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日本分體吸蟲病
[打印本頁]
作者:
cmj550208801
時間:
2010-11-8 19:49
標題:
日本分體吸蟲病
日本分體吸蟲病俗稱血吸蟲病,由分體科(Schistosomatidae)的日本分體吸蟲(Schistosoma japanica)寄生于人和家畜及野生動物的門靜脈及腸系膜靜脈內引起的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主要危害人與耕牛,近年來陸續有關豬的血吸蟲病報道,部分地區感染率還相當高,危害嚴重,劉元良等(1989)報告一個疫區的豬感染率23.4%,萬振國(1986)報告豬糞檢陽性率8.1%。1986年,江蘇江寧新生洲豬燒糞檢陽性率,肥育豬為60%,成年母豬為66.7%。1979年,安徽貴池食品公司的仔豬成批感染發病,死亡率高達90%以上,架子豬生長停滯,變成“大肚子豬”、“老頭豬”和僵豬,懷孕母豬發生流產和死胎。本病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我國流行于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12個省、市。
診斷要點
流行特點
日本分體吸蟲的發育需要中間宿主釘螺,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鉆入釘螺,經發育后逸出尾蚴,經皮膚鉆入或隨飲水經粘膜進入宿主體內,約35天發育為成蟲。因此,散養豬感染率很高,圈養豬很少感染。一般釘螺陽性率高的地區,人、畜感染率也高;凡有病人及陽性釘螺的地區,則一定有病牛,也都會有豬體的感染,仔豬急性感染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架子豬和成年豬死亡率低,且豬對血吸蟲病,與水牛一樣有自愈現象。在眾多的易感家畜中,以牛、羊為主,豬、犬次之。
臨診癥狀
急性感染時突然發病,體溫上升觀察家40.5~41.0度,精神萎頓,被毛粗亂,食欲減少或廢絕,糞便干燥,帶有血絲和血塊,經1周后體溫下降至37度左右,出現寒顫、鉆草現象,個別豬有共濟失調和神經癥狀。幼齡豬感染后表現長時間發熱,體溫40度左右,排稀糞,糞中混有大量鮮紅色血液,并帶粘液和泡沫,充滿腐敗氣味,食欲廢絕,全身貧血,最后衰竭死亡,懷孕母豬常發生流產和死胎。部分仔豬和架子豬、成年豬若無繼發感染多轉為慢性,病豬常有食欲,但仍十分消瘦,貧血嚴重,架子豬生長停滯,發育不良,個別有拱土和異嗜現象,有的腹圍膨大,充滿腹水,逐漸衰竭而死。輕度感染者癥狀輕微或不很明顯,但生長較慢。
病理變化
寄生蟲學檢查:包括檢查糞便蟲卵,或將蟲卵孵化為毛蚴,剖檢病死動物檢出成蟲,以及檢查肝臟、直腸組織中蟲卵結節等方法。其中糞便毛蚴孵化法最常用,是血吸蟲病診斷的主要手段,實踐證明檢出率較高,也較可靠。經試驗觀察表明,豬糞孵化樣品宜在第3、6、9h各觀察1次,糞樣用量每頭豬應不少于20g。毛蚴往往在距水面3~4cm的范圍內活動,多呈與水面平行或斜向作迅速直線運動,灰白色,折光性強,梨形,觀察時應光線應足,并襯以黑色背景。注意與草履蟲相區別。日本血吸蟲蟲體線狀,雌雄異體,成熟后均為雌雄合抱狀態,雌蟲居于雄蟲的抱雌溝內,雄蟲粗短,長12~20mm,灰白色,常向腹面彎曲呈鐮刀狀,雌蟲細長,長15~26mm,灰褐色。蟲卵橢圓形,淡黃色,大小70~100mm乘以50~60mm,無卵蓋,側面有小刺,內含毛蚴。
免疫學檢查:方法很多。根據準確、簡便、快速的要求。目前動物血吸蟲病的免疫診斷方法主要用環卵沉淀試驗,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作為過篩輔助性診斷。
防治措施
治療
吡喹酮,40mg/kg體重,一次口服,減蟲率為12%,減雌率達93%,這劑量可能還偏低,但在流行病學上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劉躍興等,1991)。
免疫預防
各國學者都在致力于研制一種有效的血吸蟲疫苗,并取得一定的進展。
作者:
liaohong
時間:
2010-12-6 08:38
又漲見識了,感謝樓主分享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
镇平县
|
龙江县
|
玛曲县
|
南丹县
|
高清
|
沂南县
|
攀枝花市
|
山阴县
|
铜川市
|
叶城县
|
泰兴市
|
英德市
|
嵊泗县
|
共和县
|
大悟县
|
哈尔滨市
|
理塘县
|
金门县
|
永顺县
|
台南市
|
辉南县
|
扬中市
|
新郑市
|
大余县
|
桂阳县
|
桑植县
|
平阳县
|
讷河市
|
莫力
|
卢氏县
|
霸州市
|
中牟县
|
固原市
|
桦川县
|
绥江县
|
六安市
|
阆中市
|
万源市
|
罗城
|
木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