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牧草種子播種前的處理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091202    時間: 2010-11-11 19:16
    標題: 牧草種子播種前的處理方法
      牧草因品種的差異,播前進行處理有利于種子的萌發,保證播種質量。
      一、豆科牧草種子的硬實處理和根瘤菌的接種。許多豆科牧草種子的種皮都具有一層排列緊密長柱狀的馬氏細胞,水分不易滲入,阻礙了吸水膨脹萌發。苜蓿的硬實率為10%,草木樨為39%。因此,在播種豆科牧草前,應對硬實種子進行處理。
      處理方法有三:一是擦破種皮。可以用碾子碾壓或用碾壓機處理,也可以將豆科牧草種子與一定數量的碎石、沙礫混合后放于攪拌震蕩器進行攪拌震蕩,直到種子表面粗糙起毛,但以不壓壞種子為宜。
      二是變溫浸種。一般在土壤濕潤或灌溉良好的地方可以采用,通常是用熱水將種子浸泡一晝夜后撈出,白天放太陽下曝曬,夜間轉至涼爽處,并經常加一些水保持種子濕潤,當大部分種子有膨脹時,就可據墑播種。
      三是酸處理。將種子中加入硫酸或鹽酸并與種子攪拌均勻,當種皮出現裂紋時,將種子放入流水中清洗干凈,略加晾曬便可播種。豆科牧草能與根瘤菌共同固氮,但是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與土壤中的根瘤菌數量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新墾土地上首次種植豆科牧草,在同一地塊上再次種植同一種豆科牧草或者在過分干旱而酸度又高的地塊上種植豆科牧草,都要經過接種根瘤菌來增加根瘤數量,以提高豆科牧草的產量和品質。
      豆科牧草接種根瘤菌時,首先要根據牧草的品種確定根瘤菌的種類,其次要掌握科學的接種方法。接種方法目前在實踐中應用較多的有三種:干瘤法、鮮瘤法和菌劑拌種法。
      干瘤法:就是選取盛花期豆科牧草根部,用水沖洗,放在避風、陰暗、涼爽、不易陽光照射的地方使其慢慢陰干,在牧草播種前將其磨碎拌種。
      鮮瘤法:就是將根瘤菌或磨碎的干根用少量水稀釋后與蒸煮過的泥土混拌,在20度~25度的條件下培養3天~5天,將這種菌劑與待播種子混拌。
      根瘤菌劑拌種:就是將根瘤菌制成品按照說明配成菌液噴灑到種子上,用根瘤菌劑拌種的標準比例是每一千克種子拌5克菌劑。在接種根瘤菌時,要做到不與農藥一起拌種,不在太陽直射下接種,已拌種根瘤菌的種子不與生石灰或大量濃厚肥料接觸,以免殺傷根瘤菌,接種同族根瘤菌有效而不同族相互接種無效。
      二、禾本科牧草的去芒。一些禾本科牧草的種子常常有芒、穎片等附屬物。這些附屬物在收獲和加工過程中不易除掉。為保證種子的播種質量以及干燥和清選等工作的順利進行,應對種子進行去芒處理。去芒可以采用去芒機或用環形鎮壓器壓后篩選。
      三、其他科牧草的催芽。無論是蓼科還是菊科牧草在播種前一般都要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浸泡在溫水中一段時間,水的溫度和浸泡時間長短可根據種子的特點來確定。如串葉松香種子在播前應用30度的水浸泡12小時,然后再進行播種;魯梅克斯在播前要將種子用布包好放入40度的水中浸泡6小時~8小時,撈出后晾曬在25度~28度的環境中催芽15小時~20小時,約有70%~80%的種子胚胎破殼時再進行播種。在墑情好的條件下,可進行直播。
      四、種子消毒:用50倍稀釋的福爾馬林浸泡苜蓿種子,可預防苜蓿輪紋病的發生.


    作者: 村民    時間: 2010-11-12 17:36
    :qinang:!3:關注
    作者: 高原雪狼    時間: 2010-12-10 18:24
    xiexie!很好。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兴义市| 台南县| 潮州市| 始兴县| 成都市| 辉县市| 双鸭山市| 桐城市| 库尔勒市| 垦利县| 武平县| 通城县| 新宁县| 文山县| 苍溪县| 沙田区| 诸城市| 岳阳市| 苗栗县| 和平县| 武鸣县| 咸阳市| 石首市| 墨竹工卡县| 贵南县| 颍上县| 冕宁县| 房山区| 任丘市| 磐安县| 扬州市| 买车| 汨罗市| 庆安县| 姜堰市| 榆林市| 新昌县| 紫阳县| 乌恰县|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