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微生態作用機理 [打印本頁]

    作者: blfqb    時間: 2010-4-23 14:27
    標題: 微生態作用機理
    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
        微生態制劑作用機理有如下幾個理論或假說[3,4]:
        .1、優勢種群理論
        在正常微生物群中少數種群在數量上占據整個正常微生物群的絕大多數,對整個種群起控制作用,該優勢種群受到破壞即可導致微生態失調。在動物腸道微生態系統中厭氧菌占99%以上,為腸道中的優勢種群,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不到l%。使用微生態制劑就在于補充或恢復優勢種群,使失調的微生態系達到新的平衡。從而使動物的健康得到恢復。
        2、生物拮抗理論:
        正常微生物群構成機體的防御屏障,其中包括生物學屏障和化學屏障。微生態群有序地定植于粘膜皮膚等的表面或細胞間形成的生物膜樣結構上,從而影響過路菌或致病菌的定植、占位、生長和繁殖,這就是生物學屏障。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正常菌群的代謝產物乙酸、丙酸、乳酸、細菌素和其他活性物質共同構成化學屏障,可阻止外籍菌的定植與生長繁殖。微生態制劑本身是這些正常的生理性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它參與屏障結構,發揮生物拮抗作用。
        3、生物奪氧理論:
        多數病原微生物屬于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當動物腸道內微生態系失調,局部氧分子濃度升高時,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使用微生態制劑可以培育耗氧微生物,降低局部氧分子濃度,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恢復其微生態平衡,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4、“三流循環”理論:
        三流循環即能源流、物質流及基因流的循環。
        4.1、能量運轉:
        正常微生物群內部與宿主保持著能源交換和運轉的關系。植物、動物及人類與正常微生物之間或正常微生物彼此之間都存在著能源的交換。近年來的電鏡觀察發現,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與細胞壁的菌毛極為接近,并見有物質交換的現象。
        4.2物質交換:
        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通過降解與合成進行物質交換。裂解的細胞與細胞外酶可為微生物利用,而微生物產生的酶、維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的細胞成分也可為宿主細胞利用。
        4.3基因交換:
        在正常微生物之間有著廣泛的基因交換,如耐性因子、產毒因子等都可在正常微生物之間通過物質的傳遞進行交換。
        微生態制劑可以作為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因子,促進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和B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可以抑制腐敗微生物的過度生長,降解腸道內有毒物質如氨、酚等,保證微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物質流和基因流的正常運轉。
    作者: shhyulin    時間: 2010-6-7 19:37
    微生態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作者: cupidhxp    時間: 2010-8-12 15:38
    很好,真的太有用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吉木萨尔县| 朝阳市| 昌乐县| 穆棱市| 潼南县| 科尔| 和林格尔县| 三江| 昌邑市| 栖霞市| 屯昌县| 建平县| 宝应县| 南木林县| 清涧县| 延寿县| 临潭县| 兰西县| 东丽区| 邹平县| 青浦区| 泾阳县| 隆林| 九江市| 富锦市| 大化| 连江县| 保山市| 郎溪县| 上饶县| 全南县| 西城区| 五常市| 浦城县| 南雄市| 金湖县| 德令哈市| 平武县| 阿拉尔市|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