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誰叫你不早說(轉載) [打印本頁]

    作者: 月光美    時間: 2010-12-15 10:53
    標題: 誰叫你不早說(轉載)
    搬進臺北的高樓,小李興奮極了。小李住在17樓,美中不足的是,小李那十幾盆花沒處放,陽臺朝北,不適合種花。適合種的東側,卻只有窗,沒陽臺。
    “何不釘個花架呢?”有朋友建議,并介紹了專做花架的張老板給小李。
    釘花架那天,小李請假在家。張老板果然是老手,他一腳伸出窗外,四平八穩地騎在窗口,再叫徒弟把花架伸出去,從嘴里吐出鋼釘往墻上釘。一會兒,張老板跳進窗內:“成了,你可以放花盆了。”
    “夠結實嗎?花盆很重的。”小李不放心地問。
    “我們三個大人站上去跳,都撐得住,出了問題,你找我。”張老板豪爽地拍拍胸脯。
    “這可是你說的,”小李馬上找了張紙,“麻煩您寫下來,簽個名。”
    “什么?”張老板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果你不敢寫,就表示不結實。不結實的東西,我是不敢收的。”
    張老板勉強寫了保證書,擱下筆,對徒弟一瞪眼,“把家伙拿出來,再多釘幾根長釘子,出了事,咱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師徒二人又足足忙了半個多鐘頭,檢查再檢查,才氣喘吁吁地離去。
    后來,小李對我說:“如果我在他釘之前,先講明要他寫保證書,事情恐怕就好得多了。”
    記得有一次,我叫工人送印好的新書到家。書很多,堆了一摞又一摞。因為堆得不整齊,我請工人別堆太高,免得地震時倒下來傷人。
    幾千本書總算堆完了,我看工人忙得汗流浹背,除了運費,還給了他不少小費。
    他怔了,不好意思地說:“早知道你要給我小費,應該特別給你堆整齊點。”說著,他跑到書堆前,東推一下,西推一下,可是已經堆完了,再推也沒用。
    這件事,讓我得到個教訓。
    中國人因為沒有給小費的習慣,所以,給小費或任何好處,最好先講明。有處罰和原則,也應該事先說好。前者是“好話說在先,”后者是“丑話說在前。”
    舉個普通的例子:如果你帶了不少怕摔又笨重的行李到旅館,明明小費是要最后給的,但是,你可以在第一時間對運行李的人說:“麻煩你小心一點運,等下我會好好謝你。”
    說到這里,我也要舉個相反的例子,就是當對方根本不預期你的獎賞甚至報酬時,所產生的問題。
    某人請親戚做事,完成之后,某人很客氣地照樣付錢。親戚先推,某人硬給,說:“哪能白做,一定要收。”
    最后,親戚收下了。某人在背后說:“什么親戚嘛,做得又貴又不好。”
    他豈知,說不定那親戚也正后悔呢:“早知道他會硬給我錢,而且一文不少,當初應該好好幫他做。”
    這種情況,在中國人的社會中經常發生。如果把原則、酬勞、賞罰,跟人情分開來,所謂“情歸情、理歸理”,好話丑話都說在前面,是不是會更好呢?
    這不再是個能猜來猜去的社會,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社會。該講明的事,如果都早早講明,事情會完滿得多。

    故事說明的道理:好話說在先,給對方確立一個既定的目標,以便對方有期待感地完成;丑話說在前,是給對方設立一個不能逾越的藩籬,免得事后不滿意再有所糾紛。可無論是好話還是丑話,把原則講清楚,事情才好辦,否則丟了銀子好說,傷了和氣就難辦了。
    作者: shijiancun    時間: 2010-12-22 16:33
    支持一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扶沟县| 新兴县| 分宜县| 泰安市| 深圳市| 漳浦县| 东兰县| 双峰县| 北安市| 司法| 平乐县| 祁门县| 壤塘县| 稻城县| 聂荣县| 南阳市| 绥芬河市| 台北市| 邻水| 千阳县| 封丘县| 商城县| 陵川县| 曲周县| 鄂托克前旗| 石台县| 罗平县| 黑龙江省| 永城市| 安平县| 友谊县| 柞水县| 额敏县| 饶河县| 讷河市| 宜昌市| 枣庄市| 宣恩县| 兰坪|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