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剖析豬副嗜桿菌病發生的來龍去脈 (樊福好博士) [打印本頁]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0-4-5 14:37
    標題: 剖析豬副嗜桿菌病發生的來龍去脈 (樊福好博士)


      引言:當實驗室收到一批保育期病豬的時候,我們不再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而改用剩飯剩菜飼養,并置于舒適的野外環境中,這些病豬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當重新飼喂配合飼料的時候,這些豬又再次回到了亞健康狀態,被毛開始變得粗亂。這些現象不得不提醒我們:“飼料有毒”。飼料中的“毒”主要來自于飼料添加劑。經過調查,飼料中確實添加了許多不該添加的東西。
      另外,根據美國農業部國家動物健康檢測系統(NAHMS)的統計,從2000年到2006年,保育豬和生長豬中豬副嗜血桿菌的感染率分別從7.3%和5.4%上升至17.4%和18.7%。這也說明,現代飼養和管理模式并沒有解決豬副嗜血桿菌的高感染問題。
      病原:豬副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豬體內的常在細菌,但近年來該菌感染所造成的損失卻越來越大,不得不引起廣大養豬業者的高度警覺。由豬副嗜血桿菌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現兩種形式: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又稱為Gl?sser’s disease,格拉澤氏?。?。
      Gl?sser(1910年)首次報道了一種G-,與豬的纖維蛋白滲出性、化膿性漿膜炎、關節炎和腦膜炎有關聯的細菌。Hj?rre和Wramby(1943年)將此稱為豬嗜血桿菌(Haemophilus suis,HS)。Lecce(1960年)稱該菌為豬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 suis)。在證明該菌生長不需要X因子(血紅素和其它卟啉類物質)(Biberstein and White 1969;Kilian 1976)后,又將該菌改名為豬副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parasuis )。
      根據國際標準的分類方法,豬副嗜血桿菌主要分為16個型,分別是1型、2型、3型……,15型和未定血清型。其中,1、5、10、12、13、14型為高毒力菌株;2、4、15為中毒力菌株;3、6、7、 8、 9、11與癥狀無關,為無毒力菌株;亦有文獻認為8型為弱毒力菌株。在15個型中,4、5和13型為常見類型,占臨床分離的70%以上。
      豬副嗜血桿菌的急性感染主要表現為急性敗血癥(acute septicemia)和毒素中毒的神經癥狀(如轉圈、角弓反張、四肢抽搐等);
      豬副嗜血桿菌的慢性感染(格拉澤氏病)主要表現為:纖維素性多發性漿膜炎(fibrinous polyserositis)、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腦膜炎(meningitis)、胸膜炎(pleurisy)、心包炎(pericarditis)、腹膜炎(peritonitis)、急性肺炎(acute pneumonia)等。
      發病豬群的特征:SPF豬群和高度健康豬群發生豬副嗜血桿菌病后的后果將尤其嚴重,死亡率和發病率也都較高。
      急性死亡往往會出現在下列這些豬群中:重新建群的豬群 (repopulated herds)、最少病原的豬群(minimal disease herds)、高健康的豬場(high health herds)、多點生產豬場 (multiple site production units)、嚴格全進全出豬場(all in all out herds)采用藥物保健豬場(medicine for healthcare herds)以及CDCD豬群(Cesarean derived colostrum-deprived pigs)。
      豬副嗜血桿菌發病的原因分析:從上文中的現象不難看出,豬副嗜血桿菌雖然是豬體內的常在細菌,但該細菌的存在并不是該病發生的原因。而豬機體免疫力低下和繼承免疫中斷卻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豬機體免疫低下的原因主要有:飼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的毒性作用、飼料中添加的重金屬的毒性作用、消毒藥對皮膚粘膜抵抗病原的削弱作用、斷尾所造成慢性疼痛對機體抵抗力的削弱作用、閹割所造成的抵抗力的削弱作用、剪牙所造成的抵抗力的削弱作用……
      繼承免疫的削弱和中斷:母豬飼料中抗生素較多(胚胎毒性)、母豬飼料中重金屬較多(胚胎毒性)、疫苗“佐劑” (胚胎毒性)的毒性作用、后備豬沒有經過良好的馴化、母豬環境消毒過密、以“消毒”工作代替“清潔”工作、試圖保持高健康狀態(High-health-status herds)、CDCD(cesarean-derived,colostrum-deprived)豬的大量出現、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豬的投入市場。尤其是母豬產前產后的藥物保健或全程保健,保育豬的階段保健和全程保健等都大大削弱或中斷了繼承免疫的發生。
      美國CDC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美國,將近三分之二的H1N1患者的年齡在5至24歲之間,而年齡超過65歲的患者病例只有1%。這和季節性流感導致的情形正好相反,每年冬天,季節性流感導致幾千老年人死亡。根據來自CDC的Anne Schuchat的觀點,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老年人可能在很早之前的時間里已經和某些病毒接觸過,而這些病毒與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病毒是類似的?!彼茰y到,這可能使他們對這種新的病毒產生一種免疫力,而年輕人則缺乏這種免疫。但筆者卻持不同觀點,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這些中老年人的上代(1918-1918、1930)感染過H1N1,存在繼承免疫的效果。而年青人的繼承免疫(主動繼承免疫和被動繼承免疫)發生了中斷,所以發病了。繼承免疫主要發生在兩代之間,但三代以上亦存在相互關聯。此次H1N1型流感為何不發生于豬,也歸功于豬群中繼承免疫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豬群在1986、1989、1992、1993、2002年均發生感染)。
      如何讓繼承免疫(heritic immune)發揮作用是擺在流行病學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綜上所述:工業化養殖(Industrial Farming)是現代豬群發生豬副嗜血桿菌的罪魁禍首。
      致病強度與病原譜值:這是關乎病原的兩個重要指標。
      易感指數和免疫指數:這是關乎機體的兩個重要指標。
      致病強度:根據病原譜理論,對于某種病原完全易感的機體來說,能夠引起一個機體發病的病原量,稱之為一個致病單位( pathovolume) ,其病原量的倒數稱為該病原的致病強度(pathobility) ;如:100個口蹄疫病毒能夠引起一頭豬發病,我們就說口蹄疫病毒的致病單位為100;單個口蹄疫病毒的致病強度為0.01;再如: 10,000個鏈球菌能夠引起一頭豬發病,我們說鏈球菌的致病單位為10,000;單個鏈球菌的致病強度為0.0001。
      病原譜值:機體實際攜帶的病原量與該病原致病強度的乘積稱為該病原的病原譜值(pathospectrum value);當機體攜帶的各種病原譜值總和超過1時,機體將處于發病狀態(disease status);當機體攜帶的各種病原譜值總和在0和1之間時,機體處于亞臨床狀態(subclinic status);當機體攜帶的各種病原譜值總和等于0時,機體處于絕對健康狀態(absolute health status)。在實際情況中,絕對健康狀態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自然界中的所有機體(動物、植物和人)都始終處于和病原的對抗狀態中,沒有絕對健康狀態的機體。
      易感指數和免疫指數:未免疫的動物將處于完全易感狀態,完全易感狀態機體的易感指數(susceptibility index)為1或100%。免疫指數(immune index)和易感指數互為余數;易感指數和免疫指數是衡量動物免疫狀態的重要指標。不完全免疫的機體,其易感指數或免疫指數居于0 和 1 之間(閉區間);完全免疫的機體,其易感指數為0,免疫指數為 1。對于不完全免疫的動物,致病單位與易感指數的比值就是使該機體發病所需要的病原數量。
      計算1:若藍耳病病毒的致病強度為0.001;豬副嗜血桿菌的致病強度為0.00001,豬瘟疫苗的致病強度為0.0000001;若此時此頭豬攜帶有6000個藍耳病毒,20000個豬副嗜血桿菌;請問:若此時接種豬瘟苗500000個單位,該豬是否會發?。?br />   結果:此時該豬所攜帶的病原譜值為1.3,豬由于接種豬瘟苗而最終發病了,但仔細分析,并不能說明豬瘟疫苗有問題。
      計算2 :若藍耳病病毒的致病強度為0.001;豬副嗜血桿菌的致病強度為0.00001,豬環狀病毒的致病強度為0.00001;若此時此頭豬攜帶有6000個藍耳病毒,20000個豬環狀病毒,去勢的致病強度為0.25,斷奶的致病強度是0.15。請問:若此時去勢,公豬是否發???
      結果:此時此豬斷奶前所攜帶的病原譜值為 ,不發病;但斷奶后,病原譜值為,去勢的公豬發病了。
      預防豬副嗜血桿菌的策略:根據上述病原譜理論,預防疾病就是既要適當地降低機體所處環境中的病原譜值;預防疾病也同時需要提高機體的免疫指數或降低機體的易感指數;
      若某種病原的病原譜值為0,則不可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指數,機體免疫指數的提高需要病原的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接受病原的適當刺激(疫苗免疫和馴化免疫)非常重要。所以用消毒這樣對病原完全趕凈殺絕的做法只能是削弱機體的免疫力,中斷繼承免疫的發生。
      改變現代養殖模式:
      為了增強豬群的抵抗力,可以從仔豬和后備母豬著手,兩者均采用相對逆境飼養的方法。如仔豬教槽料中減少蛋白質含量,增加粗纖維含量,不再使用氧化鋅和氧化鉻,不再使用抗生素,進一步促進腸道的后期發育和腸道免疫能力。
      后備豬群的逆境飼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消毒:減少消毒次數或不再進行常規消毒,建立豬群強大免疫力,積極發揮繼承免疫的作用;
      疫苗:盡量按照多途徑的方法合理接種疫苗(無效疫苗除外),提高其免疫指數;
      抗生素:健康豬群盡量不使用抗生素,保留適量的微生物菌群,提高其免疫指數;
      饑餓:適當減少飼喂餐數,使其產生短暫饑餓感,促其爭搶采食,增強免疫指數,促進優勝劣汰;
      空間:打開門窗使空間延伸,改善空氣質量,增加豬群相對活動空間和擁有的空間;
      陽光:引進陽光,增強抵抗力,減少微生物數量,減少毒素危害;盡量將料槽置于陽光之下,減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飼料:減少有毒有害飼料(含抗生素、重金屬)的使用。
      大群飼養:使豬只之間相互接觸,平衡微生物區系,提高群體免疫指數。
      差異化飼養:積極探索后備豬和商品肉豬的差異化飼養模式,不再把追求日增重和飼料報酬以及成活率作為后備豬培育的目標。
      必須改變傳統的感染型疾病控制的思維模式,過去按照“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的模式看待感染性疾病,若按照這樣的模式,我們只能采用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和保護易感者的方式控制感染性疾病,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消毒。
      新的感染性疾病控制模式,是按照“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發病者、免疫者)”的模式看待感染性疾病。若按照這樣的模式,我們除了采用“控制而不是消滅傳染源,削弱而不是切斷傳播途徑,增強而不是保護易感者”的模式,這時要做的工作就是清潔(而不是消毒)和環境馴化。

    作者: liyan123456    時間: 2010-4-5 14:45
    這幾年這種病很兇。謝謝樓主,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0-4-5 14:47
    回復 2# liyan123456


        這篇文章寫得很經典!
    作者: liyan123456    時間: 2010-4-5 14:48
    這幾年這種病很兇。治逾不高,
    作者: 無敵獸醫    時間: 2010-4-5 15:01
    感謝博士說的真話啊  我輩之楷模
    作者: 海天斐鴻    時間: 2010-4-5 15:58
    "用剩飯剩菜飼養,并置于舒適的野外環境中,這些病豬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當重新飼喂配合飼料的時候,這些豬又再次回到了亞健康狀態,被毛開始變得粗亂"
    對此深有體會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0-4-5 19:22
    中國豬病多是人禍!
    作者: vetxy    時間: 2010-4-5 21:27
    大家要注意一點--所謂這種病原譜值的計算是一個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是嘗試把有可能導致結果變量(outcome variable/dependent variable,在這里就是發病與否)歸結到幾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中。數學模型可以在特定的一個群體中較為簡單的解釋一個結果變量。但是所有數學模型都有共同的缺陷,第一就是不一定適用于別的群體--比如說在建立這個模型的幾個豬場中,可能這個模型適用,但是用到你所在的豬場就不一定適用。第二就是模型只能通過歸入模型之內的那些因素來解釋結果變量,但是如果建模的時候沒有歸入模型的因素就不可能在這個模型中解釋結果變量。

    另外,對于這個病原譜的模型,有一點很值得考究的就是,各種因素的病原譜值究竟如何界定。大家必須清楚這是一個估計值,不一定是真的。

    上面所說的不是要反對樊博士的言論。但是是給大家提供一些背景知識來更好的更客觀的看待這篇文章。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0-4-5 22:19
    回復 8# vetxy


        數學模型還是可以不斷修正!我相信做好可以造福豬場!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0-4-5 23:20
    不要偏激,以偏概全,呵呵
    作者: yl007z    時間: 2010-4-6 17:59
    的確經典,下來要再好好仔細看看
    作者: 惠福星    時間: 2010-4-6 20:14
    對病癥的研究非常深刻,感受到學無止境。謝謝
    作者: vetxy    時間: 2010-4-6 21:26
    回復  vetxy


        數學模型還是可以不斷修正!我相信做好可以造福豬場!
    牛莫王 發表于 2010-4-5 22:19

    如果你知道科學的有限和人類欲望的無限,可能你不會這么有信心說這句話了。
    作者: vetxy    時間: 2010-4-6 21:30
    本帖最后由 vetxy 于 2010-4-6 21:58 編輯

    我用http://scholar.google.com/搜索這個帖子里面提到的名詞“病原譜值”(根據樊福好博士另外的文章里面所提供的英文:value of pathogenic spectrum【VPS】)沒有搜索到其他的結果。看來全世界只有樊博士有這樣的高見。認識他的人不妨跟他提議一下,把他的這個數學模型發表到國際的雜志上面,看看得到的評價如何?

    另外,在另外一個帖子里面(http://www.www12347.com/forum-5342-1.html)提及的樊博士的健康指數數學模型,我也表示強烈的懷疑。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0-4-7 06:57
    回復 14# vetxy


        兩位前輩高人說得對!我對樊博士有個人崇拜!更敬重他的人格!他很多觀點都不主流!但我更希望有另一種角度去了解來看待這個行業!談到的建立數學模型的來衡量豬的健康水平、世界僅樊博士一人有此高論!從感情上要支持他!敢于懷疑和挑戰已有的結論!可能還不夠成熟、也許還需要很長時間或幾代人的努力!或者不能成功!我還是支持他!不存在被誰利用的事!有時候只是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言論難免有所偏激!像vetxy老師在學術上或內心如此純凈的人社會上還是很少?。?!
    作者: wangguoqiang570    時間: 2010-5-20 11:54
    樊福好的很多文章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 niewanwan    時間: 2010-5-22 21:51
    行業的痛?。。?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3388    時間: 2010-5-31 19:31
    有道理,值得注意。
    作者: lanbo    時間: 2010-5-31 19:35
    這就是樊博士的“飼料有毒”的論斷!
    作者: 我為豬狂    時間: 2010-6-1 23:59
    對于豬場,如何測到本場所有的病原的病原譜值?就算測到了,如何應對加藥?只針對病原譜值最高的那個病原加藥,還是要針對所有的病原加藥?結尾的改變現代養殖模式的理論看是有理,可實際操作起來,這個度難以把握,而且似乎有風險,
      個人觀點,,,

    [ts]我為豬狂 于 2010-6-2 00:00 補充以下內容[/ts]

    理論很初步,后果很難測,
    作者: fmjyxiong    時間: 2010-6-3 21:47
    在本土現實嗎?幾只豬還可以,規?;i場不敢一試!??!
    作者: 011102    時間: 2010-12-22 23:16
    對養豬,防病的另一種思路。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巢湖市| 江源县| 长春市| 贵德县| 武胜县| 彰武县| 孝昌县| 河间市| 怀仁县| 英吉沙县| 蕉岭县| 彭山县| 米泉市| 元朗区| 淄博市| 通渭县| 靖远县| 大港区| 桂阳县| 手游| 潮安县| 昌平区| 怀安县| 镇坪县| 左权县| 蓬莱市| 万州区| 上蔡县| 红河县| 利津县| 耿马| 襄樊市| 义乌市| 余庆县| 威远县| 大连市| 日土县| 类乌齐县| 南召县| 资中县| 巴塘县|