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廣東原奶漲價15% 粵乳企叫苦外地乳企進入高價收購 [打印本頁]

    作者: jieming    時間: 2010-12-20 16:10
    標題: 廣東原奶漲價15% 粵乳企叫苦外地乳企進入高價收購
      奶源緊張,正迫使乳品企業加入更多的“奶粉”制作鮮奶。
      時下,廣東牧場與乳企之間正“鬧”得沸沸揚揚。在原材料飛漲的行情下,奶農要求原奶收購價提升15%,但乳企表示無法承受。如果年底該合同不能順利簽訂,粵乳企或面臨“奶荒”,同時,使用更多的“奶粉”制作鮮奶或成無奈之舉。
      外地乳企高價“爭”奶
      “蒙牛已在清遠建一個乳品廠,明年將要投產,估計蒙牛的鮮奶收購價將會比市價高出100元/噸。”李曾(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在高收購價的誘惑下,不少奶農將把原奶交給蒙牛。
      近年,蒙牛、伊利等一線乳企紛紛進駐廣東“搶”奶。據業內人士透露,“3年前,伊利到佛山投資建廠,通過支付高價搶購粵鮮奶,致使收購價連連攀升,如今蒙牛也將要加入搶奶陣列,原來的價格聯盟估計難以維持。”一奶業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沒辦法,現在牧場經營并不容易,為了生存,只能哪里價錢高就到哪里去。” 燕海牧場場長陳文君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燕海牧場已經跟燕塘合作多年,但現在已經不再向燕塘供奶,轉向了給伊利等乳企供奶。據了解,燕海牧場由燕塘控股15%,曾是燕塘多年的老客戶。
      對奶農而言,奶價提升則是皆大歡喜的事情。“還是多得伊利、蒙牛過來,否則我們的奶價都提升不上去,都快要被逼得倒奶和殺牛了。”陳文君如此表示。
      據了解,在伊利和蒙牛到來以前,每年乳品廠集體壓價的事情時有發生,奶價無法提高,奶農的積極性受挫,但伊利和蒙牛到來后,廣東乳業市場的激烈更為競爭,粵乳企不敢再壓低收購價。
      伊利、蒙牛的加入則使得本地乳企的壓力更大。“得奶源者得天下”,一個乳品企業能否掌控充足、優質的奶源,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遠,正是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伊利、蒙牛跑到廣東“爭”奶。“廣東省是唯一沒有檢查出有三聚氰胺的,而且廣東的市場很廣闊,消費水平高。” 廣東乳業協會會長關偉昆表示。
      而伊利、蒙牛的到來,使得奶源的緊缺凸顯。“奶源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整個廣東省年產原奶不到15萬噸,遠遠難以滿足乳品廠的需求。”廣東乳業協會會長關偉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乳品專家王丁棉表示,“前幾年雙方還比較和諧,自從蒙牛、伊利等全國品牌進入廣東市場收購原奶后,乳品企業和牧場企業的原奶采購談判博弈就多了起來。”
      牧場:不漲15%不交奶
      時下,乳企與牧場之間的2011年收奶價談判正在陷入僵局。牧場要求漲價15%以上,但粵乳企表示無法招架這個要求。
      一般而言,粵乳企通過與牧場進行1年或1年以上的訂單合作,擔起牧場原奶的監管與部分管理指導責任,以強化奶源控制,就是廣東獨特的“訂單牧場”模式,曾讓粵乳企免于三聚氰胺的災難,但現在這個模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
      除了伊利、蒙牛的因素外,奶農要求漲價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物價的飛漲。在原材料漲價的情況下,不少牧場已經處于虧損的邊緣。“現在壓力很大,這幾個月都在虧損,九月份之后成本猛漲。”燕海牧場的場長陳文君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飼料奶牛的原材料已經全面上漲,個個牧場都變得沒錢賺了,” 會長關偉昆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今年的原奶收購價是上年年末定的,定價為4.2元/公斤,下半年開始所有原材料漲得瘋狂。比如飼料全年漲了20%,玉米稈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增加23%,11月比同期增加43%;脂肪粉之前是6800元,現在是9000元;運輸費用、水電費、人工費也漲得厲害。
      “大家認為至少漲價15%,才有一點利潤。” 關偉昆表示。據了解,廣東奶業研究所提供的優質奶每噸4600元,但目前成本已經4500多元了,接近虧損邊緣,今年9月份的成本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現在原奶提價10%乳品企業還可以接受,但牧場企業并不愿意接受。” 廣東乳業協會的秘書長陳三有表示。面對牧場企業的態度,當地乳品企業燕塘乳業、風行乳業、香滿樓乳業等如坐針氈,紛紛與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但是結果甚微,牧場生產企業仍然沒有讓步。
      為了解決行業矛盾,作為行業協會的廣東奶協向政府遞交了報告,向廣東省發改委、財政部門陳述奶業困境,以期待得到支持。
      據陳三有介紹,在寫給政府部門的報告中提出了三項穩定價格的辦法。一是給奶農臨時養殖補貼,以今年原料奶收購價格4200元/噸為基數,按照這個數字的20%給出補貼金額;二是廣東省的奶牛單產比外省低得多,建議政府給存欄量達到200頭奶牛的牧場補貼,這筆錢還可以用于設備購置等;三是希望有關部門落實國家對奶業的補貼政策,例如奶牛疾病補貼等。此外對于運輸新鮮奶的汽車免征路橋費,而對那些利用生鮮乳加工的企業予以減免稅收和技術改造上的支持。
      但讓燕塘、風行、香滿樓等企業揪心的是,2011年合同必須在月底前簽訂下來,否則將會面臨“奶荒”。
      乳企:拓源難或增用“奶粉”
      一線乳企的步步進逼,奶農不漲價不交奶的呼聲,使得粵乳企面臨著奶源緊缺和原奶成本過高等問題。與伊利、三元等品牌通過自建牧場來控制奶源相比,廣東當地的乳品加工企業,大多采取合作建牧場或者與牧場企業簽訂供奶合同的方式,對多數牧場無控制權,在原奶價格高漲的情況下,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成本壓力。
      成本壓力加大,使得用更多的“奶粉”制作鮮奶成為一種趨勢。“乳品廠現在10天不收購原奶都可以生產鮮牛奶的, 30噸、50噸、100噸的原奶都一樣可以生產出上千噸的鮮牛奶。”奶農李曾(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李曾言下的“奶粉”即是復原乳。
      “奶源越不充足,收奶成本越高,就越可能用廉價奶粉作還原奶。”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用奶粉還原成復原乳卻在包裝上標為“鮮奶”,是一些牛奶生產企業在市場急劇膨脹而奶源不足時,想出來的一種蒙騙消費者的辦法。
      “在鮮奶中摻雜奶粉沖調的復原乳在整個行業普遍存在,尤其在中小型乳品企業中相當嚴重。”對此,上海壹言商務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策劃師湯志慶指出。
      據前奶業業內人士透露,在廣東省,鮮奶奶源最多只有40%左右,市場上60%的液態奶是使用“復原乳”生產的。而且,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后,廣東本地牛奶由于沒有檢查出三聚氰胺,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市場占有率不斷上漲,對奶源的需求變得更大。
      在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之下,牧場的建設卻沒有跟上步伐。作為當地最大的企業,燕塘乳業等企業本身目前并無自己能控制的牧場,而當地企業只有風行乳業現在有三個大型牧場,但是牧場需要獨立核算,也不可能低價供應給風行。對于是否會增加使用奶粉,燕塘的市場部經理盧建峰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對于這個問題,暫時不給予回答。
      粵乳企要拿地建牧場也是非常艱難的。“現在很多地方不準養奶牛,奶牛場是農業單位,不交稅,而且曾經對環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地方政府根本不歡迎,借環保問題大做文章。”關偉昆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像燕塘這樣的乳企,在市區里拿地不可能,去其他地方拿地也很難,因為乳品廠設在廣州,很難給其他地方創造稅收,所以搞牧場遇到很大困難。
      此外,還有資金的問題。王丁棉表示,二線乳企要買地建廠或牧場,沒有幾個億是拿不下來的。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更多反芻資訊、乳品健康、技術資料請關注中國畜牧人網站反芻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ruminate/



    作者: niewanwan    時間: 2010-12-20 16:21
    農產品價格不錯!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鄯善县| 岗巴县| 麻城市| 常德市| 沈丘县| 磐石市| 兴和县| 九江市| 珲春市| 威远县| 罗江县| 二手房| 文成县| 来安县| 睢宁县| 玉溪市| 江达县| 曲阜市| 襄城县| 丰台区| 张家口市| 永仁县| 云林县| 都兰县| 柳河县| 西宁市| 罗田县| 海口市| 永州市| 南阳市| 甘孜| 无极县| 罗城| 桃源县| 原平市| 犍为县| 岫岩| 常州市| 合江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