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牽制糧食流通危機,源于交易不自由 [打印本頁]

    作者: apple12151007    時間: 2010-11-25 15:16
    標題: 牽制糧食流通危機,源于交易不自由
      當前牽制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問題是這種帶有重商主義和農業保護主義色彩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之理念,是對糧食國際貿易缺乏自信。
      近日國家糧食局表示,將計劃引入中糧、華糧、中紡和黑龍江農墾總局等企業參與中央儲備糧代儲領域競爭,以改變當前中儲糧獨占地位,整治當前糧食流通市場之亂象。
      當前糧食等農產品價格的急速躥升,成為了制造通脹的急先鋒。這其中,中儲糧旗下子公司通過出庫糧拍賣自買自賣,將糧食賣給其分支機構,干擾了糧食市場之秩序,引發市場糧食炒作、游資囤貨居奇等問題,對當前糧價等的急劇躥升起到了“推波助瀾”之效應。
      應該說,在中央儲備糧代儲這一政策性業務體系,引入中糧等形成寡頭競爭,不僅難以矯正當前中儲糧一家獨占給糧食流通市場帶來的弊端和亂象,反而,有可能進一步混淆糧食流通體系中政策性與商業性業務的界限。
      無須諱言,自1991年以來徹底取消糧食統購統售、實行政府收購和糧農入市的雙軌制,至2000年6月專司政策性業務的中儲糧成立,中國糧食流通體制的雙軌制脈搏是清晰的,避免了企業在雙軌制下兩棲作業所帶來的企業人格分裂和業務牽制問題。而引入中糧等,是否會使人更難以掂清有關部門是認同中儲糧的兩棲作業,還是反對?
      近年來,糧食流通的雙軌制體系如同一把剪刀差,致使糧價長期低估,而無法形成有效指導糧食生產的信號,從而使中國長期面臨糧食生產的供給沖擊。以2006年為例,當時糧食生產豐收,農民賣糧難,中儲糧以高于市場價的保護價,敞口收購農民手中余糧,使糧食過度向糧庫堆積,市場則由于中儲糧開倉放糧不及時而供應不足。最終導致市場糧價飆升、糧庫虧損以及農民增產不增收等局面。而此后中儲糧為彌補政策性代儲代購糧之虧損,則開始進入中下游的深加工領域,導致了中國維系多年的雙軌制糧食流通體制事實上的失敗。
      當前牽制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問題是這種帶有重商主義和農業保護主義色彩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之理念,是對糧食國際貿易缺乏自信。這種不自信源自“冷戰”思維的糧食安全觀。當前之糧食安全已不再是糧食供給危機,而是糧食交易不自由問題。
      然而,把糧食安全根系于糧食流通體制的雙軌制和糧價的行政調節,反而當前限制了農民交易自由的糧食流通雙軌制體系,恰恰成為了威脅中國糧食安全的最大隱患。當前由于農民的自由參與交易的權利受到了市場準入的限制,使糧市更多地成為了糧食收購資質的企業的市場,直接導致糧食上漲之收益更多地為流通環節所獲取,而糧價下跌之損失則最終為農民承受。從而嚴重削弱了農民種糧之積極性,致使近年來在諸多鄉村出現了農民撂荒等問題。由此可見,當前糧食流通體制所暴露而出的諸多不虞,客觀上需要政府加快糧食流通體制的并軌改革,而非打補丁式地維系業已不合時宜的糧食流通體系的雙軌制格局。
      當然,放開糧食流通體系后,糧價勢將借助鄭州期交所的價格發現和風險對沖功能,對農業生產產生自發性指導效應,激勵農民成立合作性的糧食流通組織等,打通糧食生產到最終銷售的整個產業鏈。而這需政府改革糧食流轉資格審核體制為備案制,允許各種類型的農業組織成立,增加農民交易自由,避免農民個體無法抗衡龐大的糧食流通企業的局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奈曼旗| 贡嘎县| 鞍山市| 连平县| 都昌县| 阳东县| 灵寿县| 武义县| 常州市| 南康市| 乳山市| 文安县| 上杭县| 贵南县| 托克逊县| 白河县| 同心县| 鄂托克前旗| 固镇县| 岳池县| 介休市| 海安县| 扶沟县| 宁晋县| 墨玉县| 通河县| 乌鲁木齐市| 威宁| 元江| 大田县| 鄂温| 射阳县| 开远市| 灯塔市| 丹江口市| 饶河县| 缙云县| 囊谦县| 新和县|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