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肉鵝的飼養
[打印本頁]
作者:
海洲灣肉鵝
時間:
2010-5-9 07:31
標題:
肉鵝的飼養
養鵝日常管理首先應注意日常管理要有規律,建立鵝的條件反射、減少各種應激反映。包括喂食、清掃圈舍、關、放鵝、下水洗浴、刷洗飲食用具、衛生消毒及光照等等操作時間順序,要規律化、制度化,程序一旦定下來不可隨意改動,但可隨季節晝夜長短變化逐漸調整。注意保證各日齡鵝的適宜溫度、密度。平時堅持“跟鵝養”,注意鵝的日糧搭配,觀察鵝群狀態,嚴格按大小、強弱分群,并人工配制飼料以補青料不足。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分析原因,采取對策。
1、雛鵝的培育。只對出殼后28日齡的小鵝的飼養,這是養好鵝,達到高產的關鍵階段。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⑴、“潮口”與開食:雛鵝第一次飲水稱為“潮口”,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糞排除,一般是先“潮口”后開食,當雛鵝毛干爽并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墊料時便可開始“潮口”。(一般在出殼后24 小時進行 )可用飲水器邊盛水邊將雛鵝頭壓下,調教幾次后其就會自由飲水,外界氣溫升高時,可放小鵝到飲水器“潮口”,每次兩到三分鐘。當小鵝可自由行走,有啄食現象時既可開食,開食時應喂切碎的青精混合料,喂料時應撒在干凈的塑料布和竹席上,讓雛鵝自由啄食,等小鵝吃飽后及時將小鵝捉住或趕入鵝舍內,讓其休息。一周內的雛鵝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間補喂兩次,少喂勤添。隨著日齡的增長喂料的次數可逐步減少。在大群飼養時,對體質弱、發育緩慢的個體要及時分群喂養,多給一些青料好草,細心護理,等生長趕上后在合群飼喂。
⑵、飼料與喂養:雛鵝的飼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精料和青料的配比是1:(2~3),并且要保證清潔、充足的飲用水,雛鵝多次飲水可促進生長。10日齡內的雛鵝每天喂9~10次,夜間補喂2~3次,以后每日喂4~6次。
⑶、放牧與游水:雛鵝在出殼后7~15天,晴天時可作段時放牧,讓雛鵝游水1~2次,每次15~30分鐘。以后時間逐漸延長,以促進鵝腳蹼發育,有利于雛鵝的生長發育。
⑷、防啄毛與驅蟲:由于喂水不當使雛鵝毛濕或不按時喂料,會發生3~15日齡的雛鵝有啄毛的現象,不利于其生長發育。預防方法是:避免雛鵝身毛潮濕;按時喂飼料,同時多喂青嫩飼料和礦物質飼料。
⑸、夜間照明:在培育小鵝時,室內燈要通宵照明以防鼠害,并有利于小鵝夜間采食。光照要求是每40平方米鵝舍用一盞40W照明,距地面高度約1.5米處。30天后可逐步減少照明時間,直到停止照明。晚間應保持鵝群安靜。
⑹、分群與保溫:為提高成活率,應分群飼養,每群以20~30為宜,大群飼養每群以50~100只。剛出殼的小鵝既怕冷又怕熱,所以1~2周內保溫要好,出殼7天內溫度要保持在26~30攝氏度,以后每天降低0.5~1攝氏度,直至常溫。即舍內溫度保持在15~25攝氏度。
2、中鵝的飼養管理
中鵝也稱仔鵝或稱青年鵝,指4周齡以上到種鵝或轉為育肥的鵝。中鵝采用以放牧為主,補料為輔的飼養方式。要選擇良好的牧地,白天以趕牧方式整天放牧,視牧草質量,采食情況和增重速度而補料,一般以糠麩,谷物為主,日糧中還要注意補充1%~1.5%的骨粉、0.3%~0.4%的食鹽,以促進骨骼正常生長,防止軟腳病和發育不良。青料的補喂按牧地采食情況而定,補料的次數按鵝的日齡、增重快慢、牧草質量和鵝的采食量靈活掌握,30~50天齡每天喂5~6次,51~80日齡每天4~5次。圈養中鵝日糧中加喂30~50%的青綠飼料,注意供足清潔飲水和礦物質及維生素添加劑。晴暖天氣可全天放牧,中午前在牧地補糧,傍晚回舍內后補糧。放牧時切記勿讓鵝群暴曬雨淋,炎熱天氣放牧易早出晚歸,中午讓鵝群在樹蔭下休息,收牧進舍前讓鵝進水,在舍外休息并補料,在炎熱夏天的晚上可以在舍外露宿。
七、育肥方法
1、放牧肥育法。放牧肥育法是最經濟的一種育肥方法,在農村采用較為廣泛。主要利用收割后茬地殘留的殘稻株落谷進行肥育。放牧肥育必須充分掌握當地農作物的收獲季節,預先育雛,制訂好放牧育肥的計劃。茬地放牧結束,必須用大量精料才能保持肥度,否則鵝群就會掉膘。
2、舍飼肥育法。舍飼肥育法比較適合于專業戶進行短期肥育。在光線暗淡的肥育舍內進行,限制鵝的運動,喂給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谷實或塊根飼料,每天喂3~4次,使體內脂肪迅速沉積,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經過半個月左右即可宰殺。
3、填飼肥育法。填鵝方法和填鴨差不多,此法能縮短肥育期,肥育效果好,但比較麻煩。將粉料(最好是玉米粉)拌濕制成條狀食團,然后稍蒸一下,使之產生一定的硬度,用強制的方法將食團塞入鵝的食道,每天填3~4次,填后放在安靜的舍內休息,約經10天填飼,體內脂肪增多,肉嫩味美。
八、疾病預防
從大量實踐中發現,造成鵝群病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小鵝瘟、鵝副粘病毒病、雛鵝感冒、雛鵝脫水、雛鵝水中毒、雛鵝有害氣體中毒、飼料中毒、低溫環境中造成的擠壓、寄生蟲病、熱射病、日射病等。因此,應該徹底糾正那種認為鵝的抗病力強,粗放飼養管理也不會鬧病錯誤的觀念。在養鵝生產中還要注意衛生防疫,首先要消滅傳染病,其次是控制和減少普通病和寄生蟲病發生,降低發病率、減少死亡。疾病防治應從生產各個環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
2、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嚴格衛生防疫制度。
3、做好預防接種。
4、藥物預防治療。
附:
基本防疫程序:
1日齡:小鵝清頸部皮下肌注 0.5 ml/只 (有的在孵化場已注射)
10—12日齡:鵝副粘病毒頸部皮下肌注 0.5 ml/只
20日齡: 禽流感 0.8——1 ml/只
40日齡:鵝副粘病毒頸部皮下肌注 1 ml/只
一般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何用藥,防大于治。雛鵝剛來時最好給些補充能量的添加劑藥物,如葡萄糖、電解多維、速補14、紅霉素等飲水,連用4—5天。
作者:
love51
時間:
2010-5-12 11:45
好資料 感謝樓主分享 學習一下
作者:
多言寡語
時間:
2010-5-13 15:36
回復
1#
海洲灣肉鵝
太感謝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料。不知能否將鵝雛階段飼養再寫的細些,給我們分享一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
静宁县
|
海南省
|
五原县
|
朝阳区
|
巧家县
|
塔河县
|
灌阳县
|
五常市
|
中牟县
|
商南县
|
浦城县
|
驻马店市
|
新营市
|
和平区
|
锡林郭勒盟
|
鄱阳县
|
临泽县
|
凤山市
|
威海市
|
康保县
|
虹口区
|
大城县
|
海丰县
|
南江县
|
清水河县
|
永善县
|
平罗县
|
清涧县
|
连平县
|
忻城县
|
竹山县
|
鸡东县
|
双峰县
|
兴宁市
|
明水县
|
庆阳市
|
呼伦贝尔市
|
凤翔县
|
和田县
|
永胜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