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燃燈
我從神話小說的角度談一談燃燈,主要依據是《西游記》、《封神演義》,因為這二本小說都提到燃燈,《封神演義》中為燃燈道人,《西游記》中為燃燈古佛。首先我在此鄭重申明一下,我所提到的燃燈只是小說人物,不牽扯道教和佛教經典,也不作為對道教和佛教的評論,只能算個文字把戲而已。
燃燈是個謎。
燃燈是燃燈道人時,其身分是個謎。沒有證據說燃燈道人是玉虛門人,但是闡教中人是肯定的。在《封神演義》中可以看出,燃燈道人身分比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輩分低,可又比元始天尊親授的“十二金仙”高,個中復雜,很難理解燃燈在闡教中的身分和地位。
在《封神演義》中,我認為有六個人和封神沒什么關系,但又十分熱心。那就是女媧、陸壓、燃燈、西方教主、準提道人、袁洪。
封神和女媧沒什么關系,書中介紹女媧熱心是因為紂王題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有“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央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的記載,有人就說“女媧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我以為不對。無論女媧是“太上老祖”還是“太上道祖”的化身,都不能認為“女媧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顧名思義,“太上老祖”或“太上道祖”都比“太上老君”輩分高,同時還有下文:“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太上老君”是收藏者。封神和陸壓也沒什么關系,陸壓和女媧是一個輩分的。民間云:“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先有鴻鈞后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
陸壓道君比鴻鈞早三年。陸壓道人幫姜子牙,姜子牙還不認識陸壓是誰,還稱他“道兄”,當然后來改稱他“老師”了。陸壓熱心是因為閑,無聊出來散散心。
西方教主、準提道人和封神沒什么關系,熱心是想占便宜,封神一事令許多高人(西方有緣之客)去了西方。
封神和袁洪更沒什么關系,袁洪是個猴子,愛湊熱鬧,死了就死了,連個神位都沒弄上。所以也有人猜想孫悟空是袁洪,因為感覺冤枉就大鬧了天宮。
最后說燃燈,封神和燃燈也沒什么關系。燃燈沒在十二代弟子中,犯不著惹紅塵,熱心是為了什么?定海珠是其中一個原因。
燃燈是燃燈古佛時,其輩分高。燃燈怎么會高如來一輩呢?這就和老子化胡為佛有關了。再看《西游記》,老君多次提起化胡為佛,如“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表面是夸金剛琢,實際是為化胡為佛作廣告宣傳。如對化胡為佛沒有異議,那么輩分就好排了,佛和十二代弟子一輩,燃燈就高佛半輩,成了上古佛,所以連觀音也是七佛之師了。
《西游記》有個難題,就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洞主須菩提祖師是誰?說法不一,有認為須菩提祖師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這樣簡單,二人名字相同。但懷疑的人很多,有人說須菩提祖師是準提,有人說須菩提祖師是太上老君,還有人須菩提祖師是通天道人。
《西游記》還有個絕世高人,那就是浮屠山山主烏巢禪師,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曉得過去未來之事,傳三藏《多心經》一卷,法力高強,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舉鐵棒望上亂搗,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因《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稱傳三藏《多心經》的是定光佛,可以斷定烏巢禪師是定光佛,也就是燃燈古佛。
烏巢禪師是燃燈古佛讓我靈機一動,須菩提祖師會不會也是燃燈古佛,很像。
須菩提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這十二個字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燃燈最早是闡教中人,闡教第一代弟子是廣成子,符合“廣”,如來也是他的弟子,符合“如”。燃燈在靈鷲山元覺洞修行,符合“圓覺”二字。《神魔志異·靈獸篇》記載了三眼靈猴,為燃燈古佛座下護法,西方須彌山所出,聰慧頑劣,壽逾千載,遂開靈目,能見千里,能御草木土石。這好像和孫悟空有些關系。燃燈有定海珠,孫悟空有定海神珍鐵,都是定海的法寶。也只有須菩提祖師是燃燈古佛,才會“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孫悟空能偷到仙丹就是因為“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無人看管的緣由。在《封神演義》中,還沒有佛教之說,佛教的前身就是西方教。為什么西方教更名為佛教?西方教和佛教有什么區別?因為西方教當時力量小,稱西方教就是穩住道教,后闡教和截教火拼,西方教趁機壯大,壯大后就不滿足屈居在西方了,更名為佛教,就名正言順進軍中土了。燃燈上古佛圣誕為八月二十二。《西游記》記載“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沒說燃燈古佛在寶閣上,說明燃燈古佛有許多法身供奉。北京云峰山相傳是燃燈古佛傳經布道的地方,因此被稱“第一古佛道場”。河南西峽顯密圓通燃燈寺是我國古代至今唯一的以供奉燃燈古佛為主的佛教道場,民謠曰:“東蓮花,西燃燈,中間有座阿婆城”,西燃燈就是指燃燈寺。四川成都三峨山信相寺(又為米母院,現名燃燈寺)供奉有生鐵燃燈佛一尊,其身108個穴位處,各鑄有一窩狀大孔,孔內置燈。據說善男信女燃其燈而病自怯,甚是靈驗。云南紅河建水城東門外也有個燃燈寺。
《封神演義》記載“世間有三處,有三盞燈:玄都洞八景宮有一盞燈,玉虛宮有一盞燈,靈鷲山有一盞燈”,看來燃燈指路是功德無量的善事。西峽谷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西通秦隴,南達荊襄,行人來往甚密,燃燈寺的照明燈,照徹山上山下,為行人指路。燃燈道人也許因“燃燈”而得道號,難怪燃燈道人(古佛)受人尊敬。
燃燈佛舍利塔在通州北端運河西岸,據考證,該塔始建于南北朝時北周的宇文氏時期,距今1300多年的歷史。唐朝以來,歷代皇家都有重修。現在看到的塔是清康熙35年(1696)重修的,高56米,周長38米,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面八角十三層。
古樸在新浪博客上撰文稱在河北省趙縣柏林寺的正北方約200米處(現在是趙縣農貿市場)挖到燃燈之墓,那一年大概是1964年。有一塊刀形石塊,擦拭中顯現出篆書“燃燈之墓”,整個墓道的每塊磚下都至少鋪墊有八枚銅錢。據說在石家莊方圓200里內有三座燃燈道人的墓穴,但真偽性無從考證。
燃燈是佛教重要人物,萬佛之祖,許多謎團有待專家進一步考據。
說說孫悟空的七十二變
孩提時常爭論到底是二郎神楊戩厲害還是齊天大圣孫悟空厲害的問題,老人們總是認為齊天大圣孫悟空厲害,便將民間小故事講給我們聽:孫悟空會73變,第73變是變一粕屎,被哮天犬吃了,所以就打不贏楊戩了。很有道理,二郎神連孫悟空變做一只花鴇都不去攏傍,如果沒哮天犬幫忙,心高氣傲的二郎神怎么對付得了一粕屎,新鞋不踩臭狗屎,何況玉帝的外甥!當然,楊戩也打不贏孫悟空,最后靠老君幫忙擒住孫悟空。擒住孫悟空這不算楊戩有本事,那金剛套太厲害,難怪被三界評為第一兵器,別說是老君親自用,就是讓一頭牛用,也橫掃三界全無敵。
天罡數變化和地煞數的變化有什么區別,須菩提祖師沒說,孫悟空學地煞數變化是“愿多里撈摸”,只是《西游記》后文中的豬八戒會的是天罡數三十六般變化,而豬八戒的水平跟孫悟空沒法比,就認為七十二般變化高于三十六般變化,這是小學算術之道,多就是大。這理論要是放在《水滸傳》中就反了,天罡星比地煞星強多了!
《西游記》中會七十二般變化的有3人:二郎神楊戩,齊天大圣孫悟空,牛魔王。雖然都是七十二般變化,但修為就不一樣。二郎神楊戩皇親國戚,沒人敢難為他,沒人敢用照妖鏡照他,沒有證據說明他在照妖鏡下的功力,但孫悟空和牛魔王都在照妖鏡下掙扎過:孫悟空被照妖鏡照住,仍還能夠“苦戰七圣”,行動能力不受影響;牛魔王被照妖鏡照住,“騰那不動,無計逃生”。我以為多少般變化就像大學里專業課的門數一樣,多學幾門有好處,但學不精也沒用。《天堂游記》記載過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不知是否和三十六般變化、七十二般變化有關,直覺好像三十六法高深,地煞七十二術具體,三十六法內容是四個字,七十二術士二個字,內容沒大的區別。天罡三十六法: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回天返日、呼風喚雨、震山撼地、駕霧騰云、劃江成陸、縱地金光、翻江攪海、指地成鋼、五行大遁、六甲奇門、逆知未來、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飛身托跡、九息服氣、導出元陽、降龍伏虎、補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無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開頃刻、游神御氣、隔垣洞見、回風返火、掌握五雷、潛淵縮地、飛沙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地煞七十二術:幽通、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請仙、追魂、攝魂、招云、取月、搬運、嫁夢、支離、寄杖、斷流、禳災、解厄、指化、尸解、移景、招徠、跡云、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導引、服食、開避、躍巖、萌頭、登抄、喝水、臥雪、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谷、魘禱。如果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就是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西游記》中孫悟空用過擔山、續頭、隱形、掩日、定身、分身、醫藥等屬于地煞七十二術中,不過三十六法中翻江攪海、降龍伏虎、大小如意也靈活運用過。這猴王是一竅通時百竅通,他的本領也不是完全是師父教的一點東西,還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部分,從水葬洞弄風回花果山的法術就是從混世魔王出學來的,“這是他弄的個術法兒,有何難也!我如今一竅通,百竅通,我也會弄。你們都合了眼,休怕!”從這點來看,孫悟空會幾招三十六般變化中的招數也是正常的。孫悟空可能已將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貫通,民間也有孫悟空一百零八變得說法。
七十二變是躲避三災之法,終究是個變化而已,變來變去終又回原形。《西游記》中沒提觀音菩薩會多少般變化,可觀音菩薩是千變萬化的,光法身就有三十三種不同變化身,這就是“三十三體觀音”的由來因緣。法力高低不是靠變化的,在修行。孫悟空用勾刀穿了琵琶骨,也不能變化,七十二變有什么用?
但悟元子《西游原旨》說“沙僧不變,八戒三十六變,行者七十二變”,真“未免亦有見不到處”,如有人以后看此書,“須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庶不至有以訛傳訛之差”。沙僧也是三十六變,斷不可誤定為不變,女大還十八變,憑什么說沙僧不變?三清殿沙僧變作靈寶道君怎么解釋?
古語:道度賢良佛化愚,儒門真常理不虛。關于對《西游記》的評論我近來讀了許多,才知道對《西游記》的評論有四種:佛家評論、道家評論、儒家評論和世俗評論。悟元子的評論是道家評論,我的一點理解就是世俗評論,世俗評論好,非釋非道非儒,暢所欲言,無所顧忌,我不大話西游,哪一家也別怪我多嘴。
孫悟空為何不穿褲子
讀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不穿褲子,一條虎皮短裙下真空。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中“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云啊,恐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就證明了這一點。
說起孫悟空為何不穿褲子,真相不是我等凡人所能理解的。現代人這么感興趣孫悟空為何不穿褲子,只不過是覺得孫悟空好像少了一塊遮羞布,騰挪間大腿飛舞,翻轉時紅臀閃現,有極大的炒作意義。其實孫悟空雖說是只無性的公猴子,但很懂禮貌,訪仙問道之初,將衣裳“學人穿在身上”,“在市廛中,學人禮,學人話”。我們想想孫悟空在幾個階段的裝束:學藝歸來,“光著個頭,穿一領紅色衣,勒一條黃絲絳,足下踏一對烏靴”;花果山稱王時,身穿赭黃袍,頭戴紫金冠,身貫黃金甲,足登步云履鞋;就連跟唐僧取經之初,“有眼色:見師父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折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孫悟空的緊箍咒是怎么戴到頭上的?還不是受“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的誘惑,才“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孫悟空的美猴王稱呼中愛美的成分很大,這愛美的人為何會虎皮短裙下真空?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當時的裝束都是不穿褲子的,或者褲子還沒發明出來。查找資料發現,果然先有裙子,后有褲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詩經·褰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孫悟空不穿褲子的結果就是那紅通通的屁股經常被聰明人看到,豬八戒就其中一個:“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孫悟空聞言,才到廚房鍋底上摸了一把,將兩臀擦黑。如果當時哪有褲子,孫悟空偷也會偷一條的,最差也是唐僧洗澡脫下褲子就自己先穿上不還,唐僧的“白布短小直裰”就是這樣到了孫悟空的身上的。
既然大家都不穿,也就心安理得了,孫悟空穿個真空超短虎皮裙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天宮見玉帝也沒見有什么為難之情,但在女性面前就不能翻筋斗云了!這是孫悟空的文明,不像有的網上說孫悟空穿個真空虎皮裙是有“暴露癖”,有這種想法的人還以為孫悟空也是“超女”、“超男”之流,愛走光。不穿褲子,不一定泄漏春光,裙子或袍子一樣遮光,春光不瀉就好。有錢長袍及地,無錢短裙也可(別在女人面前翻跟頭)。褲子是干什么的?也是遮光,也是穿給女人看的。有個現代笑話說得好:王太太幫王先生縫褲子的鈕扣,邊縫邊埋怨說:“你瞧瞧,要是世界上沒有女人,你們男人怎么活下去啊!”回答是:“那還不簡單嗎,要是沒有女人,男人就不需要穿褲子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孫悟空畢竟是個猴子,有條長長的大尾巴,就算有褲子穿也不方便,當年大鬧天宮時被二郎神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時候,將自己變成廟,就是因為尾巴沒處放變成旗桿而被二郎神識破。有尾巴穿褲子不方便可能是孫悟空不穿褲子另一個原因。上面有“箍”,下面就可以無“褲”。《西游記》成書較晚,說的卻是大唐的事,那時人們還只注意上半身變化,不像現代人注意下半身,如“下半身寫作”等。神仙也是如此,孫悟空、哪吒等變三頭六臂,下身仍是二條腿。二條腿象征權利,穿裙子表明權利集中,穿褲子兩條腿分立,成何體統?這是我的狹隘的想法,逗個樂,讀者別放在心里,如用于政治,后果自負。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