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肉價何時才能不坐過山車 到底是誰承擔更多風險 [打印本頁]

    作者: 瘋狂的獸獸    時間: 2010-6-17 11:16
    標題: 肉價何時才能不坐過山車 到底是誰承擔更多風險
    本帖最后由 中國移動 于 2010-6-21 22:40 編輯

      產出沒有投入多,養殖戶紛紛叫苦;豬價下跌,豬販、肉販也不情愿。那么,在生豬的產業鏈中,到底是誰承擔了更多的風險?市民的感受又是什么樣的?
      為了還原市場真相,破解豬價惡性波動的難題,記者對養殖戶、市民、豬販、肉販,以及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采訪。

      焦點一:肉賤肉貴受傷的都是農民與市民

      5月份,我省活豬價格為每公斤9.56元,但全省玉米均價達2.29元/公斤,育肥豬配合飼料均價為2.97元/公斤。豬糧比價為4.17:1,大大低于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6:1的比價。也就是說,生豬市場嚴重供大于求,以致價格出現重度下跌,生豬生產出現嚴重虧損。
      不過,記者在農貿市場采訪時,很多買菜的市民并不買賬。貴陽市民劉玲就說,現在瘦肉的價格是11—12元,和當初豬肉價格大漲的時候相比,也就是3—4元的區別。
      2005年11月,全省豬肉平均價格為11.64元/公斤;2006年6月跌到了10.96元/公斤。不過,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全省豬肉開始回升,8月份為11.52元/公斤。到了2007年的最高峰,豬肉每公斤最高價格達27.57元,一斤豬肉漲了5元錢。此后,豬肉價格再也沒有回到從前的每公斤12元左右。上個月,全省豬肉均價為17.17元。遠遠高于上一輪漲價之前的價格。
      與劉玲的感受一樣,多位市民表示,雖然活豬的價格在下降,但他們感受不到,原因就是肉價的降幅相對較小。
      2007年,每公斤仔豬、活豬和豬肉的最高價格分別為32.96元,18.48元,27.57元。今年5月,仔豬、活豬、豬肉每公斤價格僅為8.13元、9.56元、17.17元。
      通過這組數據不難看出,豬肉價格雖然也大幅下降,但顯然不能和仔豬、活豬跌幅相比。
      記者通過對“生豬一號”上市過程的回顧,發現了問題所在。
      豬販董昌能在收購“生豬一號”時,價格是每斤5塊1,230斤,成本是1173元;宰殺之后,得“邊口”(豬胴體,即凈肉)170斤,每斤6塊3,得到1071元;加上大腸、豬頭、豬腳,共收入1121元。單是與收購價相比,凈虧52元。
      而肉販在銷售時,分解為里脊4斤、凈瘦(帶排骨)77斤、五花肉15斤,剩下的為肥肉72斤,以及少量的大骨等。
      按照6月8日紅邊門的市場價格取中間值,里脊肉為每斤12元,4斤可賣48元;凈瘦每斤10.5元,可賣788.5元;半肥瘦與五花肉每斤8.5元,可賣127.5元;肥肉每斤5元,可賣375元;加上骨頭20元。共計收入1359元。豬肉成本為1071元,屠宰加工及運輸費用為90元,再加上攤位費、人工費等50元,成本共計約1211元。肉販可以賺到148元左右。
      根據省農委的數據顯示,2006年,豬糧比價為5.3:1,農民養一頭豬虧損80元,而豬販則可賺37元,屠宰戶賺27元,肉販賺106元。
      2008年,豬糧比價為9.52:1,農民可獲利322元,豬販賺18元,屠宰戶賺29.47元,肉販賺107.53元。
      去年,豬糧價為6.1:1,農民賺25.9元,豬販賺29.1元,屠宰戶賺57.8元,肉販賺147.72元。
      不管行情如何,豬販、屠宰戶和肉販的利潤都是賺錢的,只有豬農受漲跌的影響。

      焦點二:飼料成本誰能控制

      豬糧比價,4.17:1!
      5月份,全省玉米平均價格又比上月上漲1.22%,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上漲了32.99%。育肥豬配合飼料的均價變化也是一樣,環比上漲0.94%,同比上漲14.13%。飼料價格繼續上漲,養殖成本壓力自然就會加大。
      2008年,豬糧比價為9.52:1,農民可獲利322元。對于養殖戶來說,只有飼料成本降低,養豬的風險才會降下。
      不過,作為生豬養殖的主要飼料,也是豬糧比中的“糧”——玉米這一關鍵因素,市場卻已悄然發生變化。
      首先,我省并非產糧大省。而從其他地方調運,就會產生運輸成本,直接導致了我省生豬飼養成本高于東北等糧食主產地。最關鍵的是,玉米價格并非一個省區所能控制,而是已上升到了全球化的角度。全球及美國乙醇產量同比大幅增長,直接導致玉米供應量激增。
      2009年第三季度,由于我國主產區玉米貨源偏緊,價格飆升,導致國內酒精企業玉米供應出現區域性貨源緊缺,酒精及玉米產量下降,價格大幅上漲。
      玉米大量用于其他用途,豬飼料是不是該尋找另外的替代品?不過,目前包括魯梅克斯、串葉松香草、聚合草、子粒莧、苦荬菜、紫云英、草木樨等適宜喂豬的牧草,其蛋白加脂肪含量與玉米差之甚遠。雖然可以摻雜使用,但也不能完全替代。

      焦點三:散養虧得多大養虧得少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于散養的農戶來說,由于都是常規養殖,其投入成本更大。
      張恩喜是湄潭縣生豬養殖戶,他告訴記者,散養的豬至少一年才能出欄,與養殖場平均4個月出欄一次相比,僅人工成本就會增加很多。所以現在賣一頭豬,基本上要虧300多元。
      但在大型養殖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開陽縣雙流鎮劉育村的臺農公司養殖場,目前每銷售一頭肥豬,只虧損百余元,與散戶相比,要少虧損200元。
      該養殖場副場長簡景祥說,原因就是該公司是從飼料加工到生豬銷售一條龍生產服務,與散戶相比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對于我省來說,即使能夠將散小養殖戶結合起來,但問題是,同樣都是賣生豬,即使成本節省了一些,遇到市場大跌,其風險還是同樣高的。
      采訪中很多肉販都稱,如果有穩定的深加工產業,對豬皮、內臟等進行充分利用,提高附加值,生豬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相應也會大大增強,可能情況就好得多。
      不過,我省生豬加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且由于養殖模式以散、小為主,市場不易控制,大型深加工企業的加盟,尚需要時日。

      焦點四:扶持政策是否到位?

      很多養殖戶反映,在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想得到“拉一把”。
      是扶持政策不夠嗎?據省農委畜牧辦副主任瓦慶榮介紹,2009年4月,我省出臺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實施細則”。
      該“細則”規定,我省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為6:1,正常情況下仔豬價格與屠宰場白條肉出廠價格的比例為0.9:1。主要調控目標是豬糧比價不低于5.5:1;輔助目標是仔豬與白條肉價格之比不低于0.7:1;生豬存欄不低于16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不低于160萬頭。
      當豬糧比價低于5∶1(紅色區域)時,在積極爭取增加中央儲備規模、加大省級儲備規模后,豬糧比價仍然低于5∶1,而且出現養殖戶過度宰殺能繁母豬的情況,月度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較多時,按照現行中央與地方經費分攤辦法,分別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國家確定的生豬調出大縣的養殖戶(場),按照每頭能繁母豬100元的標準,一次性增加發放臨時飼養補貼;對國家確定的優良種豬場的養殖戶(場),按每頭公種豬100元的標準,一次性發放臨時飼養補貼;對省確定的種豬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發放適當臨時飼養補貼。
      豬販蔣喜林等人說,他們長期活躍在生豬收購一線,和豬農打交道,發現有的豬農在領了補助款之后,也會宰殺母豬,讓補助款本應該產生的價值無法實現。

      經濟專家:應建立“豬肉蓄水池”

      無論是對于民生問題還是地區經濟的發展,生豬產業都是舉足輕重的。我省作為畜牧業大省,生豬產值的比例占全省畜牧業產值的73%,可見其重要性。

      能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豬肉價格的惡性波動?

      國家社科院特聘研究員、本報特約專家徐琨博士說,讓各個環節共同承擔風險,這種說法有點玄。對于散小豬農來說,不養豬,還可以種地,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但豬販、肉販,如果虧本的話,卻不好轉行。像屠宰加工環節,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而肉販也是根據銷售價格來定進價,叫他們做出讓步,那是不可能的。
      徐琨認為,豬肉價格出現“過山車”現象,且從過去的5年左右為一個波動周期變成3年左右,主要是體制關系。我們對于養殖戶的扶持政策,都是局限于事情發生當時,如漲價時豬源減少,就鼓勵大家養殖。但生豬養殖的周期較長,少則4個月,多則1年。而這段時期,經濟形勢會如何變化,農戶又沒有能力去把控,等到下一批生豬養出來的時候,又遇到市場波動,如此往復。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像期貨一樣,建立一個“豬肉蓄水池”,實行公司化運作。即由大型公司與農戶直接聯系,投入一定養殖成本,簽訂收購合同,在保證養殖戶贏利的情況下,核定一個出欄時的價格,不管市場行情如何都按照該價格執行。這樣,就讓養殖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不會再為了價格下跌而放棄養豬、為了上漲而跟風擴養。
      公司的利益如何保證呢?作為政府,在市場價格上漲贏利的時候,可以通過稅收進行平衡;在市場行情不好公司虧本時,又通過稅收和財政進行扶持,讓公司不至于虧本。這樣,公司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而對于農戶原來的扶持政策,由于不好調查且不好規范,不如把分散的投入拿來扶持這種類型的公司,讓他們對養殖戶負責。實際上,這樣就是政府扶持公司,而公司則來代替政府對于市場的調節作用,避免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從而避免豬農和市民因此而受的影響。
    作者: 283451787    時間: 2010-6-17 12:40
    新手上路 分析實際問題·
    作者: 聞風    時間: 2010-6-17 14:31
    分析的不錯,但現實情況遠復雜過理想狀態。
    作者: hong41188    時間: 2010-6-18 11:14
    只有掌握了生豬市場規律,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作者: liamou    時間: 2010-6-18 12:07
    有點像炒股!
    作者: chengdunykjxy    時間: 2010-6-18 12:19
    比炒股還要殘丫!!
    作者: liao7lin2    時間: 2010-6-18 12:44
    豬價波動是必然的,原因是個個會養,周期又長,中國勞動力又多,活豬又不能長期保存必須得賣.多了大降價,少了又產不出,冷儲確實是好手段.
    作者: jiexiaodi    時間: 2010-6-18 14:51
    不錯啊,分析的非常好啊
    作者: 新疆人    時間: 2010-6-18 18:51
    豬價快長了。我們這豬數量少了三分之二。你們那呢 ?
    作者: jmxiong007    時間: 2010-6-18 19:28
    漲不漲養殖者好像也是受益微薄,中間商---飼料廠、銷售商有那個會像養殖者那樣生活在崩潰邊緣,那個不是賺得滿滿的
    作者: 無情公子    時間: 2010-6-18 20:53
    現在價格漲拉
    作者: 山中的放牛者    時間: 2010-6-18 22:29
    都是我們金字塔底托著
    作者: 07915728955    時間: 2010-6-18 23:44
    總之受傷的總是最底層的生產者,他們不管在任何時候總是會被頂到墻壁,無退路可走,只有被任人宰割的份,
    作者: 小巷深處    時間: 2010-6-19 07:08
    最最底層的養殖戶好苦啊!
    作者: liangaiqiang    時間: 2010-6-20 17:42
    中國人就像一盤散沙,但是有時會成為一個沙丘,有時會成為一個沙坑,很少能成大事的,這是chinaren的民族劣性的原因
    現在整個畜禽的中上游實際上已經不被我國govern-ment和國人控制,我們已經不具有整個畜牧業全程的定價權了,而定價權是利潤的核心,有機會的話大家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業余也瀏覽一點當今的整個形勢
    書別讀死了,人也別活死了,要有那么一點點的民族感和危機感,這一點不是你閉起眼就什么都沒有的
    作者: yqc19800601    時間: 2010-6-21 22:39
    受害的最終還是農民
    作者: 金奧種豬場    時間: 2010-6-22 07:21
    無論是漲或落 受損的永遠是養殖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屯门区| 新宁县| 惠水县| 石狮市| 玉屏| 茶陵县| 从化市| 营口市| 诸暨市| 当雄县| 甘肃省| 河北省| 开远市| 巴青县| 扶沟县| 铁岭市| 定日县| 大同市| 西安市| 新沂市| 丁青县| 武定县| 辽宁省| 聊城市| 宜都市| 唐山市| 互助| 平顶山市| 安达市| 合肥市| 麦盖提县| 东阿县| 揭阳市| 沙雅县| 盘锦市| 新乡市| 贵溪市| 平阳县| 海盐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