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窮二代心聲:我能拿什么常回家看看? [打印本頁]

    作者: chbqfzx111    時間: 2011-1-14 21:35
    標題: 窮二代心聲:我能拿什么常回家看看?


    年關將近,轉眼也便是春節了。童年時向往的過年,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場景似乎一去不復還。我們本應是歡歡喜喜地過新年,只是不知為何,每到年關,我的內心深處不僅感覺不到喜慶,而且還愁緒萬端,焦頭爛額,我知道,我是害怕回家。回家意味著什么?我明白,我是徹底長大了,長大意味著要為了生計而四面奔波,意味著去關心去照顧自己的長輩,意味著擔當,意味著責任····

    或許我心智很幼稚,還不想長大;或許我能力十分有限,不僅無法實現衣錦還鄉的榮光,而且口袋空癟,所以我不愿回家,只愿身在他鄉,算作一種逃避吧。

    近日,國家出臺法律規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不然父母可以憑此對簿公堂。我承認,法律制定者的初衷是很好的,為了溫暖空巢老人們精神世界。對于那些處境優越的人,比如富二代、官二代們,身在國外或者大都市,回老家看看父母實屬情理之中。只是對于那些在外獨自打拼的農家子弟而言,無所依傍,前途渺茫,如此規定是不是顯得牽強附會與不近人情呢?特別是對像我們這種農村大學畢業生來說,我們的口袋空空如也,至始至終都輸在關系上面,能拿什么常回家看看?不是我們不愿回家,而是心有余力而不足;不是我們不孝,而是我們無奈。蝸居在城市里的蟻族,僅僅迫于生計,壓力就已經不言而喻,還何談其他?就別說別的,回家坐火車?春運太可怕了,男的上了火車都沒準能懷上孩子。飛機?就更別想了,我反正是把今年回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珍惜網上了,他們再送春運回家的機票,至于能不能中,呵呵,聽天由命吧!

    畢竟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們,不僅是家鄉父母的精神寄托,更是他們改善現狀境遇的指望。只是置身城市,眼見那些富麗堂皇的裝潢,富人們購物的揮霍與瘋狂,巨大的貧富懸殊面前,我們能拿什么回家?職場工于心計,我們幾乎是四面楚歌,法律還規定子女務必回家,難道不就是要農民子弟回去面對農村的四面破壁,聽老人們永遠嘮叨不完的嚕蘇嗎?這有意義嗎?城市里沒有我們的半土半瓦,家境得不到改善,回到家里又能做什么?我想,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更加期盼的是子女能有所作為、出人頭地,而不是在乎他們能否常常回家。

    官二代、富二代等帶有身份標簽的人們,在社會各個方面不可謂不是明顯優人一籌,這似乎說明社會各群體的裂痕還在擴大。基于不同的出身、財產、知識等,形成不同的階層本是正常現象,只要階層自上而X L動的渠道不被堵塞。但是,若社會階層的劃分以貧富和權錢作為標準,特別是社會上一些有權、有錢者頻頻打破常規,明顯地造福后代,讓眾多黎民百姓望洋興嘆甚至咬牙切齒,如果應了那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打地洞的話,這似乎表明這個社會已開始進入畸形發展軌道。如果任其權錢的暗箱操作,任其關系背景等等潛規則的橫行,從而使不同階層的固化,那么,不僅加劇貧富懸殊,更是各類矛盾沖突的源頭所在。

    階層固化的趨向并非我的空穴來風,誰都知道,只要有個好爸爸,不擔心沒有好工作。這是與國家改革相違背的,因為改革要打破的,恰是阻礙社會和階層流動的身份、財富、等級因素,使社會更有活力與創造力。所以說,只要農民子弟自下而上的境遇改變未變,國家立法要子女常回家看看,是不是一種自我形式的尷尬呢?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只要有膽識,即使下海做個體戶,都可能改變命運。如今市場飽和,沒一定的家底經商難上加難。現在即使是高考,這個曾經被公認為改變命運的有效途徑,如果沒有過硬的關系和背景,也很難對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有什么改變,除非你有特殊才能給你帶來了好運。關系、背景在社會上的叫囂不可謂不張狂,可是窮人們的后代能做些什么呢?

    由此可見,不是我們不想常回家看看,只是不甘命運,在現有固化的階層下死死掙扎。多想遠離外界的喧鬧與繁雜,只想游弋的靈魂能夠得以憩息,只要價值得以體現,靈魂得以安息,一切讓榮辱得失遁匿又何妨?







    作者: hujinshui    時間: 2011-1-14 22:34
    只要努力還是有希望的,我的不少同事都是所謂的窮學生,干了5-6年房子、車子(不豪華)、妻子、孩子也都有了
    作者: zimuluo    時間: 2011-1-14 23:36
    有時間還是要盡量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我們就只有深深的自責了
    作者: fangningyun    時間: 2011-1-15 08:40
    回家,我們的父母不會要你掙多少錢,他們也知道這個社會很難,只要你心里有他們,能回去看看他們就比什么都要強。
    作者: bdwck    時間: 2011-1-15 16:01
      我也是  同樣的  感觸    不過   我怕心態比你要好些    建議你看看    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電影  
    作者: 八閩牧醫    時間: 2011-1-17 21:23
    頂樓上,那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看了樓主的帖子,很有感觸啊,每年回家都感到愧疚,希望來年能夠做得更好,讓家人更開心。
    作者: tangshuming    時間: 2011-1-17 22:20
    有空常打電話,路遠的可以買點小禮物給老人,父母一輩子,真的不易!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尼木县| 富锦市| 湟源县| 泸溪县| 琼海市| 镇江市| 抚顺县| 永福县| 庆元县| 邛崃市| 古蔺县| 巴塘县| 碌曲县| 蒲江县| 资阳市| 炎陵县| 锡林浩特市| 沙田区| 福清市| 成安县| 垫江县| 浙江省| 瑞安市| 林口县| 始兴县| 阿克苏市| 浦东新区| 丰城市| 江阴市| 临猗县| 武清区| 平舆县| 梧州市| 车险| 富阳市| 抚松县| 瓦房店市| 徐闻县| 马尔康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