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法律人士解說:消費者該按《食品安全法》還是 [打印本頁]

    作者: qqlhu    時間: 2010-7-6 16:47
    標題: 法律人士解說:消費者該按《食品安全法》還是
    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有些消費者產生了諸如有了“十倍賠償”,按《消法》“退一賠一”索賠不就吃虧了;食品經營者的“明知”怎么來確定等一些疑問。對此,相關法律界人士及消費維權人士分析了依照《食品安全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索賠之別。

      《食品安全法》為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再添力度

      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法》,打破了以往立法中對消費者保護的羞澀面紗,確立了民事賠償優先原則、十倍賠償額度,以及其他一系列保護消費者的措施,這體現了國家對消費者權益的重視和保障。

      《食品安全法》第97條明確規定,在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而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就確立了民事賠償優先的法律原則,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重視和保障,使公民的民事賠償優先得到滿足。

      《食品安全法》第96條明確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這對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大經營者的違法成本、有利于遏制食品造假行為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三點是需要明確的。即:1、“十倍賠償”只適用于食品。也就是說,只有發生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消費者才有可能獲得“一賠十”的懲罰性賠償;2、“一賠十”,只能是消費者購買問題食品所支付價款的十倍,但是在“一賠十”的懲罰性賠償金中,不計入依法應當賠償消費者的其他損失賠償;3、消費者可以選擇向生產者索賠也可以選擇向銷售者索賠,向生產者索賠時,只要是消費者購買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者就應該賠償;向銷售者索賠時,食品經營者只有銷售了“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才承擔“一賠十”的懲罰性賠償責任。

      《食品安全法》與《消法》索賠的前提不同

      首先,“一賠十”是針對食品而言的,其他商品或服務的賠償,只能依據《消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執行。

      其次,“一賠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消費者購買了生產者生產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獲得賠償(這里的生產者是指: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食品的;取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農民個人銷售其生產的食用農產品)。二是只有食品銷售者即經銷商,銷售了“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才承擔賠償損失,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此外,《食品安全法》“一賠十”的規定,并非是對《消法》“退一賠一”規則的簡單延續或提高,二者在適用條件、賠償范圍等方面有重大區別。按《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消費者有權要求增加額度為商品價款或服務費用一倍的賠償;而《食品安全法》并未提到“欺詐”字眼,且消費者有權要求在正常賠償損失之外,另行主張金額為價款十倍的賠償金。食品法比消法更有利于保護消費者。這就意味著無論消費者是否已知曉存在欺詐情形購買了偽劣食品,經營者均應承擔“一賠十”的賠償責任,消費者不必以“須受欺詐”作為索賠前提。

      
    銷售商“明知”行為的表現形式
      由于《食品安全法》并沒有對銷售商的“明知”行為作出明確的界定,也還沒有相對應的司法解釋出臺。一般法律界人士根據現有的相關規章以及參照以往的其他案例實踐給出的解釋是:

      “明知”一般系指知道(實際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行為表現方式有十種。

      1、銷售明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2、銷售已過保質期的食品,或者為了延長食品的銷售期更改、調換商品生產日期的;3、同一違法事實受到處罰后重犯的;4、事先已被警告,而不改正的;5、同一批食品經有關部門檢測確定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且在媒體上公開披露后,仍上柜銷售的;6、因涉嫌食品安全問題被有關部門責令下柜后,未經監督部門同意,擅自上柜銷售,且被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7、有意采取不正當銷售渠道,且價格大大低于市場正品的;8、在發票、賬目等會計憑證上弄虛作假的;9、案發后轉移銷售物證,提供虛假證明、虛假情況的;10、其他可以認定銷售者明知的行為的。
    作者: auo658    時間: 2010-7-6 16:55
    長見識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天峨县| 陇南市| 章丘市| 夏津县| 秀山| 长乐市| 五家渠市| 双鸭山市| 红安县| 镇平县| 新乡市| 阿拉善盟| 昭觉县| 上饶市| 许昌县| 密山市| 陈巴尔虎旗| 九江县| 揭西县| 湖北省| 瑞丽市| 彰化市| 林口县| 五莲县| 梅州市| 易门县| 重庆市| 高清| 军事| 皋兰县| 鹤壁市| 阳城县| 株洲县| 吐鲁番市| 布尔津县| 利津县| 绵阳市| 苏州市| 富源县| 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