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常見仔豬下痢的三個階段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設備    時間: 2010-8-17 11:55
    標題: 常見仔豬下痢的三個階段
      新生仔豬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弱,易發生下痢。為控制仔豬下痢,必須摸清和掌握仔豬下痢的發病規律和其易發的三個階段。
      仔豬下痢的發病規律在仔豬初生關和斷奶關,遭受3次大的下痢侵害:
      第1次下痢多為仔豬黃痢期,常發生在仔豬新生后的3日齡前,即早發性大腸桿菌下痢。發病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嚴寒的冬季和早春發病較多。臨床上以拉黃色稀糞為主要病癥,多是由于圈舍污染,消毒不徹底,陰冷潮濕,氣候劇變,受寒冷和吃初乳不足所致。為此必須及早吃上初乳,從初乳中獲得母源性抗體。
      第2次下痢為仔豬易發白痢期,2-4周齡時暴發,尤其10-20天的仔豬發病最多,占發病總數的35%以上。這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哺乳仔豬傳染病。仔豬排出乳白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糞便,粘稠粥樣,有難聞的腥臭味。寒冷或保溫措施跟不上,賊風侵襲,糞便污染,潮濕。產后2周的仔豬,雖然還在吃奶,但母乳中的抗體已經開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豬白痢病暴發的根本原因。
      第3次下痢即斷奶仔豬的下痢。仔豬一下子離開母豬的呵護,突然遭受環境和營養應激變化,導致仔豬消化不良、腹瀉和抵抗力下降;仔豬斷奶后胃腸生理環境發生根本變化,再加上母子分居,以及營養應激等等,致使仔豬抗病力下降,生長發育受阻,造成仔豬斷奶后1-2周內,尤其2-10天內,仔豬下痢死亡的第3次高峰出現。病死率一般為10%-20%,如出現脫水,病死率可高達40%以上。
      仔豬下痢的早期預防抓好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1)給母豬飼喂全價料,蛋白質水平不要過高。保持飼料的相對穩定性,不喂發霉、糟渣飼料,加喂青飼料,保證下奶好。
      (2)喂脂肪。在懷孕母豬后期的飼料中添加脂肪,促進乳脂的合成。提高初生仔豬的抗寒力,減少仔豬腹瀉。
      (3)在懷孕母豬產前4周和2周,各進行1次豬大腸桿菌疫苗注射,即仔豬腹瀉基因工程雙價苗(K88K99)。
      給仔豬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冬季保證豬舍溫暖干燥,清潔衛生,空氣新鮮,環境不污染,溫濕度適宜。
      產前徹底消毒產前可用1%-2%氫氧化鈉溶液或10%-20%石灰乳,也可用0.5%過氧乙酸溶液消毒豬舍。
      消毒乳房區仔豬吃奶前,先用溫水擦洗乳房區,再用0.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母豬的腹部和奶頭消毒好,防止病從口入。
      提早補料早補料可刺激胃腸發育,加強胃腸機能,有利于仔豬消化,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胃腸病。
      加喂有機酸喂仔豬全價料,加喂檸檬酸0.5%-1.0%。
      采取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可消除帶菌豬,徹底消毒圈舍,凈化養殖環境,有利于預防仔豬下痢病的發生。
      藥物預防仔豬產后用鏈霉素、慶大霉素、氟哌酸滴入2滴,1小時后再喂初乳,以消炎制菌,減少和防止仔豬的下痢。用口服液補水,防止仔豬脫水,補充電解質,緩解酸中毒及補充能量,治療仔豬的腹瀉、白痢、黃痢、大腸桿菌病、病毒性腸炎等,脫水糾正率可達81%-100%。口服補液鹽3.5克、蘇打粉2.5克、氯化鉀2.5克、葡萄糖(或糖)20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配合而成。同時配合使用抗生素,效果更好。
    作者: xb926    時間: 2010-8-17 12:20
    很詳細的資料,防止仔豬拉稀的關鍵是產房的消毒工作和溫度的控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巴南区| 乾安县| 旬邑县| 沅陵县| 乌兰浩特市| 中宁县| 彭山县| 文山县| 青冈县| 靖远县| 冀州市| 江源县| 多伦县| 沐川县| 汨罗市| 武宁县| 雅安市| 左云县| 台州市| 铜陵市| 房产| 明溪县| 阳泉市| 安图县| 托克托县| 增城市| 无为县| 政和县| 辉县市| 嘉兴市| 永福县| 乌拉特前旗| 台安县| 平凉市| 神木县| 保定市| 宾川县| 陈巴尔虎旗| 筠连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