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養飼料尤其是毛皮動物飼料市場亟待完善。那么,這塊“蛋糕”的現狀及前景如何呢?
1、毛皮動物飼料的需求強烈
這些年來,由于飼料原料質量控制不好而引起的飼料中毒,飼養量擴大后原料采購困難,飼料原料價格的不斷攀升,飼料加工不到位而引起的疾病甚至死亡的增加,生產中各種微量營養成分缺乏而引起的代謝性疾病的增加……廣大的毛皮動物養殖戶也逐漸的認識到全價配合飼料的重要性。對全價配合飼料的需求日益強烈。 在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傳統的豬、雞飼料生產廠,發現毛皮動物行業的飼料加工有利可圖,就由傳統的豬、雞飼料生產轉換到毛皮動物飼料的生產。但由于專業技術的脫節,就粗制濫造,有的廠家甚至就將豬、雞飼料換上包裝就充當毛皮動物飼料。這幾年,生產實踐中發現,采用豬、雞飼料飼喂的毛皮動物,個體增加明顯,但是,毛皮動物的皮張質量很差,有的甚至是次皮、殘皮。原因在于,毛皮動物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數量與豬、雞、牛、魚的差別是很大的。毛皮動物行業,急需專業的、營養全面、配比科學的配合飼料。
2、飼料資源的供求矛盾缺乏
由于毛皮動物飼養的相對于豬、雞、牛、養、魚等傳統養殖業而言,具有投資不大、利潤空間大、匯報率高等特點。因此,近年發展數量增加迅速,而飼料資源供應的相對減少和緊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3、目前毛皮動物飼料產品的相對空白
1)飼料產品的階段性不明確導致生產性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在生產中,有些廠家的一種飼料產品,飼喂整個生產周期。飼料產品的設計和配制十分的不科學。不是按照毛皮動物的不同生產階段對不同的營養需求成分不一樣的規律去進行劃分。因此,這種產品在生產中是不能發揮好動物的生產潛能的。
2)階段性的飼料產品缺乏,在目前毛皮動物的飼料產品中,一般就只有生長發育期和冬毛生長期的飼料產品。而其余的各個階段(繁殖期、哺乳期等)的飼料產品卻出現空白。不能夠滿足生產中的實際需要。飼料產品不系統,出現嚴重脫節的情況,不能夠有效的發揮毛皮動物整體的生產性能。
3)不同毛皮動物品種的專一飼料缺乏目前,在市場中,基本上就是狐貍飼料,既可以使用于狐貍,也可以使用于水貂,好可以使用于貉子。就狐貍而言,也應該根據品種的不同而配制不同的產品。如原種藍狐的營養需求與地產狐、改良藍狐的營養需求是不一樣的。而銀狐、雪狐與藍狐的營養需求也是不一樣的,美國的短毛黑貂與金州黑貂和前蘇聯的老品種黑貂的營養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很多的狐貍改良站點,花費接近萬元一只的代價購買回芬蘭藍狐,但是,一般使用3、4年就沒有辦法再做種用,就其原因,就是我們現在的飼料供應水平,不能滿足該原種的營養需要,使其使用的壽命縮短,使用的成本顯著增加。由于長時間的使用這種營養成分不適宜的飼料,而導致原種的生產性能下降,優良品種的生產性能得不到發揮的同時,還產品一些性能地急劇退化。
4、飼料產品的不專業性
1)沒有系統的營養需要標準。很多營養指標數據的缺乏以及數據的嚴重滯后。很多種毛皮動物的營養需要沒有標準。一方面是許多原有毛皮動物沒有標準,找不到有關的資料和數據;另一方面,許多新培育品種或新引進品種的標準沒有。在生產中,導致營養代謝性的疾病十分嚴重。我國從美國引進的全球公認的最優質短毛黑水貂品種,由于我們養殖戶的飼料水平只按照原來前蘇聯老品種黑貂的飼養標準來飼養,從而達不到美國短毛黑貂較高的需求水平,在養殖戶的飼養過程中,生產性能還不及蘇聯黑貂,并且有關的疾病很多。這個品種也正在逐步的步入杜洛克豬在中國不適宜而逐漸退出市場的老路。另外,我國每年花費大量的外資,從西歐引進的原種狐貍,由于飼料中的營養水平達不到原來飼養場的營養水平,因此,每年由于營養代謝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比例很高。
2)沒有完善產品的標準。我們國家對毛皮動物的研究,已經有了接近50年的歷史,現在每年毛皮動物的產值已經達到幾十個億,毛皮動物配合飼料的年銷售量也達到了上萬噸。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套統一、系統的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需求數量的標準,飼料的加工標準和飼料產品的標準也沒有系統、統一的標準,導致各個飼料廠各自為政。已經嚴重的不適應毛皮動物行業的發展了。這個行業迫切需要一套相關的標準來規范和保駕護航。
3)不專業產品的危害已經顯現。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很多的不專業的產品,應用于毛皮動物后,不僅生長發育受阻、有的甚至到該換的毛換不下來,該打的皮沒有辦法打,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養殖戶的經濟利益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