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產業化模式 [打印本頁]

    作者: yutaosl    時間: 2011-4-7 09:51
    標題: 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產業化模式
      青藏高原地區是干旱草原,草比較低矮,產草量低,僅能供牲畜暖季放牧,不能刈割滿足越冬需求。青藏高原地區又是季節性草原,一年當中八個月是寒冷的枯草季節,導致冬季牲畜缺草少料和饑寒交迫。因此,冬季是青藏草原最脆弱的時期,也是牲畜掉膘減量的季節。
      藏羔羊在當年的秋末冬初育成出欄,牲畜實現了季節性減員,商品羊把消耗掉膘不增量的冬季回避過去,越冬的只有少數種羊與基礎母羊,減少了對冬季飼草飼料及棚圈的需求。這樣就降低了飼養成本,也減輕了對冬春脆弱期草場的壓力。初春草低矮時,羔羊剛剛出生采食量小,待羔羊長大采食量增多時,草已長高,對大量采食能夠承受,羊的長大與草的長高配套和諧。
      一、制約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的原因
      牲畜實行季節性減員,草原實行季節性禁牧,羔羊實行當年育成出欄,能收到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的雙贏效果,是成功的產業化模式。從九八年開始,草原興發在內蒙古、青海、新疆、甘肅等中國五大牧區,推廣“羔羊當年育成出欄”模式。通過艱苦努力,在內蒙古草原當年羔羊已占出欄總數90%以上。同時,羔羊當年育成出欄模式,在新疆、甘肅的草原牧區也取得成功。
      目前,在傳統草原牧區,青藏高原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還有差距。近年來,在青海省、州、縣政府的支持下,草原興發在同德、貴南、興海、共和、海晏等地縣,推廣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但當年出欄羔羊僅達到15%,制約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青藏高原盛草期生長暖季僅4個月左右,其他8個月都是冷季,生長季節短,加之高寒缺氧晝夜溫差大,制約了羔羊生長速度。
      第二,當地政府與牧民為追求繁殖成活率,普遍在天氣溫暖的清明節前后接春羔,極少接冬羔。由于有效的生長期較短,致使藏羔羊難以當年育成出欄。如果改接春羔為接冬羔,在春節前后利用暖棚條件接冬羔,待到清明時節,已長成半大羊。這時天已變暖,青草也已長高,在四個月的盛草期暖季里,迅速成長達到出欄標準。
      第三,青藏高原缺乏種植玉米大豆精飼料的條件,離農區又太遠,使用精飼料運費高增加成本,在青藏高原特色畜產品價值,沒有得到提升的情況下,補飼精料得不償失。所以,在青藏高原養羊沒有補飼,完全靠自然放牧,導致生長速度慢,無法達到當年出欄標準。
      第四是宗教的因素,藏民普遍信仰佛教,認為殺羊娃子殘忍,這種觀念意識也影響羔羊當年出欄模式的推廣。
      第五,藏系羊大多是毛肉兼用的半細毛羊和細毛羊,生長速度等肉用性能較差,也是藏羔羊當年出欄的制約因素。
      二、藏系羊要實行由毛向肉的轉型調整
      青藏高原不宜發展的細毛羊產業,因為細毛羊產業,毛是主產品,肉是附產品。而羊是毛的載體,養細毛羊就是為了收獲羊毛,商品羊為了在第二年獲得剪毛,必須渡過冬季。在種公羊、基礎母羊與商品羊,統統都要越冬的情況下,就擴大了越冬畜群的數量,加大了冬春脆弱期草原的壓力,加速了草原退化沙化。
      冬春是草原最脆弱的季節,所謂保護草原,實際上就是保護冬春季的草原。只有將細毛羊轉型為肉羔羊,使之在當年育成出欄,牲畜實現季節性減員,草原實行季節性禁牧,最大限度地減輕冬春季草場的壓力,才能對草原生態實現有效的保護。
      細毛羊產業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建國以來,根據國家紡織工業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地重點發展了細毛羊。今天,化學纖維已大量替代羊毛,成了紡織工業的主原料。養羊業也以市場為導向,由以毛為主轉為以肉為主,這是世界性的大趨勢,青藏高原的養羊業需要與時俱進,及時調整轉型。
      青藏高原的細毛羊與半細毛羊,基本上是低檔低價的地毯毛,質量差價格低,沒有競爭優勢。2008年之后,中國加入WTO,對農業的保護期將結束,澳大利亞羊毛將享受零關稅,現在已被澳毛打得潰不成軍的國毛,到那時就更難翻身了。而質量檔次更差的青藏細毛羊,及早向肉用方向轉型,是未雨綢繆的明智之舉。
      青藏高原養羊業由毛向肉轉型,也包括對畜種結構進行調整,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地原則,進行取舍抉擇,下決心放棄飼養山羊。山羊對天然草原破壞嚴重,是草原生態持續惡化的罪魁禍首,不僅肯光地上的青草,還掘草除根。所以,不能在草原上放牧飼養山羊。歐洲各國基本上不養山羊,澳大利亞、新西蘭不養山羊,美洲也不大量養山羊,連非洲也不養,亞洲的日本、韓國更不養,只有中國在草原上大量養絨山羊。
      在生態極脆弱的青藏高原上養絨山羊,這是用長遠生態利益來換取眼前的經濟效益,是得不償失的,已到了該剎車叫停的時候了。為了防止青藏草原進一步退化沙化,在青藏高原應堅決果斷地放棄飼養山羊。
      山羊不是壞東西,山羊絨更是國寶。我國是世界羊絨大國,山羊絨數量質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農產品。中國不能放棄山羊,不能沒有山羊,只是不該把它錯放在草原牧區。半農半牧區是絨山羊的優勢產區,政府應將這一區域明確規劃布局為絨山羊主產區。
      半農半牧區飼草飼料資源豐富,還有季節性放牧條件。可以采取舍飼與放牧結合的方式飼養絨山羊,既適合絨山羊的生態習性,也拓展了絨山羊的發展空間。在草原牧區飼養絨山羊具備放牧條件,但缺草少料舍飼困難,只能全程放牧,而全程放牧生態成本高;農區有舍飼條件,卻缺少放牧草場,只能全程舍飼,而全程舍飼,飼養成本高,又違背山羊生態習性,因此純牧區與純農區都不適合發展絨山羊。
      三、用歐拉羊改良提升藏系羊的肉用性能
      青藏高原的藏系羊要提高生產性能,也要進行雜交改良,順應肉主毛從的大趨勢,根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需要放棄毛突出肉,讓藏羔羊肉唱主角坐正席。
      從市場需求角度看,毛的需求越來越小,而肉的需求卻越來越大,肉的市場空間比毛的市場空間廣闊。從產品附加價值的角度看,青藏高原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能夠生產有機食品藏羔羊肉,特色顯著檔次高。肉比毛價值提升潛力大,保毛已沒有價值,不如突出重點,以肉用方向為主導,進行雜交改良,讓藏系羊走一條專門化肉用羊的路子。
      我國的天然草原,內蒙古草原也好,青藏高原也好,都是季節性草原。牧草在暖季里迅速地長高,又迅速地枯黃。期間僅有短短的四個月。肉羊必須在短短的四個月內,抓住盛草期這個難得又短暫的機遇,在暖季里迅速長大上膘。只有生長彈跳力好,爆發力強的優秀肉羊品種,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條件。內蒙古的大尾羊能夠做到這一點,新疆的阿勒泰大尾羊,也能夠較好地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都是粗毛羊,都是專門化的肉用羊,它們都放棄了毛用,突出了肉用功能,所以實現了羔羊當年育成出欄。
      歐拉羊是藏系羊中的一個類型,是能適應青藏高原特殊環境條件的肉羊品種,集中分布在甘肅省的瑪曲地區和青海省的河南縣,種羊資源豐富,是現成的基因庫。
      歐拉羊體格大,生長發育快,肉用性能優勢突出。成年公羊體重75.85kg,成年母羊58.51kg。在內蒙古羔羊當年出欄的主導品種烏珠穆沁大尾羊,成年公羊體重為74.43 kg,成年母羊58.40kg,可見二者相差無幾。用歐拉羊做父本進行雜交改良,在青藏高原也能普遍實現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
      1、以普通藏系羊為種群基礎做母本,到瑪曲、河南縣等地引入歐拉羊做父本,采取本交自然交配方式進行改良。生產母羊要提早配種,爭取接冬羔,實現羔羊在年內育成出欄。
      2、 建造越冬棚圈,為基礎母羊越冬提供場所,為接冬羔創造條件,保證藏羔羊在當年能夠育成出欄。
      3、補飼精料,即在母羊懷孕的妊娠期補飼精料,在羊哺乳期大羊小羊一起補料,甚至對羔羊進行全程補飼,使其在秋季達到出欄標準。
      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可以實現雙贏效果:第一,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牧民養羊的出欄率商品率提高了,可以使牧民增收;第二,藏羔羊當年育成出欄,商品肉羊在秋季出欄了,越冬的只有種羊和母羊,冬春季減少了對飼草料、棚圈的需求。商品肉羊把消耗掉膘的冬季躲過去,節約了飼草資源。節約了牧草,就等于節約了青藏高原上珍貴的生態資源,草原生態是青藏高原的稀缺資源,保護節約草原生態,對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作者: 401636839    時間: 2011-4-7 16:18
    學習了,謝謝。
    作者: hallowedboy    時間: 2011-4-7 16:40
    暫時沒有養藏羔羊的念頭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斗六市| 册亨县| 格尔木市| 遂溪县| 屏东县| 上杭县| 时尚| 罗源县| 望都县| 鲜城| 左权县| 萍乡市| 郁南县| 吉林市| 黄龙县| 桂平市| 西盟| 卢湾区| 郁南县| 错那县| 新丰县| 利川市| 湟源县| 沙河市| 屯留县| 尼勒克县| 来安县| 曲阳县| 汾阳市| 万盛区| 政和县| 镇宁| 商丘市| 尖扎县| 滕州市| 内江市| 海伦市| 广宁县| 金坛市|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