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安全是指飼料產品在加工、運輸及飼養動物轉化為畜產品的過程中,對動物健康、正常生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人類健康和生活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的特性。飼料安全隱患直接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危害人類健康。據有關專家分析,現階段我國的飼料安全存在九大隱患。其中,生產者、經營者及使用者的趨利動機以及各種有意或無意的不規范行為,是造成現階段我國飼料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的直接原因。事實上,當前我國在飼料產品的科研等基礎性工作上,在飼料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式上,以及在管理體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給飼料安全隱患的滋生、存在和發展提供了空間。
一、生產者、經營者及使用者的趨利動機以及各種有意或無意的不規范行為直接造成安全隱患
這些安全隱患的產生,主要表現在飼料原料監測不到位、儲運加工不合理、飼料添加劑和藥物使用不規范、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以及企業的惡性競爭等方面。
1、飼料原料監測不到位
飼料原料是安全飼料生產的第一個控制點,有些植物性飼料原料在生長過程中由于受病蟲侵害而大量使用農藥防治,造成谷物產品的農藥殘留大大超標。另外,工業生產所排放的廢水、廢氣對飼料原料污染也相當嚴重。但目前大多數飼料廠在接收原料時由于檢測設備的限制,對農藥殘留和工業污染原料未加檢測,這是安全飼料生產的一大隱患,應引起飼料生產者足夠重視。
在飼料貯存方面,飼料原料水分是安全貯存的關鍵,尤其是一些剛收獲的植物性原料,水分一般都達不到安全貯藏的標準,貯藏過程中原料極易受霉菌的污染產生大量霉菌毒素,使生產的飼料品質惡化。因此,需要改善原料的貯存條件和控制飼料原料的水分(安全水分在12%以下),盡可能減少霉菌的污染,這是一個最有效、最積極的方法。許多原料處理時由于經濟的原因,不可能達到相當干燥的程度。采用防霉劑控制霉菌滋生是一個有效的措施,然而防霉劑不能去除原料中已有霉菌毒素,因此,如果不能在霉菌污染發生之前盡早地采取有效地霉菌控制措施,那么,生產出的成品飼料就可能存在霉菌毒素的污染。
飼料加工中所使用的原料十分復雜,有些原料具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質,如植物性原料中的生物堿、游離棉酚、單寧、蛋白酶抑制劑。植酸以及有毒硝基化合物等,動物性原料中的組氨、抗硫氨素等以及受微生物污染的哺乳動物的血、脂、骨粉或肉骨粉等,這類有毒有害物質對動物造成多種危害。因此,在選用原料時應根據實際需要對這類原料加以控制,如棉、菜籽餅粕應選用脫毒餅粕或控制用量,反芻動物飼料中禁止使用肉骨粉等。
2、飼料(原料)在儲運加工不合理 目前,由于飼料原料供應緊缺,原料摻假現象十分嚴重,飼料原料的摻假給安全飼料生產帶來的隱患也不可小覷。因此,要嚴把原料接收關,在接收原料時要通過嚴格的化驗,確認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堅決杜絕不合格原料進廠。飼料中大部分原料為玉米,通常貯存在立筒倉內,尤其是鋼板倉,由于晝夜氣溫差別較大易引起貯存原料的水分蒸發和水蒸氣的結露,使靠近立筒倉壁的部分原料含水量偏高,如長期貯存易使原料產生霉變。所以應加強立筒倉內原料的管理,可通過翻倉等辦法減少原料的水分以保證貯存原料的安全。
在飼料加工中,人們往往重視飼料原料中的大型雜質和磁性雜質的清理以保證飼料加工設備的安全,而常常忽視對飼料中小型雜質的清理。這些小型雜質成分復雜,是各種有害微生物滋生的場所,當原料中水分和溫度適宜其生長時,原料的營養又是其培養基,使其快速生長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對飼料安全構成威脅。因此飼料生產中對小型雜質也要進行清除以有利于飼料的安全,保證產品質量。
3、飼料添加劑和藥物的使用不規范 一是不按規定的停藥期停喂有關藥物。屠宰前或出售前停藥不僅針對獸藥也適用于藥物添加劑,而相當一部分養殖場(戶)使用含藥物添加劑的飼料很少按規定落實停藥期,通常規定的4-7天停藥期形同虛設。大多數飼料廠不生產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藥物添加劑的產品,養殖場、屠宰場也沒有養幾天再宰殺的習慣。一旦上市前停藥,會導致畜禽死亡率增加,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故一般不按規定的停藥期停喂有關藥物。二是隨意加大藥物用量。由于耐藥菌株的存在,生產中不加大用藥量,添加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于是便提高藥物使用劑量,以便增強飼喂效果,故普遍超量添加,有時甚至把治療量當成長期的添加量。屢見不鮮的喹已醇中毒即是例子。又如土霉素用于治療疾病時,可在飼料中添加0.1%,但一般3-5天。而用作飼料添加劑時則為10-15克/噸,往往加大藥量,長期添加。三是低水平用藥。該用的不用,不該用的亂用。例如部分養殖戶對消毒劑、驅蟲劑等的使用,還停留在很原始的水平上,不到發病時不用。而當畜禽發病的時候,又濫用,什么高檔用什么。不僅任意加大劑量,還大量使用人藥,致使安全隱患進一步增加。四是使用違禁、淘汰藥物。生產中使用β-興奮劑(瘦肉精),類固醇激素(已烯雌酚),鎮靜劑(氯丙嗪、利血平)等違禁、淘汰藥物的存在,加劇了安全隱患的發生。
4、大部分藥物添加劑本身具有較強的毒性作用 是藥三分毒,大部分藥物添加劑本身具有較強的毒性作用。青霉素鉀、頭孢菌素類等大量使用會誘發體內產生β-內酰胺酶,使青霉素內酰胺結構破壞而失去活性,導致青霉素、頭孢菌素耐藥性增高。氯霉素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青霉素、鏈霉素,易產生過敏反應和變態反應,金霉素有致過敏作用。痢特靈、卡那霉素等藥物對動物機體B淋巴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痢特靈(呋喃唑酮)有致癌傾向,使用時間長會抑制動物生長。使用磺胺類藥也損害動物的腎功能和造血系統。因此,生產中對藥物添加劑應慎重使用。
5、生產企業無序競爭,產品質量退化嚴重。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后,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飼料企業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迅速崛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是,由于企業數量增長過快,經濟成分復雜,多數飼料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加之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飼料市場總體上處于無序競爭狀態。截至 2001年底,我國飼料加工企業總數達11905家,其中,正大集團、希望集團等20家企業集團的飼料產量約占全國飼料生產總量的30%,而其余占數量99%以上的企業的飼料產量之和還不到全國飼料總產量的70%。位居世界飼料產量第一的美國,只有300多家飼料加工企業;飼料產量相當于我國飼料產量45%的法國,飼料企業個數卻不到我國的3%。20世紀末期以來,由于畜產品產量相對過剩,價格持續低迷,與之相關的飼料等行業也進入了微利時代。為爭奪飼料市場,一些飼料企業利用飼料監測不嚴格和農村養殖戶專業知識不全面的特點,低成本操作,甚至進行欺騙性生產和銷售,極大地擾亂了飼料市場秩序。近年來,隨著國家整頓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無序競爭的情況依然非常嚴重。由于飼料工業是資產專用性很強的行業,生產設備很難轉向其它用途,因而即使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許多經營者也不得不繼續維持生產。在盈利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經營者極力降低成本,會導致產品質量嚴重退化。
二、科研和技術推廣等基礎環節薄弱,制約飼料安全工作開展
從目前來看,我國在飼料科研體制、科研工作,農戶的生產方式,飼料的生產、加工和流通以及技術推廣和服務方面等還都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飼料安全工作的開展。
1、科研和技術推廣基礎較差??萍妓绞潜WC飼料安全的技術基礎。一方面,飼料產業的發展要求相關的研究工作必須及時跟進,否則難免會產生新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在飼料產品的開發、生產、經營、使用過程中,也都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保障,任何一個環節存在漏洞,都會給飼料安全帶來隱患。
首先,飼料產業發展過程中新問題不斷出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藝被飼料行業所采用,這在促進我國飼料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飼料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飼料科研水平較低,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同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對以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研究不夠。當前,轉基因作物及其副產品對動物健康和畜產品安全的影響,飼料中抗生素、激素、安定類藥品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動物性飼料的安全性等一系列問題,都是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問題。對這些新的問題不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要克服可能會由此產生的安全問題將無從談起。
其次,科研體制與飼料產業的發展不相適應。由于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多數飼料企業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強;同時,由于科研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飼料業發展也難以得到足夠的外部支持。長期以來,我國的飼料科研單位大多集中在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農業院校,幾乎每個?。ㄗ灾螀^、直轄市)都有類似的飼料科研單位。這種部門分割、地區分割的結果,一是使科研經費及科研人員高度分散,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二是科研與生產和市場脫節,不僅使許多科研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轉化,而且使飼料生產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
第三,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的職能難以充分發揮。從飼料消費環節--養殖場和農戶來看,我國農村基層的畜牧科技推廣和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急需加強。科技推廣經費匱乏,畜牧科技人員長期沉淀在畜牧站和畜禽繁育改良站,缺乏應有的技術培訓,專業知識老化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鄉、村兩級的獸醫防疫人員及相應的儀器和設備相當缺乏,整體的服務能力不強。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廣大養殖戶很難得到養殖技術以及飼料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導和服務,飼料在使用中出現安全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2、農戶散養的生產方式,加大了服務和監管難度。分散飼養是當前我國養殖業生產的主要模式。這一模式在我國有悠久的傳統,符合我國的資源條件,同時也適應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改革以來我國畜牧業能夠快速增長,是與農戶家庭養殖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的。從對飼料安全的影響來看,分散養殖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我國現階段的分散飼養主要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非常規飼料,配合飼料使用很少,如果不考慮生產效率的問題,飼料產品使用量少,發生飼料安全問題的幾率自然會降低。但分散養殖對飼料安全的負面影響更不能忽視。首先,與規?;酿B殖企業相比,農戶在畜禽疫病防治、飼料產品鑒別和科學使用等方面的知識相對欠缺,飼養條件也相對較差,因此,雖然飼料產品的使用量較少,但因不合理使用飼料產品而造成安全問題的可能性卻比較大。其次,千家萬戶分散飼養加大了技術服務和監督管理的難度,對于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難以及時發現,一旦發生問題,特別是傳染性疫病,很容易擴散,造成大范圍的影響。
3、生產、流通、消費嚴重脫節。近年來,飼料生產企業與養殖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聯手開拓市場,已經成為國際飼料業發展的趨勢。而從我國來看,這一趨勢并不明顯。除個別大型飼料生產企業有自己的營銷網絡,產業化經營程度較高以外,絕大多數企業生產的飼料產品都是直接進入各類市場,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沒有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生產、流通和消費脫節對飼料安全的影響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產企業為爭取經銷商,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將一部分利潤讓渡給中間環節,從而導致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盈利水平進一步降低,進一步加大了產品質量下降的可能性。二是經營環節過多,加大了飼料產品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近幾年來,飼料產品在運輸、貯藏、分裝以及銷售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屢見報端就是最好的說明。三是流通環節經營主體多樣,從業人員五花八門,文化素質和專業素養差別很大。許多經營者對飼料產品的技術指標、專用性、使用規范等不能充分掌握,因而飼料產品的技術信息在向消費者傳遞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同時,由于飼料產品經營者本身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為擴大銷售,一些經營者故意隱瞞或夸大產品信息,誤導或欺騙消費者,加劇了飼料安全隱患的發生。
三、標準不完善,體系不健全;體制不適應,監管不到位,致使飼料安全隱患難以根除
近年來,我國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對飼料安全問題非常重視,啟動了以飼料標準化體系建設、飼料監測體系建設和依法行政管理為主要內容的“飼料安全工程”,加強了對飼料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加大了對飼料中使用違禁藥品的查處力度,使我國飼料質量和安全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由于在標準、體系、體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致使飼料安全隱患難以根除。
1、標準不完善,體系不健全。首先,產品質量和行業標準體系仍不健全。一是飼料標準體系建設滯后。迄今為止,我國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中仍有許多沒有制定科學、統一的標準和使用規范,嚴重影響著我國飼料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缺少通用性強、權威性高的飼料添加劑和違禁藥物的檢測方法。目前,各地違禁藥品檢測均使用國外或國際標準,方法不一致,對比性差,因此,亟需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其次,檢測手段相對落后。一是檢測方法和指標落后。我國飼料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獸藥飼料監測機構仍以常量和微量級檢測項目為主,而國際上的獸藥飼料衛生安全指標往往是痕量級,甚至是超痕量級的。二是檢測部門基建資金投入不足,檢測經費匱乏,儀器設備陳舊,檢測覆蓋面小,已不能適應行業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需要。例如,對違禁藥品以及飼料中抗生素的檢測需要先進的精密分析儀器,但目前經費嚴重短缺,給監控帶來困難,為查處、打擊違規使用鹽酸克倫特羅的生產源頭和養殖企業帶來很大難度。第三,管理方式急需轉變、一些地方的管理方法仍沿用原先的單一計劃調控和行政命令,沒有向經濟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統一的管理模式轉變。管理重點仍是單純的抓生產,還沒有轉到抓總量平衡和安全衛生上來。此外,執法人員的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人員變動和法律法規培訓滯后,執法工作中的失誤和紕漏不斷,給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第四,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主要表現是:對飼料業中虛假廣告、非法生產和銷售飼料產品等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不夠;對飼料使用者的培訓、宣傳和教育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2、體制不適應,監管不到位。監督與管理是保證飼料安全的關鍵環節。我國對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實行分級管理的體制,而不是垂直管理體制。即飼料管理部門是本級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接受當地政府領導,上下級飼料管理部門之間存在業務上的指導關系,但沒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讹暳虾惋暳咸砑觿┕芾項l例》中規定全國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但考慮到各地機構組成的差異,對基層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部門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只是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飼料、飼料添加劑管理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這符合我國的國情,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職責不清晰,監管難到位。由于對管理機構設立的要求不明確,一些地方對飼料行業仍在多頭管理,重復檢驗、重復收費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加大了企業和經營者的負擔,也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借機構改革之機,弱化飼料管理機構,從而使行業管理和行政執法的各項職責難以落實;更嚴重的是,目前,大部分省(區、市)在縣級尚未設立飼料管理職能部門,造成管理真空,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無人負責。其次,涉及部門多,工作難協調。根據目前各部門的職能分工,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很難承擔起飼料產品管理的全部職能。飼料安全工作涉及生產、流通和使用等多個環節,以及工業、運輸、商業、養殖等多個行業,而在上述各個方面,醫藥、化工、屠宰、檢疫、衛生、工商、公安等部門都有其相應的管理職能;同時,即使就飼料產品管理工作本身來說,農業部門由于管理權限和執法手段的限制,也必須要其它部門予以配合,由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部門間工作的協調問題。而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依靠農業部門整合各部門的力量,統一、協調地搞好飼料產品的管理工作,困難還比較大。第三,地區差別大,管理難配合。做好飼料安全管理工作,必須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各地通力配合,工作協調一致。但由于各地管理部門不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目前還存在著很大障礙。一是信息溝通不順暢。在當前條塊分割的體制下,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傳遞效率較低,時效性受到很大影響。二是管理辦法不統一。國務院頒布施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后,各地陸續制定頒布了相應的法規規章,有的設立了新的行政許可和審批項目,超越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基本管理制度,導致地區間管理矛盾加大。三是管理工作不協調。一些地區的管理部門或是工作能力不強,或是有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不能充分履行職責,飼料產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力,不僅對本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惡劣影響,而且隨著商品的流通,對其它地區也造成了損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飼料安全問題的產生原因是非常復雜的。這些原因的存在,說明我國已經存在的飼料安全問題短期內難以得到根除,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飼料安全問題可能會隨時出現。因此,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飼料安全工作,確保在促進飼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盡可能早地從根本上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以切實保證飼料安全。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