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影響飼料安全的因素及其解決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superfisherliu
時間:
2010-11-20 01:45
標題:
影響飼料安全的因素及其解決方法
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和影響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研究提高產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產品的安全性與飼料的安全性有著密切的關系。近幾年來,從瘋牛病、禽流感到二惡英(dioxin),由飼料安全問題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因此,飼料安全即食品安全的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共識。飼料安全是指飼料中不含有對飼養動物和環境造成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含有但不會通過產品和環境轉移而危害人類健康。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包括有毒金屬及其化合物、藥物殘留、有害微生物及過量的添加劑等。本文在分析影響我國飼料安全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我國飼料安全問題的幾種方法。
一、影響飼料安全的因素
影響飼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個方面。人為因素主要指為達到某種目的(如促進養殖生物生長或預防病害),人為地往飼料中添加某些有毒有害藥物。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地球化學因素或工農業造成的環境污染而使飼料原料帶有有害物質,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質。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 濫用違禁藥物或不按規定使用藥物添加劑 我國農業部于1997年9月發布了《允許作飼料藥物添加劑的獸藥品種及使用規定》,規定了30種飼料藥物添加劑的適用動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停藥期、注意事項和配伍禁忌;1998年發布了《關于嚴禁非法使用獸藥的通知》,緊隨其后又發布了一些更為具體的禁用藥物品種(如己烯雌酚、鹽酸克倫特羅等)的通知,強調嚴禁在飼料及飼料產品中添加未經農業部批準使用的獸藥品種,嚴禁非法使用獸藥,這些違禁藥品包括影響生殖的雌激素、具有激素樣作用的物質、催眠鎮靜劑、腎上腺激動劑等。但實際生產中,有些飼料廠不按規定執行,仍在使用一些已禁用的抗菌藥或抗生素。動物養殖過分依賴于抗生素等藥物,產生了許多問題,如動物飼用抗生素后導致藥物殘留,引起耐藥菌株擴散,對動物、人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引起動物菌群失調,抑制動物的免疫力,繼發二次感染。同時使用的大量藥物通過食物鏈被人體吸收,產生致癌、致畸形、致突變。目前,有研究發現可在人類和家禽之間傳播的耐藥質粒存在。此外,一些飼料加工廠為了追求商業利潤,大量使用激素、違禁藥品(如瘦肉精)和其它藥物添加劑,這些物質殘留在產品內,經食物鏈進入人體,也會導致人類的一系列疾病(如兒童早熟,成人肥胖)。例如,2003年順德市發生了100余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經醫院檢查是飼料廠家在豬飼料中超量添加瘦肉精,豬攝食這樣的飼料后,蓄積在體內,人食用后導致食物中毒。
2. 過量添加微量元素 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是必要的,日糧供給不足或缺乏會導致缺乏癥和生化變化。然而,近幾年的科學研究發現,如果飼料中過量添加某種或某幾種元素,將會促進動物的生長,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最常見的是在飼料中添加過量的銅(常常達到250mg/kg)、鋅(達3000mg/kg)或砷制劑(如阿散酸)。然而,飼料中過量銅鋅的使用,可以引起養殖生物中毒。銅容易在肝中聚集,人食入銅鋅殘留量高的豬肝可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大量銅、鋅隨糞便排出,嚴重污染了環境。砷化物在腸道具有抗生素作用,能提高增重和改進飼料利用率,同時砷也是一種必需元素,因此飼料生產廠家也使用砷制劑。然而,砷的吸收率低,通過糞尿排放到農田、河流,嚴重污染環境,同時,它們還富集在植物,特別是水生生物(魚類、貝介類)中,最后轉移到人類食物鏈中,危害人類健康。砷制劑引起的深層次污染影響已發展到分子生態污染,如引起蛋白質、DNA、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生態紊亂,進而使動物和人類發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
3. 環境污染物對飼料原料的污染 受飼料原料產地的地質化學條件或人類活動造成的“三廢”污染以及農藥、化肥大量使用的影響,飼料原料有時含有對生物有害的過量的無機污染物如鉛、鎘、汞等重金屬元素及氟、砷和硒等非金屬元素,有時也含有一些有機污染物如N-亞硝基化合物(N-亞硝胺及N-亞硝酰胺)、多環芳烴類化合物、二惡英、多氯聯苯等化合物,這些污染物都具有在環境、飼料和食物鏈中富集、難分解、毒性強等特點,對飼料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威脅極大。隨著今后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新資源、新材料的開發,還可能出現新的污染物,加上人類環境有持續惡化的趨勢,因而飼料或食品成分中的環境污染物可能有增無減,對此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4. 飼料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 很多飼料成分中含有一些天然有毒有害物質,如生物堿、硫代葡萄糖甙、皂甙、棉酚、有毒蛋白、蛋白酶抑制劑、甲狀腺致腫因子、有毒硝基化合物等;有些動物性飼料中含有組胺、抗硫胺素(魚蝦及貝類)、抗生素(生雞蛋青)、肌胃糜爛素(劣質魚粉)等。飼料中含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將影響魚蝦的生長與健康。如棉籽餅粕中含有棉酚色素及其衍生物,其中游離棉酚毒性最大,是一種嗜細胞性、血管和神經性毒物,并且棉酚還可以通過肉、乳蛋等畜產品轉移給人類,從而危害人類健康。菜子餅粕中硫葡萄糖苷降解產物可損害肝臟、消化道、腦垂體并引起甲狀腺腫大。生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皂角素、血細胞凝集素、甲狀腺腫誘發因子等有毒有害物質,影響消化和出現貧血。
5. 飼料霉變或被致病微生物污染 飼料中的病源微生物是指飼料原料、半成品、成品中存在的或污染的,可引起飼料變質并直接影響動物健康、間接影響人類健康的生物,包括致病性細菌(如沙門氏細菌、大腸桿菌)、各種霉菌(如曲霉屬、青霉屬、鐮刀菌屬、枝孢霉屬等)及其毒素、病毒、昆蟲及寄生蟲等。這主要是由于飼料及其原料在運輸、貯存、加工及銷售過程中,由于保管不善或貯存時間過長等因素引起的。此外,動物性原料肉粉、骨粉和魚粉經常污染有沙門氏菌。動物攝入被這些有害微生物污染的飼料后,在肝、腎、肌肉中可檢出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因而可能造成動物性食品的污染。飼料是很多致病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的重要傳播途徑。無數事實證明,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排泄物、水、空氣等污染飼料,這些被污染的飼料進入生物體內后可通過其產品轉移、傳播、危害人類健康。如英國發生的瘋牛病,是由于動物攝入被該病毒污染的飼料而感染。
6.轉基因飼料原料引發的食品安全性問題 這是一個目前還存在廣泛爭議、沒有定論的問題,但它確實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用轉基因原料生產出來的飼料飼養出來的動物是否會產生遺傳污染;這樣的動物性食品是否與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無顯著差異;轉基因食品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會產生過敏;對生態安全性的影響怎樣等。目前已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了高油、高賴氨酸玉米、“雙低”油菜、高蛋氨酸大豆,無色素腺體棉花等,它們中的一部分已被用作飼料原料。這些原料與自然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相比,具有營養價值高的特點,但在尚未完全了解其安全性之前,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審慎。據統計,目前我國進口的美國玉米、大豆很大一部分是轉基作物。
二、解決方法
針對以上我國飼料安全問題的現狀,擬提出解決辦法如下。
1.加強飼料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和病源微生物的檢測 目前,我國飼料標準體系建設嚴重滯后,所涉及的指標很不健全,特別是---飼料產品中許多違禁藥物的檢測標準沒有制定,衛生標準很不完善,而且,對這些物質的檢測,受我國飼料質量檢測機構的儀器設備條件和檢測方法所限,影響了監督檢測的法律效力。這就要求檢測部門,針對原料中不同的有害物質,建立不同的有科學依據的檢測方法。加強對飼料或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經檢測不合格的飼料禁止用于養殖生產,不合格的原料禁止用于飼料加工,這是關系到飼料工業和養殖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2. 加大科研投入,確定養殖生物的營養需要量和安全限量,禁止過量添加 目前,我國魚蝦營養的基礎研究還很薄弱,絕大部分營養需求量都是引用國外的研究成果,缺少系統性的研究,因而缺少制訂標準的依據。一般而言,養殖生物的種類、年齡和生理狀態不同,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不同,因而要求的飼料配方也不一樣。飼料中各種營養素的含量應能滿足需要又相互平衡,且不含其它不需要的成分或雖有但未超過動物承受能力。飼料中營養素安全限量的確定首先要考慮是否對水產養殖動物的生長造成危害。但是一些重金屬元素或其化合物,它們能在生物體內富集,且水產動物對它們的耐受性可能較強,飼料中雖已達到某一濃度,其生命活動未受或較少受影響,因此,這些物質安全限量的確定應當以食品衛生標準的限量為飼料中的安全限量。
3. 建立完備的飼料法律法規體系,強化飼料品質監控系統 我國現行的飼料標準是參照國際標準加以制定的,而由于中外情況有差別,國外的一些標準并不一定完全適應我國。因此,根據我國國情,盡快制定與之適應的法律、法規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應組織專家,并委托有關部門,對當前我國飼料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調研,也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吸取國外的經驗教訓,本著與國際接軌的準則,對我國現有的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和補充,建立我國的、也適應WTO成員國間游戲規則的法律法規,作為我國提高飼料品質生產的依據,為我國飼料工業走出國門提供法律和技術保障。
進一步強化我國飼料品質監控系統,建立國家、省級及省級以下的系統監督檢測機構網絡,并給予充分的技術(需要精密的儀器設備)和資金支持。依法對飼料廠家、企業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樣監督檢測,不準生產有害產品,不準有害產品在市場上流通,對違法者要嚴厲處罰。樹立只有飼料安全才能確保食品安全的觀念。從動物食品的產出過程來看,其質量和安全性要受到飼料的組成、動物的健康、養殖場的環境衛生、加工及產品的貯存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飼料是這一環節的主要源頭,飼料生產的安全控制措施是產出安全產品的關鍵環節。
4. 飼料廠加強法律意識、飼料安全意識,嚴格控制飼料質量 飼料廠是飼料生產的主體,各企業要組織員工認真學習《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在生產飼料時,要嚴格按飼料衛生標準執行,嚴格控制有害藥物和添加劑的使用,加強質量監督檢測,絕對不能使用任何違禁藥物,嚴把原料入庫關,不符合安全飼料生產的原料禁止入廠;企業每批次產品必須檢驗,不合格產品嚴禁出廠;對違規產品加強處理力度;已查處的違規產品,必須完全處理,不得在市場上流通。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為預防各種有毒金屬元素的污染,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對直接接觸飼料的容器、器械、導管及工藝中加入的添加劑中的有毒元素加以限制。對于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如豆粕、菜籽粕等),為降低飼料中的這些有機有毒有害成分,必須培育并推廣相應的無毒或低毒品種,不斷改進餅粕等原料的加工工藝以降低有害成分殘留。
5. 建立HACCP質量管理模式,從各個環節確保安全飼料的生產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是國際上公認的食品安全衛生保證體系。它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涵蓋整個生產步驟、加工、進料、產品和在關鍵控制點的數量。HACCP管理是飼料質量生產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飼料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措施,其作用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目前,已有日本、歐盟、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采用了該體系。根據我國飼料行業的實情,制訂與之相適應的HACCP管理模式,從各個環節確保飼料安全,是飼料行業行政管理部門對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全過程實施安全監管,規范飼料生產,保證飼料質量,確保飼料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科學和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國水產品總量已經供大于求,國內市場已相對飽和,而在國際市場,我國水產品將面臨安全、衛生、健康、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嚴格要求,已經形成了難以逾越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成為我國水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障礙。因此,加強這方面的科研投入,組織有關部門協同攻關,生產出安全環保的優質飼料,是形勢所迫。我國正在實施“飼料安全”工程(包括飼料質量監測體系、飼料安全評價體系、飼料安全監測預報網絡中心站三個部分),農業部正在組織實施“無公害食品”的行動計劃,國家“十五”科技攻關也將解決飼料安全評價和檢測技術,建立安全飼料(預混料、濃縮飼料、配合飼料)生產的技術規范等。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些措施的實行,我國飼料的永久安全性問題將得到完全解決。
作者:
朱開山
時間:
2010-11-20 09:06
挺全面.學習了.............
作者:
yingang11125_74
時間:
2010-11-20 09:28
但現在部分廠家為了利益仍在使用違禁品
作者:
llx9487
時間:
2010-12-8 10:40
不正常中的正常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
历史
|
清新县
|
逊克县
|
白山市
|
青阳县
|
汽车
|
奉化市
|
汝南县
|
安平县
|
鹤峰县
|
土默特左旗
|
本溪
|
荣昌县
|
彭州市
|
平阴县
|
买车
|
辉县市
|
通化县
|
阿坝
|
上虞市
|
崇信县
|
定安县
|
天镇县
|
常州市
|
凤城市
|
江都市
|
全州县
|
茌平县
|
青海省
|
会理县
|
桐乡市
|
娄底市
|
榆中县
|
郸城县
|
桓台县
|
巴中市
|
灵宝市
|
石阡县
|
外汇
|
贵德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