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廣東家禽業發展求索 [打印本頁]

    作者: 曹錦萍    時間: 2011-2-25 17:23
    標題: 廣東家禽業發展求索
    第二期"強省之路話轉型"專題研討會報道

      在十七屆五中全會順利召開之后,"十二五"規劃的路線圖已經很清晰,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正是這一階段的焦點。這也給畜牧業改變舊的生產模式,謀求產業升級帶來極好的戰略機遇。行業人必須攜手建設安全、營養、高效、低耗、綠色、生態的產業體系,走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廣東家禽業如何走出困境,扭虧為盈?如何應對日益復雜和種類繁多的疫病疫情,保持健康發展?如何突破產業發展困境,加快推進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進程?在業內已經引起相當大的關注。2010年10月29日,廣東省飼料行業協會與省家禽行業協會聯合召開了第二期"強省之路話轉型"專題研討會,圍繞廣東家禽業的熱點話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 下載次數: 0)


    廣州江豐徐建英副董事長


    (, 下載次數: 0)


    廣東溫氏集團陳永華主任


    (, 下載次數: 0)


    廣州力爾勝連南輝總經理


    (, 下載次數: 0)


    畜牧獸醫師黃德純


      一、廣東家禽市場亟待控制規模

      根據資料,2009年廣東省禽蛋產量33.9萬噸,家禽出欄量113 617.42萬只,全年鴨飼養量近3億只,鵝飼養量近7 000萬只。廣東省家禽行業協會肖智遠會長表示,除了肉鵝之外,廣東現有的家禽生產能力已足夠大,若再盲目擴大規模、數量,市場將難以承受。在這種情況下,絕對飼養數量多的企業并不一定能穩操勝券,有時反而是養多虧多。

      1.1 虧損近兩年

      在2007年的"火爆"之后,廣東家禽業迎來了新一輪產能擴張。無論是散養戶,還是規模養殖企業、一體化公司,都把賺到的錢投入到再生產中。盲目擴張的后果就是嚴重的產能過剩。從2008年底開始,廣東家禽市場開始"風光不再",價格一跌再跌,整個行業陷入虧損。

      "最慘的時候,麻黃雞跌至3元/斤,一只差不多要虧7塊錢。據我所知,很多雞苗、鴨苗都倒到塘里喂魚。"廣東溫氏集團育種公司陳永華主任表示,這輪低迷行情持續了將近兩年,對家禽業的打擊非常大。今年家禽市場終于有了幾個月的景氣,但還沒有完全恢復。

      這個觀點也得到廣州市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徐建英副董事長的認同。"從金融危機到現在,無論是規模公司還是養殖戶,日子都不好過。最近兩年,像中速肉雞飼養成本差不多要7元/斤,但出欄價格多在6.5元/斤以下,養得多就虧得多。溫氏集團作為全國的雞老大,東方不亮西方亮,可能相對還好一些……"

      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此次家禽業虧損的持續時間之長,幅度之大,大大超乎意料。有人甚至評價為"20多年來最漫長、最慘的一回。"

      1.2 供求失衡是主因

      徐建英告訴記者,"2007年很多老板都賺得盆滿缽滿,不論什么品種,既然能賺錢,大家就都拼命養。結果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珠三角地區受沖擊尤為明顯,出現了農民工返鄉潮,一些企業也開始向廣西等地方轉移。三黃雞的供應大幅增加,需求卻出現明顯萎縮。雙重夾擊之下,供求矛盾激化,行情陷入低迷。

      這一點在肉鴨上也體現得很明顯,養鴨專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高級獸醫師黃德純對此頗有感觸。"像養鴨業,1980年飼養量才1000多萬,現在接近3個億。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這兩年肉鴨價格多在3.3元/斤的成本線以下,鴨苗也一度跌到0.5元。"

      除了產能過剩和消費量下降這兩大原因外,導致家禽市場行情低迷的因素還包括:一是廣東家禽企業自身擴張的同時,還要承受廣西同行在廣東開平等地發展"公司+農戶"模式,以及廣西本地產黃雞銷往廣東市場的壓力。有業內人士透露,"廣西每年涌入廣東的雞大概有3-4億只,雖然是正常的市場流通現象,但對廣東市場確實帶來很大沖擊。"二是豆粕、玉米和魚粉都在漲價,飼料成本漲幅在20%左右,勞動力成本也在攀升,養殖效益不容樂觀。三是廣東家禽銷售渠道窄,過分集中在本地市場。陳永華建議,"兩廣應該積極拓寬國內其他地區的銷售市場,甚至可以考慮開拓國際市場。"

      1.3 擴大消費市場是正道

      很多人其實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如果廣東家禽市場要穩定發展,就必須控制好規模,不能一再出現一哄而上的情況。

      但根據有關媒體披露: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做法。一些大企業曾經試圖通過協議減產的方法,控制三黃雞的規模,但最終不了了之。因為大家都擔心丟掉原來的市場份額,讓其他企業揀了便宜。而且,就算廣東家禽企業真的能夠遵守協議規定,但廣西、云南、江蘇、貴州等地的雞鴨照樣可以進來廣東,集中沖擊行業。因此,"協議減產的操作難度非常大,政府、協會、企業都很難真正起到這個有效組織、實施的作用。"

      陳永華很贊同這個說法,"行情的波動有其運行規律,讓家禽企業不顧自身利益,去達到平衡市場供求的目的,本身就是治標不治本。"但他同時表示,行業內部的溝通很有必要。"國慶以前快大雞的價格非常高,但是國慶以后非常亂,一度又掉到三塊多,低于四塊錢肯定就虧本了。我們就把省內幾個老板請來開會,做一個市場調研,結果發現不是供求關系引起的,而是階段性的調整導致企業自亂陣腳。后來大家一協調,價格也就稍微穩定下來了。"

      控制生產環節很困難,但擴大消費市場則可行。據陳永華介紹,"我國在肉雞方面的人均年消費僅為10多斤,發達國家為40多斤,這個差距很大,里邊大有文章可做。溫氏目前正在籌劃的事情,想搞一個關于肉雞的美食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將兩廣的土雞文化做出嶺南特色,最終引導消費,刺激消費。還有一個,可能大家也看到了,溫氏投入了幾千萬做市場研究,在廣東的一些電視臺也投放了廣告。我們始終相信,只要消費市場打開了,不但目前的龐大產能可以消化,甚至還可以繼續擴大。"

      二、需重視科學的免疫程序

      近年來禽病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新病不斷出現、舊病不斷發展的現象日益突出,給家禽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幾乎每一次大的行業波動,都可以找到疫病疫情"推波助瀾"的蹤跡。

      "2005年確認人感染禽流感的事件后,整個社會對家禽業一下子失去了信心,對肉雞消費市場的打擊非常地大。"雖然事隔多年,但陳永華回想起當年,依然記憶猶新。"在2005年禽流感事件暴發階段,以快大型優質肉雞為例,最低價格跌至1.8元/千克。一個年產1000萬只雞的一體化公司,好年景可以賺到兩三千萬,但在那個艱難的階段,則要虧損一千幾百萬,很多企業由于不堪重負,忍痛退出了這個行業。"

      應該說,我國對家禽疾病的防治雖取得了很大成效和進步,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疫病問題仍很突出。一是家禽傳染病種類增多,防治難度加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對我國養禽業構成威脅和造成危害的疾病已達80多種,其中家禽傳染病占禽病總數的75%以上。二是家禽因病死亡率高。隨著集約化養禽場的增多,家禽傳染病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重,我國每年因各類禽病導致家禽的死亡率高達15~20%以上,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有的病原體尤其是"禽流感"、"雞瘟"、"新城疫"等對禽業生產是致命的,甚至威脅到人類健康。

      近些年,業內專家提出了"防重于治"的觀點。但企業在具體的防疫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黃德純認為,"在禽病這么多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并不知道該怎樣更好地控制。他們的防疫體系,也缺乏科學性。比如一聽說有禽流感,很多人就趕緊去買疫苗,買回來就打,但是能不能產生抗體?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協會應該多舉辦一些講座,大力宣傳免疫程序。第二個問題,濫用抗生素。因為現在飼料中也有添加,劑量比較低,一些細菌慢慢產生了抗藥性。獸藥市場也不規范,很多說是中成藥,其實里面肯定含有西藥,比飼料里添加的抗生素含量要高出十倍,甚至幾十倍,那些鴨子都吃到鴨嘴變形,上唇都往上翹,變成了次品。"

      廣州市力爾勝禽蛋有限公司連南輝總經理建議政府一定要把疫苗抓好,動物有了免疫力后,才能相對控制疫病的侵襲。"我現在的觀點是一定要把免疫程序做足做好,這才是最關鍵的。按照目前中國的養殖情況,沒有哪個養殖場的環境是十全十美,不受干擾的,一只鳥飛過來都有可能帶來病毒,根本控制不了。在我看來,政府對那些疫苗制造廠商一定要嚴格監控,不達標的疫苗千萬別弄出來,否則,這會是對養殖業最大的傷害。"

      "在這方面,畜牧業先進國家控制疾病較為成功。例如提供高效疫苗,例如生物安全,都值得借鑒。"肖智遠認為,家禽疫病方面仍需要國家投入更多資源來研究,幫助家禽企業防控疫病,甚至給家禽企業提供保險補貼。他同時強調"區域安全":合理界定飼養區域、限養區域與禁養區域,并對飼養區域大環境進行創造和改善,形成全社會對家禽業保護和家禽業對全社會的保護。

      三、產業化發展困境及出路

      "公司+農戶"這種生產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傳統家禽業規?;?、標準化的問題,大幅提高產業化水平。但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生產成本高漲,生產過程中缺乏新利潤增長點;企業運營模式易被復制,行業內競爭愈加激烈等問題逐漸顯現--這種模式正遭遇諸多挑戰。

      3.1 土地資源缺乏制約發展

      土地已經超越環保、疫病、市場等,成為廣東畜牧業面臨的頭號難題。"落地比登天還難"--這也是很多家禽企業的感慨。

      "現在畜禽舍大都沒有產權證,養殖企業不可能說買一塊地去蓋雞舍、豬舍,這不現實。"徐建英告訴記者,"這個問題正困擾著家禽企業的發展。像我們十幾年前就在一些地方發展了,到了今天卻被認定為違章建筑,要拆掉。還有,我們到韶關投資,當地領導都很高興,可一聽說是搞養殖,他們就不大樂意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恐怕還是稅收--農牧企業的所得稅,無論如何都比不上工業企業,顯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老總跟記者講了這么一個事,語氣也甚是無奈。"我們以前在廣州白云區竹料、鐘落潭、江高一帶,每個月能賣4000-6000噸禽料,現在600噸都達不到。最近又有一些老客戶跟我們說,不用拉料過去了,他們很快要遷走了。"事實上,最近幾年,"禁養令"以各種方式在廣東各地上演:要么訂立政策門檻,不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而后逼遷甚至強拆;要么不核發《排污許可證》等證明,等養殖戶投入資金后進行強拆,更直接的是打出"環保牌",以減少污染為名實施禁養。

      針對土地制約問題,徐建英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政府能否像規劃工業園那樣,也劃出一塊地出來搞養殖?"廣州、東莞、深圳、佛山肯定是不能再養了,但我們可以到邊遠些的地方去養,實施產業轉移。畢竟在這個行業待了幾十年,不想就這么放棄了。"

      3.2  行業準入門檻低

      30年來廣東成功塑造了一批從事家禽生產經營的骨干企業,有較高的育種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但是,誠如徐建英所言:"市場準入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一哄而上的現象依然嚴重,嚴格遵守游戲規則的規范企業前期未必能取得相應的回報,先知先覺往往成為先驅。"

      過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用經過審批就可隨時從事家禽業生產,但在今天,顯然很難達到食品安全以及防控疫病的要求。黃德純特別呼吁:"家禽業現在已是危機四伏,行業市場準入制度的出臺和嚴格落實,勢在必行。希望行業協會能夠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調研家禽企業的難處,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

      陳永華則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力度,規范種禽企業的運營。"實際上《畜牧法》已經明確規定,只允許通過政府規劃,并經驗收、檢疫合格的中、大型專業場從事種禽生產。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政府掌握的數據跟種禽企業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違法的行為屢禁不止。對于新建養殖場,希望政府能夠加以引導,能不增加就不增加。"

      徐建英認為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現在有相當規模的種禽企業,基本上有生產許可證,可個體戶養一兩萬種雞的,他根本不管你。政府出臺的政策要執行,執法人員要漫山遍野去查,這不現實。"

      "另外,市場準入證已經談了好幾年,如果真能做下來,絕對功德無量。但到目前為止,只要你家里有幾個錢,照樣可以在山區養雞,賣的話也很簡單。這個事情如果真正去抓,可能還需要三五年時間,如果不抓,等一兩代人都有可能。"徐建英補充道。

      3.3 行業亟盼政策扶持

      在飼料原料價格一再上漲、信貸緊縮與市場低迷的今天,家禽由于集約化和規?;潭茸罡撸允艿降挠绊懸沧畲?。在這樣的時刻,期待政府能像扶持養豬業般扶持家禽業,也是很多從業者的內心呼喚。

      "我們公司搞了一個有機肥料廠,就是通過生物發酵技術,把雞糞加工制成有機肥料,這是國家支持、推廣的做法,但為什么我們賣有機肥時還要交稅,賣雞糞就不用?"連南輝坦言這個問題很令他感到困擾,"其實我們這樣做,對土地與環境都有很大的好處,而且有機肥料利用率更高,可以提高70%.如果有機肥要交稅的話,我就沒本事再做下去。"

      連南輝直言不諱地表示,一些涉及家禽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規定還是1992年頒布的,也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我在增城搞了六七年的蛋雞養殖,每年都要交檢疫費,第一年6000元,第二年8000元,現在30000元,沒有一個標準。按照規定,一粒雞蛋的檢疫費是5分錢,假如今天我生產了1萬粒雞蛋,就要500元?,F在一年收30000元,還算是適當考慮了。"

      某業內人士也透露:"現在一直雞苗檢疫費為0.2元,如果一個雞苗廠年產1000萬只苗,光檢疫費就要200萬。有些地方已經不收了,但有些地方還在收,而且執行的收費標準也不統一。"

      很多家禽企業一方面期待能夠減免稅負,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能夠給予財政扶持。不過肖智遠就表示,一味追求財政補貼并非好事,搞不好會弄巧成拙。因為有了補貼,小型生產者就會進來,只會擾亂生產和市場。而且龍頭企業相對容易獲得政府財政的青睞,相比之下中小企業就比較難,這樣并不利于公平競爭……家禽業的健康發展還是要通過市場經濟來調節,如今在產業低迷期,正好可以通過市場的自然淘汰,使一部分小企業,生存下來的企業則能繼續獲利。

      3.4 利益分配不均衡

      黃德純一直很關注家禽市場傳統銷售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問題。"養殖戶虧本時,流通商還有錢賺,養殖戶有利潤時,他們就賺得更多。就像我們佛山好一點的燒鴨要18元/斤,但肉鴨這幾年的均價只有3.6元/斤。即使是養殖公司,在與流通商的合作中也改變不了被動的市場地位。"他認為,一些大型企業的產業鏈太短了,只是從生產到賣,偌大的肉雞產業鏈,只有流通商的利潤最有保障,也最可觀。相反,農民的收入增長甚至還跑不贏CPI.這勢必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

      面對新挑戰,在今年7月24日舉辦的"溫氏模式:改革與創新"高層論壇上,溫氏集團溫志芬總裁就提出要將"公司+農戶"延伸為"公司+農戶+客戶",其構想是:在終端消費市場,溫氏集團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營銷技巧培訓、市場調研、當口門店裝修設計等,客戶只需根據溫氏開出的肉雞出欄價收購,再銷售,而其中的銷售利潤完全歸客戶所有。此外,公司還可以提供一定的創業資金幫助,并制定合理的獎勵機制,年底根據合作客戶的銷售情況,給予一定資金鼓勵。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新模式通過網羅客戶資源,能形成強大的銷售網絡,可以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整體利潤,也讓合作農戶在產品銷售利潤上分得一杯羹,最終有助于維系企業的持續、強勢發展。"一旦溫氏借此越做越大,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也將越來越小。"

      四、家禽業仍大有可為

      散養戶逐漸減少,規模養殖企業逐漸增多,這也是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趨勢。以肉雞為例,目前全世界認同的趨勢是:今后很難有單一的商業化肉雞飼料生產者,必須實行從育種到孵化、飼料供應到防疫滅病、養殖到屠宰到肉品加工的產業一體化經營。

      但目前我省具有大型規模的畜牧企業還不多,需要制定品種、產品、設施、飼養技術、資金流向、商品競爭力等方面的更高標準,走大型集團化戰略,依靠規模經濟取得規模效益。

      關于未來三到五年廣東家禽業生產形勢的預測,肖智遠認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的話,廣東黃羽肉雞仍會穩步增長;白羽肉雞由于受廣東消費習慣的影響,不大可能發展很快,仍將保持較小規模和比例;蛋雞方面因生產成本制約以及廣東濕度高、雞病多,也不大可能發展很快;廣東肉鵝的缺口較大,飼養量會進一步增長。

      徐建英認為,廣東家禽業發展的波浪式起伏周期無疑會更加頻繁,加工產業這一塊也將受到白羽肉雞、外省凍雞的大量沖擊。作為企業而言,"未來競爭重點將集中在經營管理,例如,如何準確預測市場和價格變化;如何挖掘潛力,增產節支;如何提高產品的加工水平及創立名牌等等。因此,企業一定要明確發展方向、戰略和目標,練好內功,建立核心競爭優勢。"

      陳永華則動情地表示,雖然這個行業仍會遭受許多困難,但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依然大有作為--這其實也是許多從業者共同的信念!

      《廣東飼料》記者:莊捷生

    作者: wdc28    時間: 2011-2-26 14:25
    學習?。。。。。。?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靖安县| 军事| 晋江市| 灵川县| 吴忠市| 黄龙县| 富民县| 花莲县| 镇坪县| 鲁山县| 秦安县| 水城县| 南靖县| 青龙| 澄江县| 南投市| 镇江市| 施秉县| 福建省| 华安县| 沙坪坝区| 句容市| 大名县| 千阳县| 泾阳县| 枝江市| 兰西县| 保德县| 惠州市| 延吉市| 宕昌县| 杨浦区| 故城县| 靖宇县| 石门县| 永仁县| 紫金县| 武穴市| 通江县|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