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中儲糧和地方糧管所內斗抬價真兇 外資或趁機得利 [打印本頁]

    作者: apple12151007    時間: 2010-11-23 16:24
    標題: 中儲糧和地方糧管所內斗抬價真兇 外資或趁機得利
      糧價上漲到底誰是幕后元兇?從外資糧商到中儲糧先后陷入責難。其背后,不過是各個市場主體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而已。它會導致糧食流通體制產生新的變局嗎?
      10月,贛東撫河岸邊已是稻穗滿田,由于連年豐收和糧食市場的整體高漲,無論是撫河兩岸的農民還是當地的水稻加工廠,大都沉浸在興奮之中。然而,過去兩個月中,千年古邑金溪縣內,一個占地僅25畝的大米加工廠所引發的外資糧企“陰謀論”,卻給興奮中的中國水稻市場帶來了些許不安。
      外資“搶糧”真相
      位于金溪縣工業園區的這家益海嘉里(撫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其前身為江西和氏米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與益海(南昌)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同為南昌宏客隆超市的客戶。2008年,在宏客隆的牽線下,資金短缺的和氏米業將60%的股份轉給益海嘉里。經技術改造,該廠年加工能力達到2萬噸,位列金溪縣第三位。
      益海嘉里是世界500強企業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在華投資的以糧油加工、倉儲物流、內外貿易等于一體的多元化外資企業,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內地,以在食用油產業的巨大優勢而聞名業內外。
      這個成立不久,規模不大,看似不經意出現的大米加工廠是益海嘉里在中國內地的第二個大米加工廠,也是其在中國南方秈稻主產區的第一家工廠。2006年益海嘉里開始進入內地稻谷產業,第一個工廠設在國內粳稻主產區—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附近,年產能高達36萬噸,是目前國內產業鏈最完整、單廠規模最大的稻谷加工企業。
      益海嘉里打破了金溪既有的糧食競爭格局,中央糧食收儲企業、地方國有糧食企業、私人糧食加工廠還有稻農,每個市場主體都警惕地觀察著它的舉動。
      成立4個月后,該工廠開始掛牌收購水稻。收購品種為當地晚稻優質品種贛晚秈923和926,開秤價為115元/百斤,收秤價為128.5元/百斤,收購總量約1.1萬噸。
      當年1.1萬噸的收購量并沒有給年產30萬噸糧食的金溪縣帶來太大震動。“盡管晚稻口感好,但不適于長期保存,大多用于當年加工使用,因此,益海去年收的1.1萬噸晚稻基本沒有影響到中儲糧和地方收儲企業的利益;同時由于益海以加工優質品種為主,與大多加工普通品種的地方中小型糧食加工企業之間競爭也不太明顯,所以去年這里很平靜。”在金溪縣滸灣鎮糧食加工一條街上,一位私人米業公司老板表示。
      “火苗”產生于2010年夏天,由于江西本地人的傳統習慣是食用早秈米,益海嘉里(南昌)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的銷售部門建議撫州工廠加工一些早稻,試水本地市場。8月1日,益海嘉里撫州工廠掛牌98元/百斤,收購早稻。由于益海的收購標準嚴格,當地農民對這一掛牌價興趣并不大,兩天后才收到了第一車早稻,一周時間也僅收購了191噸水稻。
      但是,與去年的1.1萬噸晚稻不同,益海今夏收購的這191噸早稻卻惹來了軒然大波。8月末,中儲糧金溪直屬庫負責人通過某權威媒體表示:“益海嘉里這個外資糧商雖然在南方早秈稻市場初來乍到,但其經營卻顯得缺乏民生觀念和政策觀念。自從去年收購和氏米業后,益海嘉里(撫州)公司一直在虧損,不惜一切代價搶占市場,本來作為大米加工廠其原料一般是中晚稻,但它卻高價收早稻,讓人覺得是在攪局,在擾亂市場。”
      金溪縣年產6億斤的糧食中,早稻和中晚稻各約3億斤,其中商品糧為50%。而中儲糧金溪直屬庫的儲備糧以早稻為主,總儲量約為1.2億斤左右。益海嘉里(撫州)公司的早稻收購動了中儲糧的奶酪。
      不脛而走的外資糧企新“陰謀”的言論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關注。9月、10月,商務部、農業部、發改委等中央各部門先后趕到金溪縣來調查事實真相。金溪縣糧食局一位官員向《中國企業家》透露,相關部門的調研結論大致為:益海所收稻谷品質高于當地其它工廠,且并非第一家以98元/百斤收購早稻的企業;該工廠去年6月新建,由于開辦費及其它財務費用的原因,當年虧損100萬屬正常情況。據了解,今年1-8月益海嘉里(撫州)公司已經盈利7000元。
      盡管官方認定外資糧企擾亂市場秩序、惡意搶占市場份額的指責并不成立,但圍繞今年水稻收購量、價格的問題,市場參與各方的博弈仍在繼續。在江西采訪期間,記者就收到一匿名短信,內容大致為:“糧食部門幫助益海嘉里收糧,其它收儲企業還怎么活?”
      記者進一步向當地貿易商和一些加工企業了解情況,結果顯示:益海的早稻事件不過是一個導火索。中儲糧金溪直屬庫的真正抱怨并非指向外資企業,而是針對與外資企業在收儲環節上合作的地方糧管所。
      中儲糧總公司成立于2000年,受國務院委托,負責中央儲備糧的經營管理,對中央儲備糧的總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同時接受國家委托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中儲糧成立后,存在了幾十年的原有糧食系統的行政管理職能進一步弱化。地方糧食系統不甘心。
      “圍攻”中儲糧
      進入10月后,情勢突轉。稻谷加工企業、一些糧食體系官員、糧食貿易商及部分農業專家開始“圍攻”中儲糧,并指責它是壟斷糧源、抬高糧價的真正推手。
      據報道,10月上旬,一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秋糧收購和當前糧食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的電文下發至縣市級政府,明確要求,“中儲糧全面暫停除與儲備吞吐輪換直接相關業務以外的其它一切購銷經營活動。”據說,此次中儲糧行為受限的原因,是今夏以來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政府感到了調控市場的壓力。
      事實是否如此?以本刊記者調查采訪的金溪縣為例,金溪縣的傳統水稻收購的主體是地方糧食局直屬的糧管所和中儲糧金溪直屬庫,2009年早稻收購,地方糧管收了3.5萬噸,中儲糧金溪直屬庫收了1萬噸。今年的早稻收購戰中,糧管所限于倉容和價格一直按兵沒動,而中儲糧金溪直屬庫則有約1萬噸左右的輪入量,成為當地早稻收購的最主要力量。在益海嘉里(撫州)公司收購了191噸早稻后不久,中儲糧金溪直屬庫就將早稻收購價提高到99.5元/百斤。從簡單量價來看,中儲糧確實可能推高了當地早稻價格。
      中儲糧被點名,似乎驗證了“圍攻”者的邏輯。現在所有矛盾又都集中到中儲糧身上,都希望置其于死地。“如果把中儲糧打垮的話,其它主體是否有能力、且有效替代中儲糧承擔國家的托市收購和調控政策呢?這是關系到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利益和積極性、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政策設計問題。國家花10年時間建設的糧食調控體系不應該因各方利益博弈而進行顛覆性調整。”一位糧食行業的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說。
      2004年前后,國家設計出臺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目標是為了穩步提高糧價,保護農民利益。當時的策略是,使糧價小步穩走,即每年都漲價,但每年是小幅上漲,經過若干年,使糧價到一定水平,以使中國在整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能夠有效維護農民的利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一位長期關注糧食問題的專家稱,一些地方收儲企業抱怨中儲糧壟斷糧源,事實上,中儲糧按照國家定價掛牌收,其它企業也可以入市收購。關鍵在于,中儲糧執行托市收購政策,減少市場糧食流通量,支撐了價格處于較高水平。
      中儲糧研究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對本刊表示:“早在今年6月15日,當市場糧價超過政府制定的托市價格時,我們就停止托市收購了,而今年的稻谷托市至今沒有啟動。”他透露,中儲糧的主要經營行為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圍繞糧食輪換的經營業務,這一塊是政策性業務,不可能停止;二,圍繞國家宏觀調控的經營活動,如跨省轉庫、拍賣等,這個也在繼續;三,以收儲業務向上游延伸至訂單農業,向下延伸至糧油加工,這個業務剛剛起步,而成品糧又一直是中央儲備薄弱環節,這個方向也會繼續堅持。
      “把近期糧價異動的責任推到哪個企業或利益集團的頭上都是很冤枉的。因為糧食價格的形成機理非常復雜。”有專家指出,從今年糧食等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的成因看,糧價異動的原因越來越復雜,既包括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物流運輸等因素,也與不同主體的購銷行為、投機炒作、媒體輿論等推波助瀾密切相關,還包括政府干預市場政策的溢出效應等。
      在他看來,糧食系統、各類加工企業與中儲糧的矛盾歸根結底是為了各自利益。在實行最低價收購之前,國家的政策性糧食收購任務是地方糧食系統承擔。收糧有收糧補貼,保管糧有保管補貼,地方糧食系統對此念念不忘。現在轉到了中儲糧的垂直體系內,地方糧食系統無事可做。
      稻谷安全問題之辨
      站在北大荒米業有限公司的辦公樓內可以清楚看到對面同屬于黑龍江農墾系統的九三油脂集團。
      “九三油脂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但這種規模與益海嘉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年前,我就提醒過同行們,中國的水稻不能走當年油脂行業的老路。”黑龍江省北大荒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路宏民望著窗外說。“盡管目前沒有任何一個集團可以控制中國的水稻價格,但這不意味著未來沒有這種可能。”路所擔心的并非中儲糧,而是躍躍欲試的外資大糧商。
      路認為,當下中國的水稻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規模化、機械化的道路上,誰走在前面,誰就可能左右這個產業的未來,就像10多年來中國的大豆產業走過的路一樣。10年前外資來了,10年后中國人的油瓶子倒了,現在中國的百姓已經離不開外資食用油,而中國的豆農們則艱難度日。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北大荒米業成立于2001年8月,目前年稻谷綜合加工能力高達700余萬噸,下轄37個制米廠,其中年加工能力超過30萬噸的工廠有7個,是中國最大稻谷加工企業。依托黑龍江墾區的巨大優勢,該公司控制了中國1/6左右的粳稻產區,約2000萬畝水稻。如此巨大規模的“米老大”仍不敢小看初涉國內稻谷加工行業的益海嘉里。
      3年前,即2007年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公司正式投產,當時北大荒米業的總部仍在與佳木斯市相鄰的建三江農場。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2.5億元,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
      對于益海進入大米產業的初衷,益海嘉里大米事業部總監吳志華對《中國企業家》解釋,因為中國的糧食加工產業落后,水稻生產加工粗放,缺少知名品牌,產品附加值低。因此,益海嘉里集團才投資了國內沒有或緊缺的高端項目,意在填補空白。他強調,益海嘉里集團不會像同行所擔心的那樣“圖謀”中國糧食加工業。益海嘉里集團在食用油產業取得的優勢地位,是由于中國耕地和水資源不足,國家采取優先保障三大主糧作物供應的戰略,油脂油料供應則不得不高度依賴國際市場,而益海恰恰具有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能力和經驗。然而這些經驗在中國的三大主糧作物上是不可復制的。由于中國實行糧食配額管理,益海在中國境內加工的每一粒糧食都不可出口,因此不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從市場份額上講,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占據99%的加工能力,外資企業在稻米加工業中所占比重在1%左右,對市場影響極小。”吳志華說。
      到目前為止,益海嘉里在國內的稻米加工能力總共才100萬噸/年,而北大荒米業一家公司就有700多萬噸,中儲糧也有150萬噸的稻谷加工能力。
      路宏民說:“與益海相比,目前我們有絕對優勢的是規模和基地,而他們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都有不足,況且益海也并非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沒有野心。因此我們還得要非常謹慎、認真地看待它。”
      據說,2009年,益海曾給國家糧食局和黑龍江省政府寫了一封信,明確提出,水稻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可使每噸水稻增值800多元,如果益海的產業模式能在黑龍江推廣,僅水稻一項就可增加產值130多億元。
      “這封信轉給我們之后,我們也就清楚了益海要在全省主產區布局的想法。”路宏民說。據路分析,現在,益海是剛把腳插進來,先布點,等到它開始走的時候,國內企業就跟不上了。如果益海嘉里在黑龍江省內有5個工廠,它的資金和杠桿優勢就能顯現出來。盡管外資企業不能出口糧食,但如果一個企業掌握一個行業20%,它就有價格話語權。糧食,不可能出口,但賺的錢是可以匯出的。外資企業本來就資金雄厚,前幾年它要真的開始主動出高價收糧,相對控制之后再行低價策略,到那時,北大荒的糧源優勢將會被沖擊。
      今年6月,黑龍江省公布了規劃期為2009—2012年,可順延到2015年的《稻米加工園區建設發展規劃》。全省將建設、整合和拓展20個稻米加工園區。截至9月,黑龍江政府已經批準了7個,其中北大荒集團有3個,外資就益海1家,其它地方國有加工企業3個。
      從政府對外資謹慎的審批態度來看,中國糧食產業中央與地方、內資與外資力量的競爭消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天之香    時間: 2010-11-23 20:56
    謝謝樓主  分享
    作者: 天之香    時間: 2010-11-23 20:56
    謝謝樓主  分享
    作者: 天之香    時間: 2010-11-23 20:56
    謝謝樓主  分享
    作者: 天之香    時間: 2010-11-23 20:56
    謝謝樓主  分享
    作者: 天之香    時間: 2010-11-23 20:56
    謝謝樓主  分享
    作者: 天之香    時間: 2010-11-23 20:56
    謝謝樓主  分享
    作者: 阿文哥    時間: 2010-11-23 21:51
    好經典的帖子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界首市| 宁南县| 贡觉县| 大冶市| 马龙县| 邵东县| 丽水市| 报价| 磴口县| 黄陵县| 防城港市| 云安县| 永修县| 泰和县| 喜德县| 全椒县| 大田县| 五台县| 宁城县| 洛宁县| 樟树市| 东莞市| 莱州市| 吉首市| 舟曲县| 东城区| 辽中县| 南开区| 阜南县| 蓝山县| 东安县| 资溪县| 民乐县| 武宣县| 承德县| 浦江县| 苍南县| 景谷| 景泰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