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企業老板:五誡輔助基業長青 [打印本頁]

    作者: 嘉康牧業    時間: 2010-4-26 10:43
    標題: 企業老板:五誡輔助基業長青
    [align=center]企業老板:五誡輔助基業長青[/align][table=97%]
    [tr][td]
    [/td][td=1,1,114][/td][/tr]
    [/table]

    前言
    2009,諸多企業迎來關鍵之年,經營、發展、生存,都面臨著嚴峻考驗。還有很多企業,甚至都沒有機會獲得這樣的考驗,就消失在市場的浪潮下。伴隨著部分企業倒閉、經營困難、發展放緩,失業、裁員隨之而來。企業中的老板、職業經理人、基層雇員,都迎來了一次長考。
    在這次長考中,企業能否安穩過冬,并獲得長久的發展,乃至基業長青?職業經理人和企業雇員能否順利延續職業發展歷程,乃至取得更好的職業前景?有一個方面不能忽視,那就是老板群體、職業經理人群體、基層雇員群體,每個群體的職業化,尤其是溯源于傳統文化的職業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意義遠遠重過物質資源。并且意識到、重視并做好這一點,對于企業來說,就不是簡單的為了度過經濟低迷時期的短期行為,不是簡單的解決企業管理中一池一地的板塊問題,而是為未來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于職業經理人和基層雇員群體,也使個體和群體的良性發展有了強有力的支點。本文即在研究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首次針對企業老板群體、職業經理人群體、基層雇員群體三大群體,提出中國式傳統職業化的五大誡條。
    溯源傳統:職業化發展之根本
    國內企業的組織架構、流程制度、運營管理,主要還是學習和模仿歐美企業;職業化的發展,模仿的痕跡也同樣很重。歐美企業強調的職業化素養、職業化行為規范和職業化技能三個方面的職業化核心內容,很多企業都在學,但卻沒有像前者那樣起到預期的效果。這并不是這些職業化內容有問題,問題主要在于沒有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從國人所受的文化熏陶角度出發,抓不住內因,自然很難被重視、認同和接受。(編者注:甚表贊同,上班可以鍛練身體,甚至洗澡的“自由散漫”的美國人創造了微軟、GOOGLE等這樣的超級企業,循規蹈矩、沉默寡言、不懂變通的的德國人擁有奧迪、寶馬、奔馳,被上司扇了巴掌還得點頭哈腰叫聲“哈伊”的日本人,也打造出了松下,索尼,豐田等世界級大品牌,換言之,不同的民族個性都可以創造出世界級的品牌,不必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的去移植別人的東西,咱自家有好的東西干嘛不拿來用呢?)
    西方國家企業的職業化程度高,是因為職業化的制度是根植于其文化根源上的。西方的職業經理人歷史已經有幾百年,最早起源自教會。信徒們為了死后不進地獄,就把財產捐給教會捐給上帝,以期贖罪。而教會擁有大量財產又不能自己去經營,就聘請專業的人才幫助教會來打理這些子民們捐給上帝的財物。于是,這些專業人才后來就成了職業經理人。
    這些職業經理人的使命就是如何把企業經營好,使教會有更多的財富來照顧上帝所愛的子民,來榮耀人們熱愛的上帝。早期這些職業經理人同樣都是教徒,因為對上帝的信仰,使他們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是在替上帝管理這些財產,肩負著對上帝的信托責任。這種信托責任讓他們克制自己的私欲,他們堅信自己做的任何違背良心的事上帝都會知道的,而如果這樣做,自己死后就會下地獄而上不了天堂。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使西方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得以不斷發展、成熟,也使他們對身后財物看的更淡。這其實也是為什么蓋茨、巴菲特捐出巨量身家的深層文化內因。
    同時,舉個例子,這也是為什么同樣在企業制度中要求老板、職業經理人、基層雇員都要“誠實”,但中西方效果不同。在西方企業中,人們一貫受的教育就是如果不誠實,上帝會知道的,而不誠實的后果可能就是上不了天堂。前者有強烈的信仰敬畏,并且違背這點會被群體所不容,甚至被群體所拋棄。因此,不誠實的代價對于前者很大。而對于國內企業的老板、職業經理人、基層雇員,他們不誠實的代價會如何呢?如果不能從信仰敬畏的角度出發,即使有實物或行政處罰,也不能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這樣的代價,很多情況下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歸根結底,西方的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文化根源,是一種對“后世報”的因果信仰敬畏。反過來,如果再看看中國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和成語,比如“種瓜得瓜”、“人無信則不立”、“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等等,我們會發現其中都含有一個因果的邏輯,即“如果……,則……”。每種行為都有一個行為后果暗含在其中,并且國人一直信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里既指人們做了好的事情就會有好的回報,也指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會有不好的報應。這些回報和報應都會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實現。這種邏輯區別于西方的“后世報”,是“現世報”的因果信仰敬畏。這種“現世報”的因果信仰,就是千百年來約束古人德行的道德信仰。這種對于自己的行為會在生前產生因果報應的文化信仰,與西方社會的恰恰相反。因此,國內企業若想做好職業化,應該溯源于國人對于“現世報”因果信仰的敬畏。在職業化的學習、培訓和執行中,強調職業化的善果和不職業化的惡果,都會在企業老板、職業經理人、基層雇員每個群體的職業生涯中體現。只有根植于傳統,根植于符合國人思維邏輯的職業化精神土壤之上,中國企業的職業化才會真正發揚光大,并轉化為生產力。
    下面,筆者將從企業老板、職業經理人、基層雇員三個群體出發,挖掘傳統文化中的職業化因果信仰敬畏誡條,分別歸納出每個群體最主要的中國式五大傳統職業化誡條。每個誡條都有其因果反應暗含其中,以期為三大群體中有追求、有夢想、有抱負的企業和朋友提供一點自律或他律的借鑒。
    企業老板:五誡輔助基業長青

    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這是概括千百年來中國的家族或者是家族的事業命運。到目前為止,現實也確實幾乎沒有例外。還有個說法,叫百年老店。這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業之路。但到目前為止,國內幾乎沒有百年老店,有的也是只有招牌,創始人或創始家族多已物是人非。前不久,柳傳志對中國現有的企業概括了一句話:中國現在還沒有偉大的公司。這句話一語道破天機,中國之所以少有富過三代和百年老店,恰恰是不夠偉大。千億集團未必偉大,十億企業未必不偉大。這“偉大”并不是指狹隘的企業規模、銷售額、凈利潤的數字表現。
    偉大的公司才能基業長青,成為百年老店。偉大的公司必然要有偉大的領導人。近年來,傳統文化頗受諸多老板重視,這并不是一種短期的熱潮,而是因為在學習和運用了西方的管理科學后,老板們發現,還是缺少一種管理的魂,而對這個魂的追尋,其實就是老板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樸素動機。而這個魂也就是傳統的職業化理念。下面,筆者從五個方面來介紹老板群體的傳統職業化五誡。這五誡是老板群體基業長青的必要條件。
    一誡:人無信不立,業無德則棄
    老板的職業化,首要就是遵守職業信譽和道德。雖然有人僥幸沒有受到違背信譽和道德的懲罰,但奶業事件引發的行業連鎖反應和影響,以活生生的案例,給老板們上了一課:人無信不立,業無德則棄。
    什么樣的企業最賺錢?答案是最受人尊敬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的老板往往同樣都是業內最受尊敬的人。老板的信譽和道德標準,以及對信譽和道德標準的追求,會貫穿在企業的運營中,并成為企業的文化,感染給企業的員工,引導員工的行為和企業的行為。而市場和消費者同樣會給予這樣的企業以回饋和反應。尤其是在目前企業經營面臨經濟動蕩的時期,企業經久不衰的信譽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資產。
    企業好的信譽和道德,是鑄就金字招牌的前提。這個過程是長期的、持久的。甚至回報是不顯而易見的。但是毀掉金字招牌很容易,往往一朝一夕即可。奶粉事件不僅迅速毀掉一個幾十年的企業,而且給予整個行業沉重打擊。這個案例給老板們上了最直觀的一課。首先,法律的完善、輿論監督的加強,任何投機取巧和僥幸的心理要不得。任何不道德行為都有曝在陽光下的時刻。其次,市場和消費者是敏感的,任何虛假行為都會被市場和消費者懲罰。只是時間問題。再次,靠虛假宣傳和忽悠打造的招牌,雖然也會發出金光,但終究還是刷了漆的木牌,經不起風吹日曬。
    二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追求利潤,是老板們的當然目標。老板的職業化取財之道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筆者不贅述取之道,主講不取之道。其實,不取,是為了更長久、更合理、合法地取。
    結合這些年火箭般崛起,然后又流星般逝去的企業及老板們的案例,筆者認為不取之道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不違背社會法律,不取不法之財。否則取了不義之財,終究還會散去,甚至落得身敗名裂。第二,不違背社會公德,不取不道德之財,在企業公民責任日益受重視的今天,無德之企最易被市場拋棄。第三,不盤剝員工,不取血汗之財。雖說工作不好找,但是不能就此盤剝員工,所謂財散人聚,財聚人散,失去員工之心的企業終究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四,不取短期之利,不竭澤而漁。企業發展有其自身規律,行業的發展也有其自身規律,如果為了企業的一己之利而破壞了行業的生存環境,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相融共生,共同做大是很多老板們應該好好領悟的道理。
    三誡:用人要疑,疑人有度
    老板最通俗的定義,就是讓別人幫助做事賺錢的人。能否用好人決定著企業做好做壞、做大做小,賺錢多少。怎么用人,是很多老板最關心的事。老板的職業化用人之道,是用人要疑,疑人有度。
    讓一個老板完全用人不疑是不可能的,也是太理想化的。對于疑人,幾乎所有的老板都有這個習慣。關鍵是要正確把握疑人有度的原則。
    首先,疑人要在前。在用一個人之前,要充分疑人,對其德、才充分考察。這是對雙方都負責的態度。比如,對一個人的才能不能充分把握,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不僅企業受損,其本人也會不堪其負。其次,用人之后,就要給予充分信任,要堅持客觀公正的評判一個人,不能憑個人主觀和臆斷。沒有人能忍受一個整天疑神疑鬼的老板,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尊重的問題。再次,人是會動態變化的。這也是為什么老板們會始終保持對一個人的懷疑和警惕的原因。因此,在用人之前,要設立一個科學、嚴謹的制度,通過制度來防范和管理,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任何人。
    四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你不能否認很多老板的賺錢能力,但很多老板不會當老板也是不爭的事實。會不會當老板,之間的差距很大。也許是業績一億和百億的差距,也許是企業一般和卓越的差距,也許是事業短期和持久的差距……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會當老板的職業化表現之一。有的人會說,我的企業,我最珍惜,當然要事無巨細都要管。因此,有銷售幾十億的企業老板一個200塊的出差單都要終簽;有的精力旺盛的老板經常越俎代庖,經常把下屬干的活拿過來親力親為……這些不在其位,謀其政的行動,不僅無利反而限制企業的運營與發展。首先會延緩企業的效率;其次打亂下屬的正常工作安排;再次讓下屬得不到鍛煉。此外,老板未必事事專業,往往會熱心辦砸事,而下屬又敢怒不敢言。最重要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樣的行為多了,勢必減少老板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時間。而企業的隱患也可能就此埋下。如果有一天你做到了如下四點,就說明你真正職業化的做好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一,你可以帶上家人度假幾天,而企業運營健康有序。第二,晚上八點以后,沒有下屬電話向你請示問題。第三,你不再簽所有的報銷單據,但所有的報銷沒有問題。第四,你在一月中總有那么幾天,自己人坐在辦公室,但沒有下屬找你簽報告,也沒有客戶來訪,而是可以靜靜地思考一些問題或看本書。
    當然,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像美的老板何享健一樣,出差從來不帶手機,而且企業運營狀況也和美的一樣好,那么祝賀你。因為這些表象的背后是企業科學管理、健康運營的結果。
    五誡:量力而行,順勢而為
    有人總結出中國老板失敗的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總想把企業做大。擴張和兼并成為很多有報負的老板必走之路,也成了很多老板的發展陷阱。違背企業發展規律,沒有量力而行的苦果已經被很多曾經知名的企業吞下。
    一些老板總是想把企業做大,動輒百億、千億目標,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企業的發展有其規律。如果可以解決以下五個問題,那么做大無可厚非。第一,市場的容量足夠;第二,企業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盈利能力;第三,企業的資金流健康;第四,企業的人力資源可以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第五,企業文化沒有被稀釋,企業的行為不會變形。最后一點,企業的老板和管理層可以繼續康健駕馭整個企業。
    否則,這樣的做大不如不做。其實考驗老板智慧的并不僅僅是做大,順勢而為,甚至懂得把企業做小也是一種大智慧。在經濟危機之前,就有一些企業通過形勢判斷,做出收縮行為,未嘗不是明智之舉。其實判斷一個老板優不優秀,還包括投資回報率高低、市場占有率高低等。就像很多德國企業,未必規模多大,但是在細分市場可以做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投資回報率遠高于同行。在市場發展越來越多元化的時代,這樣的經營智慧同樣可貴。

    [p=30, 2, center] [/p]
    作者: 我稀里糊涂    時間: 2010-4-26 19:22
    確實很有道理,也很有實際意義。
    作者: leijintao    時間: 2010-4-26 19:23
    再一次 學習了一個好的課文!做為一個代理商  這些學習的資料十分的必要。置頂吧!
    作者: leijintao    時間: 2010-4-26 19:24
    [b]回復 [url=http://www.www12347.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42351&ptid=308816]1#[/url] [i]嘉康牧業[/i] [/b]


        希望樓主能多發些這些內容的貼子 ,我們十分的需要!我的經營出現困難,謝謝你的五誡
    作者: leijintao    時間: 2010-4-26 19:25
    歸根結底,西方的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文化根源,是一種對“后世報”的因果信仰敬畏。反過來,如果再看看中國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和成語,比如“種瓜得瓜”、“人無信則不立”、“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等等,我們會發現其中都含有一個因果的邏輯,即“如果……,則……”。每種行為都有一個行為后果暗含在其中,并且國人一直信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里既指人們做了好的事情就會有好的回報,也指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會有不好的報應。這些回報和報應都會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實現。這種邏輯區別于西方的“后世報”,是“現世報”的因果信仰敬畏。這種“現世報”的因果信仰,就是千百年來約束古人德行的道德信仰。這種對于自己的行為會在生前產生因果報應的文化信仰,與西方社會的恰恰相反。因此,國內企業若想做好職業化,應該溯源于國人對于“現世報”因果信仰的敬畏。在職業化的學習、培訓和執行中,強調職業化的善果和不職業化的惡果,都會在企業老板、職業經理人、基層雇員每個群體的職業生涯中體現。只有根植于傳統,根植于符合國人思維邏輯的職業化精神土壤之上,中國企業的職業化才會真正發揚光大,并轉化為生產力。
    十分認同以上的關點!我正在學習!謝謝樓主   謝謝你的五誡
    作者: china.wangpeng    時間: 2010-5-28 14:12
    我已拜倒,又是樓主的文章,太有才了。
    作者: 牧場俠客    時間: 2010-6-12 16:14
    你是鵝的神啊 你哈佛的吧 你石榴裙下全是人啊
    作者: ruiangulai    時間: 2010-6-12 16:51
    很好的學習資料
    作者: 117513497    時間: 2010-6-16 14:45
    感謝感謝啊好文章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奉化市| 吴江市| 达州市| 秭归县| 汉沽区| 庄河市| 鄂托克前旗| 西平县| 皮山县| 博乐市| 丰城市| 郴州市| 安顺市| 鱼台县| 西青区| 万盛区| 调兵山市| 镇雄县| 文登市| 临汾市| 江北区| 楚雄市| 双江| 甘孜县| 新津县| 措美县| 新源县| 封丘县| 牡丹江市| 胶州市| 青龙| 石狮市| 河源市| 惠东县| 穆棱市| 泸定县| 乐昌市| 黄浦区| 曲阜市|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