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禁用藥物與黃鱔飼養中的應對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372151    時間: 2010-6-13 23:25
    標題: 禁用藥物與黃鱔飼養中的應對措施
    2002年3月5日,農業部頒發了特種養殖《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文件,規定18類品種的原料藥及單方、復方制劑產品于2002年5月15日起一律停止經營和使用,3類品種的原料藥及單方、復方制劑產品不準以抗應激、提高飼料報酬、促進生長為目的在食品動物飼養過程中使用。根據這些藥物的性質及在水產養殖上的用途,大體上可將禁用藥物分為3類:

      1.激素類 如已烯雌酚及其鹽、酯和制劑,醋酸甲孕酮及制劑,甲基睪丸酮,丙酸睪酮,氯丙嗪,安定等;

      2.抗生素類 如氯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等;

      3.消毒和殺蟲劑類 如五氯酚鈉,孔雀石綠,硝酸亞汞等。

      上述這些藥物在魚類養殖生產中常被應用,有的還具有特殊的效果,如甲基睪丸酮用于黃鱔雄性化育苗,可加快黃鱔生長速度;孔雀石綠和硝酸亞汞分別對防治水霉病和小瓜蟲有特效;呋喃唑酮用于防治黃鱔細菌性爛尾病和腸炎病,效果好,成本低。當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已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特別是加入WTO以后,對食用水產品質量的要求更趨規范。我國已制定了《無公害食品 黃鱔養殖技術規范》(NY/T 5169-2002)和《無公害食品 黃鱔》(NY 5170-2002)。因此,必須貫徹農業部《清單》的要求,執行無公害水產品管理標準,在黃鱔及其他食用魚的生產中積極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實施健康養殖。

      一、清塘和藥物消毒

      水泥池脫堿處理后及時進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100--150 g/m&sup3;或漂白粉10 g/m&sup3;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換清水。在日常管理中,水體每隔10--15 d用生石灰10 g/m&sup3;或漂白粉1 g/m&sup3;或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0.2—0.5 g/m&sup3;全池潑灑,三者交叉使用。若水質偏堿性,使用漂白粉的次數多一些;若水質偏酸性,使用生石灰的次數可多些。同時,將土霉素、磺胺類等藥物拌入飼料中內服,每種藥用3--5 d,隔20--30 d交叉使用1次。

      二、水霉病的防治

      水霉病多發生于20℃以下的低溫季節,為條件性病害。患水霉病后容易引起繼發性的赤皮病、腸炎病等。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以往對此常用孔雀石綠加以防治。不用孔雀石綠,防治水霉病的方法有:

      1.全池潑灑亞甲基藍2--3 g/m&sup3;,3 d一次,至少3次;

      2.用3%--5%食鹽水或10 mg/L高錳酸鉀浸泡5--10 min;

      3.在魚的傷處涂抹1%磺胺類軟膏或1%高錳酸鉀液或5%碘酒;

      4.發病初期,全池潑灑0.04%的食鹽水和 0.04%的小蘇打合劑;

      5.將水溫升高到25--26℃;用生石灰調節水質;服用VE,增強黃鱔對真菌的免疫力;

      6.用2--4 g/m&sup3;五倍子或烏桕全池潑灑;或用15 g/m&sup3;旱煙莖葉、食鹽5 g/m&sup3;加水熬汁,再加福爾馬林2 g/m&sup3;,全池潑灑2--3次。

      三、白點病的防治

      白點病由多子小瓜蟲引起,主要在15—23℃時流行,對幼魚危害嚴重。以前用硝酸亞汞防治該病效果較好。代替措施有:

      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及時撈出死魚;

      2.辣椒粉0.4 g/m&sup3;,干生姜0.2 g/m&sup3;,加水熬成湯,再加冷水全池潑灑,連用2~3 d;

      3.用福爾馬林15—20 g/m&sup3;全池潑灑,隔天1次,共2--3次;

      4.大黃1.5 g/m&sup3;和野菊花干品2 g/m&sup3;加水熬汁全池潑灑,連續3d;

      5.用200--250 g/m&sup3;冰乙酸浸泡15 min或用1.5%硫酸鎂和3%食鹽水浸泡5 min;

      6.全池潑灑0.3--0.5 g/m&sup3;魚蟲清2號”,2 d 1次,連續3次。

      四、腸炎病的防治

      腸炎病又稱“爛腸瘟”。飼料變質、飼養密度高、水質惡化或長久饑餓都可引起發病。發病后死亡率很高,在黃鱔飼養中危害嚴重。不用呋喃唑酮的防治措施有:

      1.按0.1%—0.2%的比例在飼料中拌入氟哌酸或復方新諾明或磺胺噻唑內服,同時全池潑灑0.2—0.3 g/m&sup3;紅霉素或1--2 g/m&sup3;漂白粉或2--4 g/m&sup3;五倍子。藥物敏感性實驗證明[1]:紅霉素、復方新諾明的抑菌效果比環丙沙星、氯霉素好,更比諾氟沙星、慶大霉素好;

      2. 對于無食欲的黃鱔,每100g鱔體注射0.5 ml魚腥草或穿心蓮液,連續3--5 d;

      3.1 kg黃鱔用地錦草、辣蓼(或菖蒲、馬齒莧、穿心蓮、車前草、魚腥草等)50 g單獨或混合熬汁拌料飼喂3 d,防治腸炎病效果較好;亦可采取每1 kg黃鱔用辣蓼莖葉50g、薄荷葉30g加水熬汁全池潑灑;

      4.在1 kg飼料中加入大蒜素0.2g飼喂[2]。

      五、細菌性爛尾病

      該病在高密度飼養或運輸中容易發生,并引起赤皮病、出血病和腸炎病等繼發性感染。以前用呋喃唑酮防治該病效果較好,目前的代替措施有:

      1.用金霉素0.25單位/ml或土霉素25 g/m&sup3;浸洗0.5 h;

      2. 用紅霉素1 g/m&sup3;全池潑灑,保持12h后換水,全池潑灑二氧化氯1--1.5 g/m&sup3;;

      3.用煙葉或五倍子2--4 g/m&sup3;加水煮2h,全池潑灑;

      4.用濃鹽水擦洗尾部有一定效果。

      六、促生長劑

      野生黃鱔生長速度很慢,年增重僅1--2倍,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年增重可達3--5倍。黃鱔在發育中具有性逆轉現象,先雌后雄,在雄性階段生長快,大約為雌鱔的二倍[3]。因此,在生產中可通過雄性化技術使黃鱔越過雌性繁殖期,加快生長,提高經濟效益[4][5]。但雄性化技術適合于較小的個體,較大的個體(大于15 g)用藥量大(1 kg黃鱔每天用甲基睪丸0.3 g),用藥期長(30 d),雄性化困難,經濟成本高。在實際生產中,有許多技術可以提高黃鱔的生長速度[6],如選用優良品種,定時定點定量馴化黃鱔攝食,使用食欲促進劑,適時分養等,沒有必要使用激素類藥物來催肥。常用的促生長劑有:

      1.抗生素 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惡唑 (新諾明)、甲氧芐氨嘧啶(磺胺增效劑)與磺胺 (按1:5比例配伍)等按飼料的0.05%--0.1%拌餌投喂;

      2.酶制劑 主要有淀粉酶、纖維素酶、糖化酶和復合酶制劑;

      3.中草藥 常見的有金銀花(5--10 g/ kg料)、蒲公英、黨參、神曲、麥芽、硼砂(0.3—0.5 g/ kg料)等;

      4.維生素 如VA(12000國際單位/kg飼料)、VE (160國際單位/kg飼料)、Vc(0.3g/ kg飼料)、VBl(0.03 g/ kg飼料)、煙酸(0.08 g/ kg飼料)、膽堿(0.8 g/ kg飼料)、肌醇(0.15 g/ kg飼料)等;

      5.其它 如喹乙醇(0.3g/ kg飼料)、肉堿 (0.1—0.5 g/ kg飼料)、腐殖酸、稀土等(0.3--0.5 g/ kg飼料)。

      七、微生態制劑

      光合細菌(PSB)和有益微生物種群(EM)有改善水質、促進生長、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飼料中的添加量:復合酶制劑o.2%,光合細菌1%,益生素為0.6—0.7%;若用于凈化水質,光合細菌(效價為3×10-6活菌)為2--15 g/m&sup3;,用于防病促長時為30--150 g/m&sup3;,以后每隔20d一次,但不要與抗生素同時施用。

      另外,還要選好苗種,及時對工具、飼料、食臺、水源進行消毒,控制放養密度,改善溫度、光線、水位等環境條件,養好水草,加強飼養管理等。
    作者: 283451787    時間: 2010-6-13 23:35
    你養黃鱔的嘛  說說黃鱔的經濟價值啊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6-19 18:43
    來看看,收藏了,謝謝樓主。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赞皇县| 缙云县| 乐山市| 南和县| 清涧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辉南县| 内江市| 灵武市| 随州市| 绩溪县| 西华县| 定结县| 筠连县| 芜湖县| 林西县| 翁源县| 兴国县| 小金县| 饶河县| 泌阳县| 承德县| 衡阳县| 锦屏县| 靖宇县| 凉城县| 桦川县| 乌兰察布市| 隆子县| 瑞金市| 涿鹿县| 环江| 德庆县| 西充县| 阿拉善盟| 张家界市| 教育| 福建省| 革吉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