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奶牛結核病的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山東公牛
時間:
2010-12-11 09:51
標題:
奶牛結核病的防治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人和畜禽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我國畜間結核病以牛最為常見,特別是奶牛結核病相對更為嚴重。有效控制該疫情,保障畜牧業發展和人民健康,加強對奶牛結核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1 流行病學
牛結核病的病原主要為牛型結核分支桿菌,奶牛最易感染,其次為黃牛、牦牛、水牛。結核分支桿菌主要有三型,即牛型、人型和禽型,相互之間可“交叉感染,特別是帶菌牛奶可使人感染更具公共衛生學意義。病畜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被污染的空氣經呼吸道感染,或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經消化道感染。飼養管理不良、營養不足等因素可促進本病的發生與傳播。
2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根據患病器官的不同,本病可分為肺結核、腸結核、乳房結核等。(1)肺結核:以長期頑固的干咳為特點,呼吸困難,逐漸消瘦。在肺臟或其他組織器官常有很多突起的白色或黃色結節,切開后可見干酪樣壞死物,有的壞死組織溶解和軟化,排除后形成空洞;在胸腔和腹腔可發生密集的灰白色堅硬結節,即所謂“珍珠病”。(2)腸結核:消化不良,以頑固性下痢為特點,糞便帶血或膿汁,在胃腸道粘膜可見大小不等的結核結節或潰瘍。(3)乳房結核:乳房腫大,以發生局限性或彌漫性硬結為特點,泌乳降低,嚴重時乳腺萎縮;乳房結核多發生于進行性病例,是由血行蔓延到乳房而發生,切開乳房可見大小不等的病灶,內含干酪樣的壞死物。
此外,結核菌還可以侵害其他器官,發生淋巴結核、子宮結核、睪丸結核等。
3 綜合診斷與防制
奶牛結核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防制方針,采取“監測、檢疫、撲殺、消毒”相結合的綜合性防制措施。
3.1 監測 用提純的結核菌素對奶牛作皮內注射和點眼試驗,是現今常用的診斷實驗方法。(1)皮內注射法:術者先用酒精消毒術部,在牛頸中部一側上三分之一處剔毛,用卡尺測得原皮厚度后,皮內注入0.1~0.2ml結核菌素(三個月以下犢牛注0.1ml,三個月以上注0.2ml),注射后72小時觀察,并用卡尺測出術部腫脹大小及皮膚厚度,同時加以記錄。局部發熱,有疼痛感,皮厚增加8mm或腫脹面積在35mm×45mm以上者,均判為陽性反應;腫脹不明顯,皮厚增加5~8mm,腫脹面積在35mm×45mm以下者判為可逆;無腫脹或腫脹不明顯,皮厚差在5mm以下者判為陰性。(2)點眼:用提純的結核菌素0.2~0.3ml(約3~5滴)點于奶牛左眼(有眼病和結膜不正常者,不可作點眼檢疫),點眼后,于3、6、9小時各觀察一次。有粘性、膿性分泌物,或分泌物在結膜囊及眼角內呈粒狀或線狀,并且結膜有明顯的充血及水腫和流淚者判為陽性反應;僅有少量粘液分泌物積于眼角,結膜無明顯的充血及水腫者判為可逆;無反應,僅結膜輕微充血,流出少量漿液性分泌物者判為陰性。
每年定期開展奶牛結核病的監測,用提純的結核菌素檢出的陽性牛群為結核病污染牛群,污染牛群每年應進行多次監測,陽性牛撲殺,直到檢疫監測為陰性。連續3次監測均為陰性的牛群為健康牛群。
3.2 檢疫 多數試驗研究表明,用提純的結核菌素對奶牛結核病進行檢疫,點眼檢出率達到93%,皮內檢出率可達到98%。(1)對從未進行檢疫的牛群以及結核陽性反應的檢出率在3%以上的牛群中,用結核菌素皮內注射結合點眼的方法進行檢疫,兩種方法中任何一種呈陽性反應的牛,即判為結核菌素陽性反應牛;兩種方法呈可疑反應,或僅一種方法呈可疑反應的牛,均判為可疑反應牛;兩種方法均未出現可疑反應牛,判為假定健康牛或健康牛。每年應檢疫3次以上。(2)經過檢疫,檢出率在3%以下的牛群,直接用結核菌素皮內注射的方法進行檢疫,每年應檢疫2次以上。(3)犢牛群,用皮內注射方法檢疫即可,分別在小牛出生后1個月、6個月、7個半月時進行3次檢疫。(4)從境外引牛時,先就地嚴格檢疫,確認為陰性后,方可引入;運回后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再進行檢疫,確認為陰性后,才能和健康奶牛合群。
3.3 隔離、撲殺 (1)凡檢出的結核陽性反應牛應立即調離牛群進行隔離,對隔離的牛須經常和定期進行臨床檢查,必要時可進行細菌學檢查,對確診為開放性的病牛(即有臨床癥狀的排菌病牛),應立即屠宰,病牛肉按有關規定處理。檢出的陽性疑似反應牛應隔離復檢。根據檢疫結果將牛分為健康牛群、假定健康牛群、陽性隔離牛群。(2)反復進行多次檢疫,淘汰污染群的開放性病牛及生產性不好、利用價值不大的結核菌素反應陽性病牛。對良種牛采取隔離治療。(3)病牛所產犢牛應隔離飼養,由檢疫無病的母牛供養或吃消毒乳。在對小牛進行3次檢疫后,凡呈陽性者必須淘汰處理;如果都呈陰性,且無可疑癥狀,可放入假定健康牛群中飼養。
3.4 衛生及消毒 (1)飼養人員應到有關醫療單位進行結核病及相關疾病的檢查,無結核病和非帶菌者方可進行對奶牛的飼養管理。(2)加強圈舍消毒工作,每年春秋應進行兩次以上的預防性消毒,每當出現陽性病牛后,都要進行一次大消毒,畜舍的出入口應設置永久性消毒池。常用的消毒藥有:5%來蘇爾或克遼林、10%漂白粉、3%苛性鈉、20%石灰乳等。
3.5 防治 (1)預防接種:受威脅的犢牛可進行卡介苗接種,20天后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2~18個月。(2)治療:病初及癥狀輕者每日用異煙肼3~4g,分3~4次混在精料中飼喂,3個月為一個療程。癥狀嚴重的可口服異煙肼1~2g,同時,肌肉注射鏈霉素300萬u,并在1~1.5年的時間內進行3次檢疫,全是陰性者可改稱健康牛。
據報道,我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在農村。結核病已成為我國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之一。為確保人畜的健康,必須對所有奶牛登記建檔,實行“奶牛結核病監測合格證明”制度,具有“奶牛結核病監測合格證明”的凈化牛群方可出售生產的牛奶;同時,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監測、檢疫、撲殺、消毒”相結合的綜合性防制措施,使奶牛結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
mch_sy
時間:
2010-12-13 08:08
現在國家不允許用卡介苗免疫犢牛的。:)3: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
连南
|
昌吉市
|
井陉县
|
肇东市
|
泸州市
|
布拖县
|
无锡市
|
衡阳县
|
新沂市
|
海丰县
|
泰宁县
|
襄樊市
|
双流县
|
安阳县
|
本溪市
|
酉阳
|
阿城市
|
昌平区
|
甘德县
|
永川市
|
玉田县
|
张北县
|
钟祥市
|
改则县
|
册亨县
|
汉阴县
|
天津市
|
彰化市
|
华阴市
|
仁怀市
|
龙口市
|
阿克
|
宜黄县
|
玛多县
|
柘城县
|
兰西县
|
邵东县
|
肃宁县
|
冷水江市
|
合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