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什么是短角牛?
[打印本頁]
作者:
jieming
時間:
2011-1-11 16:37
標題:
什么是短角牛?
一、產地與分布
短角牛原產于英格蘭的諾桑伯、德拉姆、約克和林肯等郡;因該品種牛是由當地土種長角牛經改良而來,角較短小,故取其相對的名稱而稱為短角牛。短角牛的培育始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最初只強調育肥,到本世紀初,經培育的短角牛已是世界聞名的肉牛良種了。1950年,隨著世界奶牛業的發展,短角牛中一部分又向乳用方向選育,于是逐漸形成了近代短角牛的兩種類型:即肉用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
二、肉用短角牛
1、外貌特征
肉用短角牛被毛以紅色為主,有白色和紅白交雜的沙毛個體,部分個體腹下或乳房部有白斑;鼻鏡粉紅色,眼圈色淡;皮肢細致柔軟。該牛體型為典型肉用牛體型,側望體軀為矩形,背部寬平,背腰平直,尻部寬廣、豐滿,股部寬而多肉。體軀各部位結合良好,頭短,額寬平;角短細、向下稍彎,角呈蠟黃色或白色,角尖部力黑色,頸部被毛較長且多卷曲,額頂部有叢生的被毛。該?;钪兀撼赡旯F骄?00—1200千克,母牛600--700千克左右;公、母牛體高分別為136厘米和128厘米左右。
2、品種性能
早熟性好,肉用性能突出,利用粗飼料能力強,增重快,產肉多,肉質細嫩。17月齡活重可達500千克,屠宰率為65%以上。大理石紋好,但脂肪沉積不夠理想。
三、兼用型短角牛
1、外貌特征
基本上與肉用短角牛一致,不同的是其乳用特征較為明顯,乳房發達,后軀較好,整個體格較大。
2、生產性能
泌乳量平均為3000—4000千克;乳脂率3.5%—3.7%。在我國吉林省通榆縣繁育了約40年的短角牛,第一泌乳期泌乳平均2537.1千克;以后各泌乳期泌乳量平均為2826—3819千克。其肉用性能與肉用短角牛相似。
四、試驗示范情況
短角牛是世界上分布很廣泛的品種。我國自1920年前后到新中國成立后,曾多次引入,在東北、內蒙古等地改良當地黃牛,普遍反映雜種牛毛色紫紅、體型改善、體格加大、產乳量提高,雜種優勢明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育成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種——草原紅牛,就是用乳用短角牛同吉林、河北和內蒙古等地的七種黃牛雜交而選育成的。其乳肉性能都取得全面提高,表現出了很好的雜交改良效果。
本文來源:北京農業數字信息資源中心
(, 下載次數: 33)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
霍山县
|
修武县
|
郓城县
|
汝南县
|
新干县
|
色达县
|
郎溪县
|
香河县
|
松江区
|
鲁山县
|
海原县
|
九台市
|
旬阳县
|
利辛县
|
专栏
|
五指山市
|
贞丰县
|
普宁市
|
左权县
|
东方市
|
柘荣县
|
双桥区
|
铁岭市
|
安远县
|
江油市
|
罗定市
|
垦利县
|
大余县
|
兖州市
|
德保县
|
桐柏县
|
阜新市
|
垣曲县
|
简阳市
|
大田县
|
镇巴县
|
司法
|
界首市
|
邛崃市
|
高邮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