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附紅細胞體病
[打印本頁]
作者:
duguangbo
時間:
2010-5-28 07:42
標題:
豬附紅細胞體病
病原
附紅細胞體有人認為是單細胞原蟲的一種,屬寄生蟲,也有人認為是立克次氏體目,乏漿體科,屬附紅細胞體屬,真菌類。目前尚未形成共識。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但病原的種類與宿主之間的關系不甚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其形態呈環狀、啞鈴狀、S形、卵圓形、逗點形或桿狀。大小介于0.1-2.6um之間。無細胞壁,無明顯的細胞核、細胞器,無鞭毛,屬原核生物,2800倍顯微鏡下,可見分布不均的類核糖體。外有一層胞膜,下有微管(透視鏡下)。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一般認為增殖發生在骨髓部位,但尚存在爭議。常單獨或呈鏈狀附著于紅細胞表面,也可游離于血漿中。附紅細胞體發育過程中,形狀和大小常發生變化,可能也與動物種類、動物抵抗力等因素有關。對干燥和化學藥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溫,在5度時可保存15天,在冰凍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條件下可保存80天,凍干保存可活765天。一般常用消毒劑均能殺死病原,如0.5%的石碳酸于37度3個小時就可將其殺死。
臨床癥狀
豬附紅細胞體病因畜種和個體體況的不同,臨床癥狀差別很大。主要引起:仔豬體質變差,貧血,腸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豬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貧血;母豬生產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豬:5日內發病癥狀明顯,新生仔豬出現身體皮膚潮紅,精神沉郁,哺乳減少或廢絕,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齡多發,體溫升高,眼結膜皮膚蒼白或黃染,貧血癥狀,四肢抽搐、發抖、腹瀉、糞便深黃色或黃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豬臨死前四肢抽搐或劃地,有的角弓反張。部分治愈的仔豬會變成僵豬。
育肥豬根據病程長短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急性型病例較少見,病程1天-3天。亞急性型病豬體溫升高,達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頓,食欲減退,顫抖轉圈或不愿站立,離群臥地。出現便秘或拉稀,有時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現。病豬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成為“紅皮豬”。有的病豬兩后肢發生麻痹,不能站立,臥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見耳廓、尾、四肢末端壞死。有的病豬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結膜發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轉為慢性經過。慢性型患豬體溫在39.5℃左右,主要表現貧血和黃疸。患豬尿呈黃色,大便干如栗狀,表面帶有黑褐色或鮮紅色的血液。生長緩慢,出欄延遲。
母豬癥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感染的癥狀為持續高熱(體溫可高達42度),厭食,偶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豬呈現衰弱,粘膜蒼白及黃疸,不發情或屢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營養不良,可使癥狀加重,甚至死亡。病理變化
主要病理變化為貧血及黃疸。皮膚及粘膜蒼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黃疸,皮下組織水腫,多數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積水,心外膜有出血點,心肌松弛,色熟肉樣,質地脆弱。肝臟腫大變性呈黃棕色,表面有黃色條紋狀或灰白色壞死灶。膽囊膨脹,內部充滿濃稠明膠樣膽汁。脾臟腫大變軟,呈暗黑色,有的脾臟有針頭大至米粒大灰白(黃)色壞死結節。腎臟腫大,有微細出血點或黃色斑點,有時淋巴結水腫。
可能是附紅細胞體破壞血液中的紅細胞,使紅細胞變形,表面內陷溶血,使其攜氧功能喪失而引起豬抵抗力下降,易并發感染其它疾病。也有人認為變形的紅細胞經過脾臟時溶血,也可能導致全身免疫性溶血,使血凝系統發生改變。
診斷
1、血液鏡檢
附紅細胞體感染后7天-8天,豬主要表現為高熱和溶血性貧血,這時血液內有大量附紅細胞體,血液檢查很容易發現。取高熱期的病豬血一滴涂片,生理鹽水10倍稀釋,混勻,加蓋玻片,放在400-600倍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紅細胞表面及血漿中有游動的各種形態的蟲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的蟲體大部分圍成一個圓,呈鏈狀排列。紅細胞呈星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 2、血片染色
血涂片用姬姆薩染色,放在油鏡暗視野下檢查發現多數紅細胞邊緣整齊,變形,表面及血漿中有多種形態的染成粉紅色或紫紅色的折光度強的蟲體。但要注意染料沉著而產生的假陽性。鏡檢應當與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相聯系才能對該病進行正確診斷。 3、血清學檢查
診斷方法包括IHA試驗、補體結合試驗(CFT)或ELISA方法,但抗體的產生與病原數量的增多(而不是與感染發生的時間)有暫時的相關性。這意味著抗體的產生呈波浪形,即使數次急性發作后,抗體滴度也只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較高水平,之后便會下降到閾值以下,這表明假陰性是常見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只適用于群體檢查。 4、生物學診斷
此外,可輔以生物學診斷,PCR方法等進一步進行診斷鑒定。目前浙江大學
杜愛芳
教授實驗室已研發成功該病原PCR診斷試劑盒。 5、與豬瘟的鑒別診斷
(1)豬瘟流行無明顯季節性,豬瘟弱毒苗預防注射完全控制流行;
(2)豬瘟無貧血和黃疸病癥;
(3)豬瘟呈現以多發性出血為特征的敗血癥變化,在皮膚、漿膜、粘膜、淋巴結、腎、膀胱、喉炎、 扁桃體、膽囊等組織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結周邊出血是豬瘟的特征病變;
(4)在發生豬瘟時,約有25%-85%的病豬脾臟邊緣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豬瘟在回腸末端,盲腸,特別是回盲口有許多輪層狀潰瘍(扣狀潰瘍); 6、與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癥的鑒別診斷:
(1)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癥無貧血和黃疸癥狀。
(2)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癥呼吸困難明顯,剖檢肺部有明顯的病變。
(3)豬附紅細胞體病用四環素類抗生素治療效果好。
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飼養用具衛生,減少不良應激等是防止本病發生的關鍵。夏秋季節要經常噴灑殺蟲藥物,防止昆蟲叮咬豬群,切斷傳染源。在實施諸如預防注射、斷尾、打耳號、閹割等飼養管理程序時,均應更換器械、嚴格消毒。購入豬只應進行血液檢查,防止引入病豬或隱性感染豬。本病流行季節給予預防用藥,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劑,或中藥消紅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飼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連續使用30天。
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藥物雖有多種,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種藥物對病程較長和癥狀嚴重的豬效果都不好。由于豬附紅細胞體病常伴有其他繼發感染,因此對其治療必須附以其他對癥治療才有較好的療效。下面是幾種常用的藥物:
1. 血蟲凈(或三氮瞇、貝尼爾) 每公斤體重用5mg-10mg,用生理鹽水稀釋成5%溶液,分點肌肉注射,1天1次,連用3天。
2. 咪唑苯脲 每公斤體重用1mg-3mg,1天1次,連用2天-3天。
3. 四環素、土霉素(每公斤體重10mg和金霉素(每公斤體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靜注,連用7天-14天。
4. 新砷凡納明 按每公斤體重10mg-15mg靜脈注射,一般3天后癥狀可消失。
作者:
茅十八
時間:
2010-5-28 08:05
病變后的紅細胞 好漂亮哦 嘿嘿
作者:
lizhengwei
時間:
2010-5-28 08:07
謝謝分享!
作者:
liuzhenj
時間:
2010-5-28 13:01
付紅細胞體的發病率到底是多少?
作者:
醉過知酒濃
時間:
2010-5-28 13:19
能不能治療呢,應該能吧,在不繼發感然的情況下。
作者:
wang1632002
時間:
2010-6-21 15:59
針對我們國家的現狀,我覺得文字資料的臨床意義似乎不大。
作者:
redtears13
時間:
2010-6-21 16:50
:hehes:
回復
6#
wang1632002
:hehes:頂你啊
蚊子講的是最典型的病例啊
作者:
duguangbo
時間:
2010-6-21 19:36
附紅細胞體病有大小年之分!
作者:
qyhcuicui
時間:
2010-6-23 14:50
附紅細胞體病 ,土霉素的效果比較明顯
作者:
mxy23
時間:
2010-6-28 10:47
附紅細胞體病用青蒿素、強力霉素和伯氨喹等藥物效果最佳,預防的關鍵在于加強管理,防治豬應激。
作者:
cwtdy
時間:
2010-6-29 16:03
相當好的圖片,非常有代表性。
作者:
zhangzhaozhang
時間:
2010-7-26 11:02
好文章,收藏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
盐山县
|
固镇县
|
淄博市
|
东莞市
|
微山县
|
昌平区
|
南漳县
|
甘泉县
|
大厂
|
怀仁县
|
长乐市
|
普定县
|
金乡县
|
鹤庆县
|
济源市
|
桦南县
|
吕梁市
|
法库县
|
井研县
|
峡江县
|
邮箱
|
和硕县
|
上犹县
|
仁布县
|
吉林市
|
昆山市
|
丽水市
|
成都市
|
绥化市
|
通山县
|
新建县
|
连州市
|
蚌埠市
|
铜梁县
|
修水县
|
巢湖市
|
融水
|
南郑县
|
离岛区
|
兴安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