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關于育珠蚌的手術 [打印本頁]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3 15:39
    標題: 關于育珠蚌的手術
    請問誰有關于:卷片移植法與橫插法進行無核珍珠手術的相關資料啊。
    作者: zjying    時間: 2010-6-23 16:05
    這個東西現在都不準弄了你還想弄撒?其實也簡單。不過寫成資料的很少都是口述跟眼睛看。。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3 16:07
    回復 2# zjying
    不準弄了?怎么回事呢,不清楚。
    作者: zjying    時間: 2010-6-23 16:08
    肥水養殖,污染太嚴重了撒。。。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3 16:10
    回復 4# zjying
    但是現在還是有育珠的,那是怎么弄的呢?
    作者: zjying    時間: 2010-6-23 16:16
    淡水的現在越來越少了。海水的還是有哈。廣西那邊有。淡水湖南最多浙江也多。
    就是捉兩只來把他里面有反光面的肉切成顆然后放到另外活的個體里面然后靜養,我看起好像就這么簡單,做起可能開始會不順多了就順了。。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3 16:22
    回復 6# zjying
    請問你有見到別人的操作沒啊?
    作者: zjying    時間: 2010-6-23 16:22
    一個木頭架子,兩把鑷子,一把手術刀。。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3 16:26
    恩,也是,不過我們上課做實驗,自己操作起來還是有點困難,是熟能生巧的工作。
    作者: 群子    時間: 2010-6-23 16:34
    那個在網上有視屏資料的吧?之前我們上課 老師有給我們放過,很老的片子
    作者: zjying    時間: 2010-6-23 16:39
    這個東西我在湖南看多了。

    [ts]zjying 于 2010-6-23 16:40 補充以下內容[/ts]

    我有個碩好的朋友漢壽養甲魚也搞這個的,聽說整的很響亮。。哈哈。。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3 16:57
    回復 10# 群子
    現在我需要文字的,呵呵。
    作者: liu20021478    時間: 2010-6-26 17:24
    育珠植片(核)操作手術
    (一)手術季節
    一般四季均可進行,適宜水溫為10-30℃,尤以18-25℃最佳,即3-6月。
    (二)插核季節與珍珠囊形成速度的關系
    1、春季和初冬水溫13-15℃插核,珍珠囊形成需要25-30天,有機質的分泌形成約為1個月,珍珠質的沉積則需40-45天。
    2、秋季水溫18-20℃時,珍珠囊形成速度需18-25天,有機質包住需25天,珍珠質沉積需1個月左右。
    3、初夏水溫18-20℃時,珍珠囊形成需20-30天,有機質被包需一個月,珍珠質沉積需40天以上。
    4、秋季水溫22-25℃時,珍珠囊形成需15-20天,有機質被包需20天,珍珠質沉積需25天。
    5、夏季水溫30-35℃時,珍珠囊的形成和開始沉積珍珠質的速度比任何季節都快,一般插核后,一個月左右純化的霰石結晶包被在珍珠核上。
    (三)手術蚌
    1、蚌種 通常,各種河蚌都可用作育珠蚌。但從手術操作及產蚌的質與量考慮,目前以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作為主要的育珠蚌種。
    2、規格 制片應選擇2-3齡的年輕壯健蚌。育珠蚌,可選擇2-4齡的壯健蚌。育有核珍珠的育珠蚌,應選擇體長在14公分以上的壯健蚌。
    3、素質標準 外形完正,殼色鮮艷,生長曲線間距較寬,提離水面時噴水力強,閉殼肌有彈力(1斤/平方厘米以上),內無寄生蟲,腸道充盈,晶桿體粗壯等,為壯健蚌的標志。
    (四)手術工具
    制片有開殼刀、剪刀、鑷子、切片刀、玻板、盛水盆、滴藥瓶、毛巾等。插片有開殼器、固定塞、開創針、送片針、壓鰓板、手術刀等。有核珠工具還有通道針,送核器等。再生珠工具,尚有頂叉針、挖珠針等。對于在外套膜上開創、送片時的送核工具,要依據育珠蚌的不同規格,選用不同尺碼的開創針號,這是確保優質珍珠的重要關鍵。
    (五)術前暫養
    是指對準備施行手術的蚌,進行術前強化培育。方法是將蚌放入肥而爽的水體中吊養,以增強蚌體素質提高手術成活率和成珠速率。暫養時間,按水溫、水文條件酌定。
    (六)無核珍珠的操作手術
    1、制片 從制片蚌外套膜的邊緣膜上剝取外表皮組織,切制成細胞小片。手術程序:剖蚌→分膜→取小片條→切成小片。小片的厚薄、大小、形狀與珍珠質量密切相關,尤其關系到成珠的速度和珠形。
    2、制片方法和珍珠質量的關系
    (1)小片離體時間短好 制成的小片應盡快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結締組織內,不要長時間的擱置。離體時間越短活力越強,形成珍珠囊也越快,分泌機能越強,珍珠沉積量越多,珠粒大,產量高(表1)
    (2)制片蚌和插片蚌年齡較輕好(表2)
    (3)小片形狀以正方形好(表3)
    (4)小片的大小:片小圓率高,片大圓率低(表4)
    (5)片厚薄以0.8毫米適宜(表5)
    (6)后端片長珠快于前端片(表6)
    表1 小片離體時間與成珠情況

    手術時間 離體時間 采珠時間 成珠情況

    1967年3月 切片后立即插入 1968年11月 珠粒黃豆大

    同上 1小時后插入 同上 珠粒芝麻大


    表2 制片蚌和插片蚌年齡與成珠關系(南通縣)

    組號 手 術 時 間 插片蚌年齡 制片蚌年齡 檢查時間 成珠情況 收珠時間及質量1972.11.10  

    1 1970.10.31 9 8 1971.3.31 未成珠囊 光澤好顆粒小  

    2 1970.10.31 6 9 1971.3.31 未成珠囊 不規則顆粒小  

    3 1970.10.31 8 6 1971.3.31 成珠 顆粒大光澤好  


    表3 小片形狀與成珠關系

    插片蚌編號 小 片 形狀 成珠情況

    1 三角形4-6mm 不規則,連珠多  

    2 正方形4-6mm 質量好,形狀規則  

    3 長方形7-8mm 棒狀  

    4 圓形 粟粒珠多  

    5 缺刻不齊 粟粒珠、連珠多  


    表4 片大小與成珠關系

    編號 片大小 成珠情況

    1 3-4mm 顆粒小,圓形珠多,工藝珠達85%  

    2 4-6mm 顆料大,圓或椎圓形,工藝珠70%  

    3 7-8mm 顆粒大,棒狀,不規則多,工藝珠50%  

    4 約10mm 粒大,棒形,有部分爛片、或空心,工藝珠30%  


    表5 小片厚度與珍珠質量的關系

    編號 小片厚度(mm) 成珠情況

    1 不分剝 絕大部分爛片,個別形成有機質珠  

    2 1 以上 半光珠,不規則珠多,顆粒大  

    3 0.8 珠光好,圓形珠多,珠粒大  

    4 小于0.5 珠光差,癟谷形,顆粒小  


    表6 取片部位與珍珠質量的關系

    取片部位(由后向前) 1 2 3 4 5 6

    珍珠平均重量(毫克) 37.1 33.4 32.9 28.3 29.2 18.7

    產量中所占比例(%) 100 90 88 76 79 50


    3、保養 是離體小片生存的必須條件,也是人工調控成珠速度和珠色的重要環節。據日本堀口1987年的資料統計,用合理的保養液處理小片,可提高成珠速率20%以上。目前國內也較重視小片的保養措施,所用的保養液品種繁多,如:金霉素、青霉素、氯霉素、胰島素、卵磷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氯化鈷、氯化鎂、氯化錳、親魚康、磁化水、活化水、葡萄糖酸鈣等等。對每種保養液的作用和效果,現雖有所了解,但如何作出正確的評估仍需進一步研究。
    4、植片 把制好的細胞小片,插送到育珠蚌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方法分直插和橫插兩種,二者在效果上差異并不明顯,但目前國內廣泛采用橫插方法。手術程序:排蚌→開殼→加塞→洗膜→植片。
    (1)數量 視蚌體大小而定,一般每只蚌植40片左右,14-16厘米蚌,可植50片左右(表7)。
    表 7 植片數與成珠關系

    植片數量 5片 40片 100片  

    結果 黃豆大 黃豆大 比芝麻略大縐紋多

    養殖時間 二年 二年 二年  


    (2)部位 以中、后端為好,易形成飽滿優質珠(表8)。但應注意,中央膜背部有條動脈線,應避免觸及。
    表8 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植片部位珠質比較

    珠質部位蚌種 優質珍珠 扁形珍珠 不規則形 等外珠 分粒珠
    三 角 帆 蚌 中部 前部 內部 前部 前部、內部

    褶 紋 冠 蚌 后端外中部的 前部 內部 中部、前部
    外緣部  
    5、種間的小片異植 是提高不同蚌種資源的利用,及調節珠質的一項有效措施。據近期生產和實驗結果表明,種間的小片異植育珠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6、如何提高插珠小片的質量
    (1)制片蚌要選擇體質健壯、代謝機能旺盛、年輕無病的河蚌,因為珍珠形成主要靠小片形成珍珠囊,不斷分泌珍珠質(液),日久沉積成珍珠。而育珠手術蚌只不過是珍珠囊存活的外界環境條件,如果小片生命力較弱,容易被手術蚌摒棄,小片的結締組織很難與手術蚌的結締組織愈合,更不可能增殖成優良的珍珠囊,并影響珍珠的產量和質量(小片和手術蚌是寄生物和宿主的關系),當然手術蚌較年輕和健壯,也是有利促進珍珠生長的。
    (2)小片要有一定厚度,日本育珠細胞小片的厚度比中國厚3-5倍,厚片具有活力強,插進后不易變形和皺縮,有利提高珍珠的圓度和光滑度。凡薄片插入后易拉長,卷縮成一團,活力差,所以形成的珍珠長形(米形)多,皺紋也多,但小片過厚又會影響珍珠的光澤,所以小片厚度要適當(4齡左右的成蚌一般在0.8毫米左右為好),這樣即有利于小片和手術蚌兩者結締組織的愈合成統一體,縮短小片插植后的滲透營養期,及時從手術蚌得到營養補充,促進珍珠的形成和質量的提高。
    (3)操作時注意不損傷細胞小片,在用海綿擦洗和攝子操作時易碰傷珍珠基質分泌細胞,降低小片分泌珍珠質的能力,小片珍珠細胞脫落的部分可能形成白帶珠、環紋珠,降低珍珠品質,所以要輕輕擦洗,最好不擦洗。
    (4)處理細胞小片不要用清水,因為清水滲透壓比河蚌血液的滲透壓低,低滲水進入河蚌血液中,使河蚌血球細胞吸水膨脹,有損于河蚌細胞生命活性。所以要求使用(抗菌素)金霉素(0.1%)藥液,既有抗菌作用又能使小片處于平衡滲透的環境,不損細胞活力。亦可采用1-2%氯化鈷液體和25%珍鈷液,除上述作用外,尚有一定的促長和增光作用。
    (5)保持小片的一定形狀和規格,細胞小片形狀一般應采用略正方形,規格為0.3厘米×0.5厘米或0.4厘米×0.6厘米(三角帆蚌)和0.6厘米×0.8厘米-1厘米(褶紋冠蚌)。
    (6)防止細胞小片污染(指用水、工具、毛巾等育珠工具)和細胞小片干死(不要在太陽下曝曬)和風吹、柴火的煙熏,因這些都會影響小片生命力。
    7、無核珍珠形成的整個過程分7個時期:
    (1)傷口愈合期:插片后,傷口愈合與水溫有關,水溫在10℃以上需15天,水溫在20℃以上需5-7天。
    (2)囊袋形成期:在水溫15-20℃,養殖10天,小片與育珠蚌外套膜融為一體成袋狀,小片中心稍有發硬后。
    (3)珠胚形成期:在水溫15-20℃條件下,經一個月養殖就形成薄片狀珠胚。
    (4)珍珠形成期:養殖5-7個月育珠蚌就形成不規則的珍珠。
    (5)珍珠增厚期:育珠蚌養殖一夏一冬后,隨著氣溫上升,珍珠質分泌旺盛,層層相疊,使珍珠層厚度增加并變得光滑。
    (6)珍珠成圓期:育珠蚌經2個夏天養殖即至第二年10月份珍珠已成圓狀,表面顯得光滑,色澤較好。此時可采收珍珠,若三角帆蚌,珍珠生長較慢,應再養一年采收。
    (7)珍珠衰老期:育珠蚌不及時采收,分泌機能衰退,分泌棱柱質增加,珍珠表面顯得日益沒有光澤,影響珠質。育珠蚌的養殖年限一般2-4年。
    8、如何提高珍珠圓整度
    (1)小片規格:小片大小不僅與珍珠產量有關,而且與珍珠圓度有關,片越小形成的珍珠越圓,但過小對珍珠產量有影響,一般以小片每邊0.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為宜。插入小片時,送片針要放在片子正中心,使小片包褒成袋狀,一次送入至母蚌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去。所以插送小片要穩、準、快,送入后,略加整圓,育出的珍珠就較圓。
    (2)整圓手術:送片后是否進行整圓手術,直接影響珍珠圓度。如送片后施行整圓手術,形成的珍珠絕大部分較圓;而未施行整圓手術所形成的珍珠,其形狀不一,一般為棒狀。整圓手術,即送片后用整圓器或鉤針或送片針的圓頭,在傷口外面將小片周圍整理成鼓狀突起。
    (3)手術工具:要求送小片針的針頭最好呈圓頭狀,無小刺,針頭大小要與小片大小相適應。
    (4)養殖時間:養殖一年的珍珠大部分呈棒狀或片狀,珍珠體積也不大,養殖兩年的珍珠大部分呈圓形,養殖時間越長珍珠越圓。因此,珍珠母蚌一般需經養殖2-3年才可采收珍珠。
    9、如何提高褶紋冠蚌的珍珠質量
    (1)選擇優良的褶紋冠蚌作為育珠蚌,要求殼呈黃褐色、淡黃色、淡青綠色,蚌體完整,無損,年齡2-4齡。選作片蚌的育珠蚌要年輕于插送小片的手術蚌。
    (2)采用通剝法制取細胞小片,使細胞小片不過薄過厚,保持0.6-0.9毫米厚度,帶有少量結締組織。決不允許使用手指,手術工具等損傷細胞小片,影響細胞活力。外表皮在切片前先要在藥液中浸洗片刻,然后切成細胞小片,防止乳白色粘液過多造成爛片。細胞小片大小要適中,不要過薄的大片,要求稍薄的中片,一般大小為0.6厘米×0.8厘米、0.7厘米×0.9厘米。
    (3)要提高珍珠的產量和質量,除保證育珠蚌的營養外,插送小片的數量要適宜,一般為40-50片,具體要根據蚌體的大小而定。
    (4)插植小片傷口要適宜,不過大,過淺、過深,使小片插送后長成圓形即可,略加整圓,否則造成吐片、露片、脫片以及小片折疊等不正常現象。
    (5)養殖的水域環境要求微堿性,水質肥,采用稀養(每畝吊養500只),淺吊(離水面33厘米),定期施肥,施肥量按水質肥度而定,無機肥、有機肥相結合,有條件的可以適當給食(即潑一些豆漿),復壯育珠蚌。
    10、育蚌中會出現哪些異常現象及如何防止
    (1)爛片:小片送進外套膜的結締組織后,不生成珍珠,完全潰爛成膿水物,似發臭的漿糊,色淡黃。這是由于刀、剪、鑷子觸壓小片和重擦小片而使小片受傷,不注意用水衛生引起的細菌感染,小片太厚太大,小片干死和乳白色粘液過多等原因而引起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小片干死和擦傷,從而失去分泌機能引起潰爛,防止爛片要注意輕制備、輕擦洗小片,在高溫季節要不斷滴注清水于小片上,以保持小片的分泌機能。
    (2)焦頭珠:半粒珠裸露在外套膜的內表皮外,似燒焦,呈黑色,另半粒珠在結締組織中,未暴露部分有光澤,這種現象稱“焦頭珠”。原因是由于手術時送小片太淺,半片在傷口外;或傷口過大,養殖后一半小片隨水流裸露在外。防止焦頭珠只要注意小片送得深一些(約0.7厘米深),傷口開得小一點即可。
    (3)附殼珠:生長在殼內層上的珍珠稱附殼珠。這主要由于插送小片手術不熟練或蚌體太瘦,把小片送到外套膜的外表皮層外,也可能是由于水域貧瘠,養殖過程中營養不良;或小片過大,磨破母蚌外套膜外表皮層至蚌殼而生成附殼珠。防止形成附殼珠,要注意輕輕地把小片插送至外套膜內外表皮層之間的結締組織中。如水質瘦瘠,則應適當施一些人畜糞肥。
    (4)爛核珠:外觀雖包有珍珠層,具一定光澤,粗看如珍珠,但在珍珠質內部卻都是有臭味的豆渣狀物,稱為爛核珠。這主要由于擦洗小片時過重,使小片細胞大部分已壞死;另外插送小片時正反面弄錯,會使帶有結締組織,肌纖維的內表皮層包在里面腐爛而成爛核珠。防止爛核珠要注意輕輕擦洗小片,以保持小片的生命力,送片時注意不要把片正反面倒置。
    (5)骨珠:形成的珍珠全部或部分如骨頭狀,無光澤,稱為骨珠或半光珠。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制備小片時未剪凈一條游離的色線,特別是褶紋冠蚌的色線條紋較寬,如未剪凈,那更易產生骨珠,其次是由于小片太厚,太老留有很多的結締組織和粘液,致使生長骨珠。防止形成骨珠要求制備的小片保證質量,切凈外套膜緣游離端的色線,剝凈結締組織。
    (6)烏珠:含有泥沙等雜質的珍珠叫烏珠或泥珠。從外觀上看珠質內發黑,烏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操作時用水不衛生和工具不干凈,小片未洗凈或傷口過大,泥水等污物流進傷口,污染小片而形成。所以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水衛生,工具干凈,蚌體清潔。珍珠母蚌在傷口未愈合前最好暫養在清澈的水域中,以防污物流入傷口產生烏珠。待傷口愈合后,可適當施些有機肥料或再養殖在水質較肥的水域中。
    (7)暗光珠:珠面雖有珠光,但色暗淡遲鈍,無商品價值。可能是和水生植物混養在一起,或池水缺乏氧氣引起。水生植物新陳代謝之后,根須大量沉積河底。或魚蚌的排泄物大量沉積河底,經細菌腐爛,放出硫化氫,滲入珍珠層,致使珍珠光澤暗淡無色。

    [ts]liu20021478 于 2010-6-26 17:36 補充以下內容[/ts]

    我這里有個ppt樓主可以看一下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26 19:26
    回復 13# liu20021478
    好多啊,這是全過程吧。不過還是非常感謝。PPT在哪啊?
    作者: (渝)漁夫    時間: 2010-6-27 20:33
    理論跟不上生產哦{:2_88:}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乌拉特中旗| 靖州| 故城县| 竹溪县| 铜山县| 来凤县| 江城| 合作市| 康保县| 南开区| 两当县| 沂源县| 廊坊市| 始兴县| 陈巴尔虎旗| 庐江县| 巴林左旗| 铅山县| 阿拉尔市| 祁阳县| 东光县| 兰考县| 台中县| 于田县| 夏河县| 白沙| 炉霍县| 蓬莱市| 沙雅县| 铜鼓县| 安泽县| 隆德县| 崇义县| 乐都县| 灌南县| 利津县| 白玉县| 自治县| 鄂托克前旗|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