬繁殖的時間間隔, 增加母豬的年產窩數.
湖南農大動物藥業技術總監朱中平在一次論壇上指出,如果以萬頭豬場為例,若每頭母豬提供20頭斷奶仔豬,需要500頭繁殖母豬;若提供16頭斷奶仔豬,就需要625頭繁殖母豬,這兩個豬場相差125頭母豬。按照每頭母豬每年需要1噸飼料計算,后者需多花125噸飼料。每頭母豬的飼料成本每年接近3000元,所以125頭母豬的飼料成本約為37萬元。如果算上設備、人工等成本,那么這個豬場每年將多花40萬元。
如果把這40萬元的40%用于改善母豬的營養,每頭母豬每年可得到營養費200-320元;如果這40萬元用于獎勵員工,那么平均每個工人可得到管理激勵獎很可觀。
據了解,我國母豬繁殖生產成績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內每頭母豬平均年提供斷奶仔豬15頭,美國為20頭,丹麥為22頭,最少差距達5頭。技術性加速仔豬離乳,乳豬料功不可沒。
作用十七:增加斷奶一周內的發情機率,減低返情,使下一窩產仔更多.
大型豬場大都知道,初產母豬斷奶后過瘦,會造成流產和返情;而母豬過肥,又會影響母豬的排卵數,從而影響產仔數。所以,根據經驗,應使初產母豬斷奶時的體重保持在115千克以上,對初產母豬而言,母豬斷奶時體重的大小是斷奶后能否出現發情的關鍵。生產經驗表明,隨著斷奶時體重的增加,斷奶的7天內發情的比例不斷提高,當斷奶體重115千克時,正常發情比例可達80%以上。因此,待仔豬20~30天時就可加喂乳豬料,控制哺乳次數(每隔6~8小時一次,這樣處理7天左右),可以使母豬斷奶后及時發情,減低返情,使下一窩產仔更多.
作用十八:減輕失重,增加能量儲備,體況較佳,也能使母豬產能更久
母豬產后應采取少給勤添或自由采食的飼喂方法,以及給仔豬補料的方式,使母豬在整個泌乳期間的失重控制在10千克以內,這樣不僅可以使母豬斷奶后及時發情。而且可以使母豬體況較佳,而產能較久。要知道多生產一年,就等于每年少養150頭母豬。(你會算嘛?)
作用十九:超前斷奶降低了母豬的飼養成本
終上所述,超前斷奶降低了母豬的飼養成本還用說嗎???
作用二十:這是一個最為重要的作用,既不是豬的,也不是豬場的。而是 的。想一想,作用是什么呢?(有需要的,留下郵箱,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