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早期仔豬斷奶后常見問題及對策 [打印本頁]
作者: 曹志誠 時間: 2010-11-18 19:35
標題: 早期仔豬斷奶后常見問題及對策
隨著養豬業的迅速發展,仔豬的早期斷奶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豬疾病越來越復雜的今天,仔豬的早期斷奶使某些傳染病由母豬傳染到仔豬的機會大大減少。所以仔豬的提早斷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實踐證明:仔豬提早斷奶,對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提高母豬的產仔數、減少母豬病原傳給仔豬和提高仔豬的健康狀況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因仔豬的自身因素、應激因素和營養及管理等因素,往往造成仔豬斷奶后生理機能紊亂,對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重者會對仔豬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引起死亡。仔豬斷奶后最常見的問題是生長停滯、腹瀉和水腫病,現就其臨床表現、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加以淺述。
一、臨床表現:
1、生長停滯
斷奶仔豬由于斷奶應激,斷奶后的幾天內食欲較差,采食量較少甚至拒食,造成仔豬體重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仔豬表現為消瘦,皮毛粗亂,行走不穩。往往需要一周后仔豬體重才會重新增加。仔豬斷奶后的生長停滯對仔豬后期的生長發育會造成嚴重影響。有資料報道,斷奶后仔豬體重每掉膘0.5千克,達到上市體重標準的時間就會延長3~4天。
2 、腹瀉
斷奶后仔豬常常會發生腹瀉,給仔豬生長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病死率可達10%~20%,高的可達40%以上。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排黃綠色稀糞,含未消化食物殘渣,有的食欲減退或不食,直腸溫度正常,嚴重者耳部發紺,最后導致脫水死亡。
3 、水腫病
仔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產生的神經毒素和致水腫毒素引起的,多發于斷奶后第二周,發病率一般為5%~50%,死亡率幾乎可達80%以上。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頭部水腫,共濟失調,眼瞼腫脹,驚厥和麻痹,發病后數小時或幾天內死亡。剖檢以腸系膜、胃大彎和賁門水腫為特征。
二、發病原因
1、 應激因素
(1)、 心理應激。仔豬斷奶后母仔分離,對母豬失去依賴,仔豬思母心切,在圈內不停地哼叫和走動,驚恐不安。
(2)、 營養應激。仔豬斷奶后從母乳喂養轉向飼喂干飼料,使仔豬通過母乳獲得營養和被動免疫的途徑中斷,由于其生物特點,又不能及時適應新飼料,致使仔豬攝取營養減少和抗病力下降。
(3)環境應激。仔豬從分娩欄轉到保育欄,因抓取、運轉、合群、環境改變、溫度和濕度的差別、喂養方式的不同,致使仔豬暫時不能適應新環境而發病。
2、生理因素
(1) 早期斷奶仔豬免疫系統還不健全,斷奶應激又可造成免疫抑制,使抗病力下降。另外,飼料中的抗原也能導致仔豬免疫力下降。
(2) 仔豬消化道發育尚不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對飼料消化不充分。新生仔豬本身能分泌消化母乳的各種消化酶,而且乳糖酶含量很高。并可分泌足夠的脂酶和蛋白酶消化母乳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但其它酶的分泌量及活性則很低。另外,早期斷奶應激使正常的消化酶分泌受到抑制。因此,選擇仔豬補料的原料時,應特別注意原料的可消化性。而加入酶制劑,則無疑會緩解此時仔豬體內酶源缺乏的狀況。(3)胃酸分泌不足,胃內pH值低于4時才有利于蛋白質消化,抑制大多數病原菌。仔豬吮乳可獲得大量乳糖,乳糖可被分解為乳酸,彌補胃酸不足。而固體飼料中乳酸較少或沒有,使胃內pH值升高,抑制了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同時,pH值升高利于大腸桿菌的繁殖,致使腸道菌群失衡。
(4)免疫力低:初生仔豬可通過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從而獲得母源抗體,產生被動免疫;3周齡后,母源抗體下降。而斷奶應激則會同時降低循環抗體的水平,抑制細胞免疫的能力。為了避免在此時期發生腹瀉等疾病,可以在日糧中加入富含免疫球蛋白的血漿蛋白粉及抗菌藥物。
(5)飼料抗原物質的影響:日糧中具有抗原活性成分的蛋白質及多糖等可能引起仔豬過敏反應,從而損傷仔豬的腸道組織,其一方面會導致麥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數量和活性下降,另一方面使病原微生物容易在被損傷的腸道中大量繁殖,以致仔豬發生營養性和病原性的腹瀉。所以,在配制此時期的仔豬日糧時,可以采用經過膨化工藝的植物性蛋白等原料進行調質處理,并在飼料調配中適當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從而去除飼料中的抗原物質,減少仔豬腹瀉的發生,幫助仔豬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
三、 防治措施
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飼養環境,豬場必須做到:(1)養豬的各生產階段實行全進全出制,避免將不同日齡的豬只混群飼養,從而減少接觸感染病原的機會。(2)建立豬場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將消毒衛生工作貫穿于養豬生產的全過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豬場內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機會,減少或杜絕豬群繼發感染的機率。(3)做好豬瘟、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氣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提高豬群整體的免疫水平,減少呼吸道病原體的繼發感染,增強肺部的抵抗力。(4)采取完善的藥物預防方案,控制整個豬群對細菌性疾病繼發感染的機會。(5)根據仔豬斷奶前后的生理特點,為其提供優質飼料,并添加酶制劑、活菌、酸制劑等。
1 、營養調控:
(1) 配制全價日糧,適當降低蛋白質水平。蛋白質水平以18%為宜,一般不要超過20%。盡量多用優質動物蛋白質飼料,降低植物性蛋白質飼料的用量,少用或不用菜粕、棉粕等雜粕。(2) 確保飼料的營養性和適口性,配制含乳制品等優質原料的仔豬飼料。可添加5%~10%的乳清粉、3%~10%的脫脂奶粉、2%~5%的噴霧干燥血漿蛋白粉、5%~10%的優質魚粉、5%~10%的葡萄糖、2%的油脂等。
2、 添加飼料添加劑:
(1) 酶制劑的應用,可彌補消化酶的不足,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2) 酸制劑的應用,可降低胃內pH值,增強胃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常用的有檸檬酸、延胡索酸和復合酸制劑,添加量為1%~2%。(3) 益生菌的應用,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菌等益生菌,能在仔豬腸道內大量繁殖而抑制病原菌生長。但應注意不要同抗菌藥物同時應用。(4)抗菌促生長劑的應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能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但要注意用藥量和停藥期。(5) 微量元素的應用,飼料添加微量元素不但可補充必須微量元素,如銅、鋅、砷等元素,還有抗菌促生長的作用。(6)免疫增強劑的應用,如仔豬的免疫球蛋白、卵黃抗體的應用,增強了仔豬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3、飼養管理:
(1) 早期補鐵,仔豬出生后三天和十天,分別給仔豬注射遠征血旺1ml/頭,鐵元素在豬的微量元素營養需求中,應該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份之一,參與氧和二氧化碳的運輸;鐵是乙酰輔酶A、過氧化物酶、單胺氧化酶等多種酶的活性必須的成分,它們參與了體內的重要生物化學過程,營養物質通過生物氧化而獲得能量。含鐵酶單胺氧化酶等在組織內起著分解代謝廢物的解毒作用和殺菌的機能。缺鐵時淋巴細胞的DNA合成受到影響,體內抗體的產生受到抑制,淋巴細胞就失去了對特異抗原的敏感性,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下降。白細胞或奶中的乳鐵蛋白能夠將腸道內游離的鐵離子結合成復合物,以便于乳酸桿菌的利用,從而抑制了大腸桿菌的作用,能夠很好地預防新生動物尤其是仔豬的腹瀉。 (2) 仔豬應早期補料,進行逐步斷奶,飼料當中加入遠征格瑞特等微生態制劑,調整仔豬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繁殖,減少腸道有害毒素的分泌,格瑞特是集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絲蘭提取物、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于一體的功能產品,可彌補仔豬體內消化酶的不足,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胃內pH值,增強胃蛋白酶的活性,減少腸道內毒素的形成。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可早期在仔豬腸道定植,有效抑制腸道病原菌的繁殖,促進仔豬順利渡過斷奶過度期。本品使用方便,直接拌于飼料即可,100-150g/1000kg飼料,投入低,收效高。斷奶時最好采取移母留仔的辦法。(3)斷奶后要注意保溫,控制室溫在20℃~25℃,保持豬舍干燥,保證良好的衛生狀況,防止賊風襲入。(4) 適當限飼,仔豬攝入自由采飼量的85%就能充分生長,過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降低飼料利用率,導致腹瀉
。(5) 藥物保健,仔豬出生后配合三針保健程序,在一日齡、七日齡、二十一日齡分別注射奧克米先0.5ml、1ml、1.5ml,對病情嚴重不能飲水者,要及時進行強心和輸液,同時注射仔豬止痢王0.1ml/kg體重。斷奶前一周,也可在飼料當中加入賽富龍、氟尼康和黃芪多糖,每噸飼料添加200-250克,可促進仔豬順利斷奶,減少斷奶性腹瀉以及呼吸系統綜合癥的發生。
作者: drj 時間: 2010-11-18 19:51
你篇教科書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手游|
大理市|
阿克陶县|
弋阳县|
栾城县|
新丰县|
清丰县|
龙山县|
阿克陶县|
兴城市|
汝阳县|
余干县|
德清县|
太仆寺旗|
文安县|
陆河县|
乌兰察布市|
枞阳县|
黔西县|
临江市|
光山县|
扶风县|
南陵县|
泰来县|
突泉县|
鄂尔多斯市|
习水县|
吉首市|
阿拉尔市|
通化市|
廊坊市|
汉源县|
平昌县|
壶关县|
施甸县|
和田县|
汶上县|
济源市|
周至县|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