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從個人體驗看撤換魯迅文章 [打印本頁]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0-9-9 09:21
    標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從個人體驗看撤換魯迅文章
      魯迅的文章好,這是沒說的,深度,廣度,幽默,嚴厲----最最重要的是,魯迅文章流露出的廟堂氣!
      這廟堂氣,居然不是從學漢賦的四六文,更不是從學《左傳》的文言散文中,正襟危坐的散發,而是在諷刺,在調侃,在謾罵中散發的----廟堂氣,說白了,就是“正統氣”,就是“《尚書》氣”-----把他的文章和別人比---不用說后人,就是同時代的林語堂,號稱“腳踩東西文化”的梁實秋,也不能相比,更不用說娘娘腔徐志摩,郭沫若郭老之徒。拿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老獸醫和剛畢業的學生,您就是正兒八經穿著白大褂往哪兒一站,那驢也不怕你---老獸醫穿著背心,往期一走,那病驢就哆嗦----這就是魯迅的廟堂氣----就如同老獸醫面對病驢的殺氣----那不是在白大褂上散發的,是在大背心的里面,在人身上,在靈魂上,散發的。
      所以,大才子郁達夫說:“學習中國文化,沒有捷徑,有之,就是一部《魯迅全集》。”
      那是20世紀的事了。
      到了21世紀初,季羨林說,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要“古今貫通,東西貫通”,這還不夠,還要“文理貫通”----這難道不是要我們拿魯迅做楷模嗎?
      這就是魯迅的地位,魯迅對文化的影響----庶幾可以和魯迅比肩者,概胡適之哉?
      所以,教材撤換魯迅文章,我不反對----本來比重就很大,如果撤掉部分魯迅文章,換成胡適之的,豈不是把5.4精神,表現得更全面嗎?不也更能夠和傳統聯系上嗎?
      要知道,魯迅,胡適,都是學貫古今中外的----而且,更重要的,他兩觀點不同----多么難得?
      但是,不是,收錄的,并不是胡適之的文章。
      當然,你也可以說新文章也很好,不過,您把菜譜上的水煮大螃蟹給撤了,換成麻辣小龍蝦,雖然也好吃,但能讓食客滿意嗎?
      更何況,孩子是“食客”那么簡單嗎?那是祖國的未來!
      所以,剛開始,我對替換魯迅作品,深表不解----不過仔細一想,呵呵,卻深深為提出替換魯迅文章的人叫好!
      那是真正知道中國教育癥結的人,那是大賢人----其實魯迅文章,早就該換了,早就該去掉----不去掉,就不足以保留魯迅精神,不去掉,就不足以傳承5.4精神----中國的大學就要完,中國的青年就要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正統的白話文,就要完!
      就這么嚴肅!
      下面,我從自己的體驗和對同事,同學的調查,給大家表明,撤掉魯迅文章,是多么的明智!
      為了祖國,為了下一代呀!
      為什么這么說?
      呵呵,您回憶一下,大伙兒都回憶一下,您讀魯迅,是因為課本嗎?----實話實說,我讀魯迅,是經歷了梁實秋,徐志摩,郁達夫,朱自清等等,甚至柳亞子,張伯駒之后,才如獲至寶的開始的----課本上的魯迅,早就讓我反感了。
      甭說課本上的魯迅,或者,何止僅僅一個魯迅,課本上的哪個作者,我們不反感?
      毫無體系的編排,價值混亂的收錄----整個目錄,就明顯看得出,是一群人扯皮的結果---喜歡看課本,能學好古文嗎?能學好現代文嗎?----哪一個稍微有點文筆的哥們,是看中學語文教材出身?
      把魯迅撤出教材是對的,不如此,不足以保護魯迅----還是讓孩子們,在課外讀物中看魯迅吧。
      真是英明的決策。
    作者: 龍城飛將    時間: 2010-9-9 09:33
    寫的過癮,是不應該撤的。不過聽說只是換了換,不是全部拿掉了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0-9-9 09:38
    問題是換誰的?

    換誰的作品,可以代替魯迅---從文化成就上講,可能,除了胡適之,也就只能換古人的了----不過很遺憾,古人不寫白話文。

    確實是麻辣小龍蝦換掉了大螃蟹。

    不過,好在課本在語文教學中的權威性并不高----誰知幸還是不幸----這真是“福兮禍兮”呀。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0-9-9 09:41
    那是亙古的流傳,到了魯迅身上,表現的形式是嬉笑怒罵,然而精神一致
    作者: 260174134    時間: 2010-9-9 12:01
    面對社會現狀痛心疾首的魯迅用嬉笑怒罵的投槍、匕首刺痛國人,實為民吶、為國喊。這種酣暢淋漓的訴求方式不應該是學生詬病社會的模版。我想這可能是黨對教育部指出的精神文明方向吧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0-9-9 14:05
    樓上說的精辟!

    魯迅是和李宗吾同時代的人,兩個人鞭辟社會的手法雖然有差別,但技法的實質是一樣的----就是諷刺。

    雖然“暢快淋漓”,卻的確不是現在的“模板”了。現在那種方法也不能“刺痛國人”了-----用李宗吾和魯迅 的方法,遠沒有什么作用了----學了沒用,學他干嘛?

    倒是李敖,估計快被收錄入課本了。

    [ts]葉赫娜蘭.孤城 于 2010-9-9 14:06 補充以下內容[/ts]

    (詳見《國色朝酗酒,天香夜染衣》貼)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0-9-9 14:31
    《傷逝》

    是一篇比徐志摩還徐志摩的文章----小說。

    凄婉,哀傷,美麗,如詩----如詩的小說----悲劇。

    有時,你甚至會懷疑,魯迅留學的地方,不是日本,是歐洲,而且,大概意大利和德國,甚至法國,他都待了好長時間----他的小說,歐洲有的幾乎所有流派,所有技法,那種客觀的,第三方視點的,他寫,那種主觀的,當事人視點的,他也寫,而且,斷斷續續,如囈語的風格,他學得來,剖析內心,如拷問靈魂的風格,他也學得來。

    而且是輕拿輕放,舉重若輕----美國人學歐洲,需要長篇表達的東西,他一個小品,OK了。

    就這,他還不把它當“小說”----魯迅說了,那叫詩,還是散文詩----為什么?收錄到《野草》呀!----不在小說集中。

    舉重若輕!

    匕首?投槍?

    呵呵,魯迅雜文,能表現魯迅幾分?

    他的考古呢?他的茶道呢?他的音樂呢?他對于繪畫的領悟呢?他的書法呢?他的古漢語修為呢?-----就是他的兒女情長,自怨自艾,也絕不在“帥哥”徐志摩和“高官”郭沫若之下!

    課本上,太多的選了匕首和投槍的魯迅,太少的選了文學大師的魯迅----魯迅不是僅僅會諷刺的。

    魯迅,曾經習過武,他是一名職業醫生----從文,那是業余的!

    魯迅絕非“匕首投槍的魯迅”那么簡單----大家有這個看法,也和教育部過多的選了魯迅的雜文有關----這是有某些原則的原因的-----恰好是教育部,把一個多面的魯迅,變成了“雜文家”魯迅,這怎么能成為教育部撤換魯迅文章的原因呢?----那不是自現其丑嗎?你以為教育部會“啪啪啪”地,扇自己耳光嗎?

    不就成了魯迅業余寫文章,教育部職業搞文學的,也選錯了嗎?真是“大師業余做點事,群小職業選不了”。

    所以我說,現在,干脆撤掉魯迅的文章,才是對魯迅的保護----教育部已經把魯迅糟蹋的夠多了----引用一句流行語:“還原歷史”吧,還原完整的魯迅吧。
    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時間: 2010-9-9 14:54
    嘔,對嘍,給諸位抱個喜:

    魯迅是搞醫學的,您諸位是搞養殖的,我呢,是搞生物化學的,以現在“大生物口”的流行分類方式,魯迅,王博士,諸位,還有在下我,咱都是同行。

    我以有魯迅這樣的同行為榮,相信你們也是。
    作者: 沒錢    時間: 2010-9-18 20:04
    回復 8# 葉赫娜蘭.孤城



    我也是醫學的,但我跟別人不同,我特別尊師重道,老師教我什么,我就回報什么給老師;學的東西全都還給老師啦。。
    現在我兩袖清風,醫學專業一問三不知,不知道還算不算是魯先生的同行?。。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贵定县| 黔西| 门头沟区| 阿克苏市| 瑞安市| 美姑县| 吉水县| 北宁市| 楚雄市| 江津市| 荥经县| 景德镇市| 措美县| 绩溪县| 凤冈县| 双鸭山市| 平山县| 徐州市| 洛隆县| 中牟县| 呼玛县| 宜兰市| 莫力| 烟台市| 奉新县| 金堂县| 清镇市| 常熟市| 静安区| 双桥区| 鄂托克旗| 洛宁县| 礼泉县| 沈阳市| 信丰县| 祁连县| 杭州市| 漠河县| 大悟县|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