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雞傳貧簡介(轉) [打印本頁]

    作者: 李向陽    時間: 2010-4-6 18:57
    標題: 雞傳貧簡介(轉)
    雞傳染性貧血病又名出血性綜合癥或貧血性皮炎綜合癥,是由雞貧血病毒引起雛雞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身淋巴組織萎縮、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縮變色為特征的一種免疫抑制性疫病。
    (一)病原
    雞貧血病毒可在雞胚中繁殖,也可在MDCC-MSB1細胞系上生長繁殖。病毒能耐受50%氯仿處理15分鐘、50%乙醚處理18小時、pH3.0處理3小時,對熱有較強的抵抗力,用5%酚處理5分鐘病毒即失去其感染性。
    (二)流行病學
    自然條件下只有雞對本病易感,不同品種的雞都能感染本病。隨著年齡增加,本病對雞的易感性明顯減少。主要發生在2~3周齡內的雛雞,1~7日齡雛雞最易感,其中以肉雞尤其是公雞更易感染。

    本病主要通過蛋垂直傳播,水平傳播一般不引起發病,但有抗體產生。病愈雞可產生中和抗體。帶有母源抗體的雛雞一般不感染發病,但抗體水平低或母源抗體水平正常而混合其它病原體感染或繼發感染均可能發病。與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會造成雞的早期死亡,與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會大大提高雞的死亡率。該病也可能是造成雞新城疫免疫失敗的原因之一。
    1日齡無母源抗體無特定病原的雛雞經口接種病毒,一般10~16日齡開始發病,發病率高達100%,死亡率為50%。
    (三)臨床癥狀
    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征是貧血,一般在感染后10~12天癥狀表現最明顯,病雞表現精神沉郁、消瘦、蒼白、翅膀皮炎或藍翅,體重減輕,全身或頭頸部皮下出血、水腫,2~3天后開始死亡,死亡率不一致,通常為10%~50%。本病導致雞體骨髓造血細胞形成紊亂而產生貧血癥狀。感染雞血稀如水,血凝時間延長,血細胞容積可降低到20%以下,紅、白細胞數量減少,可分別降到100萬/毫升和5000萬/毫升以下。

    (四)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肌肉、內臟器官及全身蒼白貧血,肝臟腫大,脾、腎腫大,腺胃粘膜、肌肉、皮下都可見有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顯萎縮。最特征的病理變化是骨髓的萎縮性病理變化,小雞股骨的骨髓從正常的深紅色變為脂肪色、淡黃色或淺紅色。
    (五)診斷
    血細胞的比容值顯著降低和骨髓變成黃白色是該病的突出特征,結合臨床癥狀和剖檢病理變化對本病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仍需進行實驗室檢驗。
    (六)防制
    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做好雞群的馬立克氏病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預防接種可降低雞體對雞貧血病病毒的易感性。

    國外已有雞傳染性貧血病疫苗投入市場
    作者: mayueyibao    時間: 2010-4-15 14:59
    :hehe::hihi:
    作者: 李向陽    時間: 2010-4-15 15:13
    謝謝支持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多伦县| 商河县| 南靖县| 扶余县| 县级市| 漯河市| 横山县| 禄丰县| 本溪| 和政县| 克拉玛依市| 河南省| 巴南区| 常山县| 车险| 武陟县| 花莲县| 皋兰县| 伊春市| 通江县| 平凉市| 永新县| 宣汉县| 上蔡县| 阿克苏市| 格尔木市| 保定市| 霍林郭勒市| 文登市| 武清区| 石棉县| 辰溪县| 宜丰县| 水富县| 抚远县| 招远市| 滕州市| 安吉县| 蒙阴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