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質量是關系生產與銷售兩個部門命脈的關鍵點。引起雛雞質量下降的原因可能與孵化場無關,但是如果可以通過孵化技術解決品質問題,我們就不應該視其孵化技術不高而忽略了可以控制的關鍵細節。在出雛過程中往往由于諸多因素會引起雛雞出現蹭雞和黑臍的現象,本文就此問題展開敘述。
一、出現蹭雞和黒臍的原因
出雛出現蹭雞的主要原因有有很多如:機內環境波動大,雛雞受冷熱刺激排糞,出現腹部羽毛黏著現象;由于機內溫濕度過高,導致雛雞羽毛“出汗”而形成蹭雞。黑臍的主要原因有:高溫、溫度不穩、衛生環境差。
二、出雛操作三要素
出雛操作的三要素:通風、溫度和濕度。通風良好,散熱就快,濕度就??;通風不良,空氣流動不暢,濕度大;通風過度,溫度、濕度都難以保障。因此,這三者的關系是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
1、通風是關鍵
(1)、通風的目的
通風的目的是為了給胚胎發育提供新鮮空氣,排除廢氣,驅散余熱。但通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驅除余熱,保持孵化廳內環境的穩定,減小機內溫濕度的波動,防止機內超溫而影響胚胎發育和出雛蹭雞、黑臍現象。
(2)、通風的依據
通風是控制出雛廳內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要根據內外環境的波動及雛雞狀態合理有效的通風。
(3)、通風的具體規則
①、通風要規律
通風一定要勤觀察室溫和外界環境溫度,雖然大環境溫度高,但并不是一天24小時溫度都高,它也有一定的規律,每天應該劃分出幾個時間,根據不同時間段的溫度,通風進行靈活掌握相互協調,并根據機器的實際情況合理操作。
例如:10:00—16:00是一天溫度相對較高的時間段,環境溫度也是一個上升的趨勢,通風會隨著外界溫度和室溫的升高而逐步加大,這時通風要適當不可過度,更不可以一會大一會小,造成機內環境不穩定。17:00—21:00環境溫度逐漸下降,通風時要結合室溫的變化,勤觀察溫度曲線和機器加溫情況,適當減小通風量。
②、出雛期的操作(孵化19-21天)
出雛期第一天(孵化19天)通風的要求:第一、保證出雛器內溫度和濕度穩定(注意觀察溫、濕度曲線,剛落完盤不易通風過大)。第二、出雛器測量溫度不超過設定溫度0.1℃(盡量不讓機器冷卻)。第三、室溫穩定(室溫是影響機內環境的重要因素)。
出雛期第二天(孵化20天)通風的要求:第一、保證濕球溫度不低于33℃(啄殼)。第二、前夜通風可讓測量溫度高于設定溫度(部分機器冷卻)。第三、后夜外界氣溫低通風不可太大,應讓測量溫度高于設定溫度(后夜通風過度,會讓雛雞受刺激而排糞導致第三天白班蹭雞現象)。
出雛期第三天(孵化21天)通風的要求:第一、保證室溫穩定(通風要均勻,不可一會大一會小,造成室溫波動較大,致使雛雞受冷熱刺激而排糞蹭雞)。第二、保證測量溫度稍高于設定溫度,正常的冷卻(如果不冷卻,不利于濕度帶走,也會出現蹭雞現象)。
2、溫度是基礎
孵化后期,胚胎自溫已完全能滿足自身發育需求,并有富余。在很多資料上出雛期間定溫在36.8℃,后期關鍵操作認為是驅除余熱,不讓孵化溫度過高而影響出雛。但是根據各孵化廠的實際情況,定溫也略有不同。
3、濕度是保障
(1)、濕度對胚胎發育的作用
合理的濕度可促進蛋黃、蛋白和蛋殼的正常代謝;使胚胎受熱均勻,孵化后期通過蛋內水分蒸發有利于胚胎散熱;并便于啄殼出雛。
(2)、定濕標準及規律
出雛定濕根據種蛋日齡和種蛋蛋殼的薄厚程度來定,一般情況180日齡以前的種蛋相對于大日齡的種蛋定濕可以稍高0.5℃ 。
濕度在出雛三天之中是成 “n”字型變化趨勢,出雛第一天,濕球溫度均保持在設定濕度30-32℃。出雛第二天由于雛雞啄殼和出雞數量的增多,濕球溫度一般在33℃以上,如果濕度達不到要提高濕度。出雛第三天由于要降濕,濕球溫度控制在29℃以下,以避免由于機內濕度、溫度過高而出現蹭雞。
三、小結
所以,通過溫、濕度的合理設定,通風協調室內溫度,保證出雛器內環境的穩定,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減少因、溫度和濕度波動而導致的蹭雞和黑臍現象。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